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来源 :企业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aimin1430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从新会计准则中所得税的核心价值、会计视角与核心报表的转变切入主题,从而对基于这些转变而引入的“计税基础”的新概念作出探讨,继而对由此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和所得税费用的确定提出自己理解,最后明确了自身作为会计专业学习者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关鍵词】资产负债表法;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一、准则内容提炼
  2006年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所得税这个部分,其基本理念、会计核算方法、差异分类、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可抵扣亏损的处理等发面都有的重大变化。分析、感想与认识。下面我将对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六个章节针对某些条例逐一提出我的认识和感想。第一章,总则(第1~3条)。总则是对所得税核算中范围和前提的一个限定,有助于接下来的内容的深入和扩展。第二章,计税基础(第4~6条)。第四条,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我认为,税收和会计是相互联系和区别的,在征收所得税时,税务人员会根据税法的规定确定计税基础,从而根据计税基础确定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最后得出应纳所得税额。同时,企业的会计人员也会根据日常的确认与计量计算出企业年度利润,利润与所得是有差异的,所以根据利润计算出来的当期所得税与税法部门计算出来的应纳税所得额肯定会产生差异,这时就要按照税务部门的计算结果来交税,但是会计要根据这个差异来进行反映,所以也就有了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第三章,暂时性差异 (第7~9条)。第七条,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从制度上说,之所以会产生暂时性差异,是因为税法和会计准则对于某些会计事项有不同的规定我认为,所谓暂时性差异就是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起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
  第四章,确认(第10~14条)。第十条,企业应当将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负债,将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资产。我认为,因为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义为未来的经济利益,所以,当税法确定的资产计税基础大于账面价值时,即税法规定未来可扣除数大于会计上确定的费用,应纳税所得额就会小于利润,即未来收回资产时,也就是下个计税周期可冲减计税基础,也就成了未来的经济流入,所以,这就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资产。第五章,计量(第16~22章)。第十六条,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当期和以前期间形成的当期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预期应交纳(或返还)的所得税金额计量。所得税会计核算的目的是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和利润表中应列示的所得税费用。新、旧所得税准则对于当期应交所得税的确定是一致的,变化在于对所得税费用的确定。首先,应交所得税是按照税法的规定,调整会计利润至应纳税所得额并乘以当期所得税税率计算而来,调整的金额为会计收益和税收收益之间的差异,包括一次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然后,根据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的差额乘以预期收回资产和清偿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最后,根据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推出所得税费用。对于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时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这个规定,我的理解如下:因为资产是未来的经济利益,既然预期税率变了,未来的经济利益也就会发生变化,递延所得税资产也会随之改变。以递延所得税资产为例,当预期未来收回该资产的适用税率下降,未来的经济利益也就会减少,所以当期确定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会变小,由于资产的减少也就是形成了费用,所以当期调整减少的部分计入所得税费用。第六章,列报(第23~25条)。根据我对第23~25条总体的理解:纳税调整是在报表中调整的,到年末才会根据差异做所得税会计处理,在会计上也需要进行反映,期初是不用进行差异确认的。
  二、小结
  综上所述,新所得税准则下的所得税会计较原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确认各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这是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关键点和难点。这对我们会计专业的学习者和从业者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对准则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不可只知表面的运算过程,而是要对其来龙去脉有个深刻地认识,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对从事会计工作人员技能日益提升的要求。
  参 考 文 献
  [1]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S].2006
  [2]张超.新会计准则下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企业导报.2009(11)
  [3]冯玲.解读《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浅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所得税会计[M].会计之友.2009
其他文献
2018年以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抓实党支部建设,解决过去党员意识弱化、党员活动难组织、党员模范难发挥、党员表现难量化、党员服
民族地区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从战略高度考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经济,加快民族地区扶贫开发,高度重视和解决
目的建立可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的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up-converting phosphor technology based lateral flow assay,UPT-LF),即LM-
【摘 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本文针对此弊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改进  一、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弊端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固定资产在购建时按付出的相关成本(包括运输装卸、包裝费用、安装调试费和进口税金等)一次性列为当期支出,这项规定对于必须使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而同时又要考核经济效益的单位来说,其最大的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建筑行业随着生活需求的提高也在飞速发展,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建筑行业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提升建
九十年代初期,国有企业普遍地建立过离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随着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的不断推进,传统的退管会在一些地方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而社区、村镇化的退休人员管理机制
内容摘要:展开“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从教师培训培养、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校企合作、外部激励等层面来采取积极措施,各方主体共同努力,致力于培养“双师型”教师,为职业教育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职高专 “双师型”教师 师资队伍建设  一.高职高专“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渴求达到了新的高度,也意味着职业教育迎来新
本文以中国石油辽河油田西部项目管理部的一个基层党组织工作为例,说明石油企业基层生产一线党组织如何以党建促生产,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全面阐明了生产一线基层党组织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家族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回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