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责任为契 育有心公民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ct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市香港路小学以责任教育为主线,通过常规教育与特色活动,培养有责任心的小公民,很好地实现以德育人,文化树人。
  一、习惯教育渗透责任意识
  “责任”是香港路小学永远的追求,培养有责任心的小公民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处处渗透责任教育。
  学校以“播种责任,收获习惯”为主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为此,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分年级、分阶段逐步推进。如,借助“一日四巡式”的习惯养成反馈模式,从入校、课间秩序、上课、课间操、午间纪律、放学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督察,记录“优秀细节”,反馈“存在问题”,实现对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教育的总体评价和反馈。如,学校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公布本周习惯养成目标,并总结和反馈上周的目标落实情况,针对不足,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每日放学后,学校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反馈表》及时发放到班主任手里,让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表现,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通过“巡查——及时反馈——表扬闪光点——提示存在问题”的班主任工作路径,助推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
  二、文化校园培植公民精神
  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个学校的文化,不仅影响着学校的前行方向,还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深度与广度。而文化具有隐性特征,只有将文化的隐形特征外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继承并发展它。为此,学校以校园两棵历经数百年的银杏古树为契机,将对历史的传承,对现在的信心,对未来的愿景,寄予传承与发展的主题,形成了“古银杏树下”的校园文化,并通过多样的践行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道德养成。
  学校特别重视特色社团建设,共创建了21个社团,包括“三艺室”、葫芦丝、棒垒球等特色社团,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习得技能,拓宽眼界。目前社团的学生参与率已经超过50%。2010年,学校启动了“银杏树”电视台:设置“香港视点”“银杏采风”等栏目,每学期制定详细的演播计划,每周五在全校播出。电视台拍摄制作的各种学生喜闻乐见而又具有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尤其注重挖掘责任教育亮点,营造责任文化氛围,展示责任实践活动,提升学校责任特色。
  此外,少先队星级班级的评选、“责任心故事”、争当“四好少年”、爱心劝酒驾等系列活动均与责任教育紧密相连,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责任,牢记责任,升华责任,培养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认真负责的态度,争做有责任心的和谐社会小公民。学校还在假期开展了“我做市南文明小市民”“和谐新年”“小小酒驾劝导员”“责任心的成长”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及学校特色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对责任的认识。
  在2009年5月开展的市南区小公民课题研究活动中,学生课题研究组以两颗古银杏树为主线,以《银杏树的新家》为题,开展了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在研究报告中,通过古今对比,展示了香港路小学以及周边环境的历史,探讨了社会发展与人文环境保护问题。在课题实践中,同学们展现出了新时代小公民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真挚美好的希望。
  在每年的寒暑假,学校积极开展“社区行”活动。如学校的小交警队多次走进社区,开展遵守交通规则的宣传活动等。同学们在积极参与的各项社区活动中,既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也增强了公民意识。
  (作者单位:青岛香港路小学 山东青岛 266000)
  责任编辑 颜雪梅
其他文献
选择《秒的认识》作为校内研讨课是种偶然,可就是这个偶然,让课堂充满体验的味道。特级教师吴正宪曾经说过:“说学生能懂的话,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诠释数学的意义,用亲身的体验去感知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解读已有的生活经验。”我想这样的课堂孩子一定会乐于参与,这就是课堂的魅力。  本节课的一个目标就是让孩子懂得珍惜时间。从幼儿园开始,大部分孩子都接受过要珍惜时间的教育,可是对于时间的流
新建学校大都环境优美、设施一流,但往往缺乏内涵。美国教育家伯尔凯说:一个办得很成功的学校,应以它的文化而著称。学校文化是“学校之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导向和内驱力。引领新办学校发展的最佳路径就是以文化滋养学校,用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为此,张家港市白鹿小学从创办之日起,就着手进行了学校文化培植的实践和探索。    一、提炼学校精神    白鹿小学创建于2007年,是适应城市快速发展而建的新区
博雅思想,源自古希腊时期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当前的博雅教育,是在汲取以往教育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均衡知能、深厚人文素养以及优雅气质的普适性的教育理念。但就基础教育领域而言,这些实践大多止于“经典诵读 礼仪教育”的简单模式,抑或直接照搬针对预科和本科学段的博雅教育做法,未形成符合基础教育阶段的
当今社会日趋开放、多元,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不可能孤立于环境之外。这就决定了学校德育必须与时俱进,通过积极构建区域育人网络,使学生在和谐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育人环境中健康成长。多年来,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教育指导中心注意发掘区域文化资源,积极探索新时期区域育人网络的构建,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德育特色活动中展示风采,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建立科学体系,形成教育合力   
观点  牛丽玲:论道德教育的公私观    牛丽玲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28期撰文指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历来注重公与私的区别,崇“公”而抑“私”。把“私”作为人类的天敌而“斗私”“灭私”。“私”成了万恶之源。这种否定私心的道德教育容易使学生从小就陷于一种无法自拔的原罪感。当行动和信念存在巨大落差时,学生就会感到茫然和失落,从而形成一种自暴自弃、缺乏自尊和自信的心理。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私
赵秀文: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困境分析    赵秀文在《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第8期撰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困境。他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本质应有之义,但目前我国的道德教育却陷入了进退两难、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这主要表现为:作为大背景的社会面临着“被标榜的道德”与“被放弃的道德”相背离的困境,学校道德教育中“热情的口号”与“落寞的实践”的悬殊,道德教育自身“政治性”“教育性”“道德性”的博弈,教育
去年下半年,瑞典整个社会都在进行一次社会问题的大讨论,而讨论的起因只是一个男孩的八岁生日。  莫尔就读于瑞典南部一个小镇上的慕斯皮丽兹小学。去年6月的一天,是莫尔的八岁生日。这天,按照传统,莫尔可以在上课时分发他的生日邀请函,邀请同学去他家参加生日派对。这天在课堂上,莫尔捧着一堆请帖逐个发放。细心的老师发现,有两个男孩没接到请帖。老师马上报告了校方管理层。  没多久,校方就没收了莫尔发出的全部邀请
挫折磨砺法,指当孩子遭受挫折时,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克服挫折、战胜挫折,从而锻炼意志、提高挫折耐受力的一种方法。挫折教育不是仅仅让孩子吃苦,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战胜挫折,从而形成自信、乐观的品格。  故事分享:考研风波  2003年,我报考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平时,在商量大人事情的时候,我常常邀请他们一起参与,这次报考的事也不例外。复习期间,孩子俩常用“祝爸爸成功”之类的话鼓励我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认为,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的灵魂,可促进师生之间相互悦纳、共同成长;也始终相信,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的怀抱,能使品德课堂生动起来,充满人性的关怀和温暖。    缘起:在无痕中漫润    教师是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对接者,是课程实施的形象大使。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兴趣、经验、情感、心灵的对接,所以,教师要把它视为一段美好的生命体验,用爱心和智慧建立起与
读了余小燕老师《对中国孩子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的冷思考》(《小学德育》2010第24期 )一文后,笔者颇有同感。那么,到底是谁扼杀了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呢?  毋庸置疑,想象力全球排名倒数,不是中国孩子的错。可以这么说,一切事情,当功利成为唯一的目的时,势必会失去它原本应具有的意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主义思想不仅造成了教育的严重失衡,也造成了一些教师心态的严重失衡。譬如,如今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往往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