试论鲁迅与张爱玲反抗绝望之不同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w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与张爱玲作为现代文学的两座高峰,分别以其丰富的创作和深邃的思想成为文学史上的奇观,对二人的研究也可谓众说纷纭、蔚为大观。将鲁迅和张爱玲并置而谈的研究亦不在少数,许多论者都承认二人在揭露国民劣根性以及绝望悲观精神的相似,但在鲁迅和张爱玲不同点的论说上往往又各执一词,势要将二人分出高下来。部分批评家进而认定张爱玲不如鲁迅的地方在于她不能以一种超拔的心态挣脱绝望,而是沉迷在物质细节的欢愉中求得心理的麻痹与宽慰,因此无法像鲁迅那样具有宏大的心理能量和感时忧国的精神。本文的论点则是鲁迅和张爱玲从不同的向度反抗绝望:鲁迅的反抗是男性的刚性的反抗,从绝望内部不断的冲撞,试图冲破绝望,最终形成一种“绝望—希望—绝望”不断循环往复的模式。而张爱玲的反抗是女性的柔性的反抗,是参透一切之后,试图跳脱出绝望,从外部俯瞰芸芸众生,更具有一种智性的因素。本文拟从鲁迅与张爱玲反抗绝望的不同向度着手,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从鲁迅与张爱玲的文学文本入手,着重分析二人作品中体现绝望意识的片段;第二部分试图从鲁迅与张爱玲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婚恋生活、文学观念等方面探讨二人陷入绝望的原因;第三部分则界定出鲁迅与张爱玲反抗绝望的不同向度,并尝试做出评价;结语部分将探究有关鲁迅与张爱玲文学史排位的内在成因,即海外华人学者和大陆学者不同的意识形态立场。
其他文献
样品经碱熔酸化后,在硫酸介质中硅酸根与钼酸根形成硅钼杂多酸,还原硅钼杂多酸为硅钼兰,溶液的蓝色程度与硅含量成正比,借以进行分光光度计的定量分析。
张爱玲,这个40年代曾经红透上海的女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犹如一颗流星,光彩夺目却又转瞬即逝。张爱玲初登文坛,就迅速地吸引了大批读者,并引起了当时文坛的震惊。但是与她的
数控加工技术是高校机械工程训练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知识抽象的特点,数控编程及机床使用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高。该文分析了数控加工教学中存在
高校数学公共课的教学改革,应从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激发其学习兴趣出发,通过教学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该文从数学公共课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论述了高校数学公共
在毕业设计中应用计算机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教育的必然要求。文章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对计算机的应用,分析了目前在毕业设计中应用计算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
2006年2月至5月,在唐山市丰润区的一些奶牛养殖场(区),发生了一种以奶牛出血性肠炎为主症的腹泻,经用各种止血药及肠道止痢药物治疗,终不见疗效,死亡较多。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结
引入信息参数——非均匀指数和紧邻碱基关联,对核糖体蛋白加工假基因与对应核糖体蛋白基因编码序列之间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绝大多数(约占89%)假基因的非均匀性明显弱于对应功能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