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精神融入新疆高校德育中的价值及实施路径研究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w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兵团精神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长期屯垦戍边工作过程中不断积累而成的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特点,是我党坚持努力奋斗的见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延续,同时又极具时代意义和宝贵的精神价值。本文阐述了兵团精神在新疆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兵团精神在新疆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内容、方式与方向方面所具有的宝贵价值,并从创新德育教育工作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校园氛围三方面为新疆高校开展兵团精神教育工作的具体路径提供建议,希望为新疆高校实施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兵团精神;新疆高校;德育教育;价值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8-00-0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坚守着屯垦戍边的艰巨任务,一代又一代兵团人扎根边疆,艰苦奋斗,默默奉献,对新疆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兵团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开拓进取精神的汇聚,是无数屯垦戍边官兵几十年来抛洒青春热血共同创造而来的。将兵团精神融入新疆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可以将其蕴含的多种优秀品质、优良传统更好地在高校学生中进行传承与弘扬,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一、兵团精神融入新疆高校德育中的重要意義
  第一,提升学生对信息资源的辨识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理念与信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高校学生在获取教育信息和资源方面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很多高校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源,虽然实现了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和快捷性,但是因为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使得学生在信息筛选方面存在一定的辨识不清现象[1]。兵团精神拥有着较为鲜明的为人民服务精神、民族团结精神、爱国主义思想等,因此在新疆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融入兵团精神,可以使学生更加高效直接地获取到更为正确和清晰的思想内涵,进而促进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德育教育工作中通过对该历史阶段兵团精神的深入剖析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激发其为新疆的建设和祖国建设做出贡献。
  第二,提升新疆高校德育教育质量,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觉悟。高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通常是以课堂教学方式为主,而兵团精神的融入在内容和形式上使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得到了丰富。在开展兵团精神教育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红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参观红色革命遗址、邀请兵团先进个人开展先进事迹精神教育等提升学生参与德育教育工作的积极性。结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历史剖析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革命精神、拼搏进取精神、爱国精神、奉献精神等优良品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促进德育教育效果的提高,提升其思想政治觉悟[2]。
  二、兵团精神融入新疆高校德育的价值研究
  兵团精神融入新疆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对高校开展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与宝贵的精神价值,本文主要从兵团精神在新疆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人才培养目标、方式等进行了价值分析。
  第一,在新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价值体现。高校实施德育教育工作的核心是立德树人,简单而言就是通过开展正确的、正面的教育指导、引领、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观念,培养其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优良的精神品质,使学生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兵团精神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国情怀、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勇于开拓进取精神,是无数屯垦戍边战士在新疆这片热土上,抛洒青春与汗水,辛勤耕耘,生动彰显时代精神。将其融入新疆高校德育工作的人才培养中,可以更好地回应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中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高校学生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优良品质,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自觉肩负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的使命[3]。
  第二,在新疆高校人才培养方式中的价值体现。新疆部分高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创新,应当充分结合当代高校学生思想活跃的特点,将其与现代信息技术中蕴含的教育资源进行融合,提升德育教育工作成效。将兵团精神融入高校德育工作,不仅可以丰富教育内容,还能在教育形式上实现多样化发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拿起锄头搞生产”“拿起枪保家乡”,兵团为保障我国边疆社会稳定和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疆高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将兵团发展历史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深刻领悟兵团精神。同时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活动、讲述新时代先进典型事迹、邀请优秀官兵到校进行经验介绍等方式丰富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更为直接、全面、客观地感受到兵团精神的丰富内涵,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受到感染,以此引导其自觉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第三,在新疆高校人才培养方向中的价值体现。高校实施德育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高校学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祖国繁荣富强的主力军,是为了高校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而兵团人在践行“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好事”的具体实践中,其彰显的无私奉献的兵团精神,符合高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因此,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积极弘扬兵团精神,可以更好地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指明人才培养方向,对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指引作用、鞭策作用。
  三、兵团精神融入新疆高校德育的具体路径探析
  第一,创新德育教育课程教学模式。高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是以思政教育课程为载体的。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高校学生思想不断活跃并且受到来自网络中不良思想影响的情况也有所显现,因此创新德育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任务就极为紧迫了。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积极融入兵团精神,是实现创新德育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   一是各高校要加强营造兵团精神教育氛围工作。通过开展兵团参观、红色教育、革命历史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实现教育内容的丰富。二是加强高校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新疆高校需要将实际与兵团精神的发展历史进行融合,寻找两者的切入点和融合内容,探析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兵团精神的深入分析与研究,结合其中一点或者多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工作。比如,结合兵团精神的艰苦奋斗精神,从兵团建成之初的艰苦条件和环境中指导和引领学生深入体会其精神的可贵,并结合现代学生实际需求,将其应用于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之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奋斗观念。结合兵团精神在不同时期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使其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事业中去[4]。三是将兵团发展历史、兵团实践活动、兵团精神的各种体现通过现代教学设施进行多样化展示,使学生通过微信、QQ、公眾号、视频、图片等途径和形式进行观看与学习,进而促进德育教育工作效果的提升。
  第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学生学习兵团精神的兴趣。一是充分发挥多媒体宣传作用。高校可以借助多媒体来积极宣传与弘扬兵团精神,将那些真实的历史事件、兵团人的先进事迹等制作成视频、图片、文字,来充分凸显兵团精神中所蕴含的宝贵精神价值,使学生在浏览图片和视频资料时受到思想教育。同时在开展学习兵团精神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建设各种信息平台的方式,使学生思想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多方面交流与沟通,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与引领作用[5]。二是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开展学习兵团精神的教育活动,比如,在校刊杂志、班级黑板报、学校宣传栏等处宣传兵团精神,促进学生更为深入地领会兵团精神内涵。
  第三,营造良好校园氛围,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一是加强和完善新疆高校校园环境建设。将兵团精神融入新疆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就是营造更为浓厚的校园活动氛围,可以通过完善校园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弘扬兵团精神营造良好氛围。比如,在校园道路两旁加入兵团精神相关的英雄雕像、运用具有兵团特点的名称为校园场所进行命名等。二是加强新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育人前沿阵地的优势,邀请兵团先进官兵或者研究专家等相关人士,开展先进事迹的宣讲与兵团精神内涵的教育等,对提升学生对兵团精神的深层理解与现实应用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兵团精神是无数兵团战士长期驻守祖国边疆,开展艰苦卓绝的屯垦戍边工作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时代特色。将其融入新疆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可以利用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帮助和引导高校学生自觉用兵团精神来指导自身学习和生活实践,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爱疆热情,为大学生主动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卿涛,王婷婷.兵团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思政课研究——以“兵团精神育人——名师思政导航课”为例[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0,30(5):12-15.
  [2]杜宇萍,孙焕焕.加强兵团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7):43-44.
  [3]肖志远.兵团文化融入边疆地区高校立德树人实践的时代意蕴及路径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20(1):35-40.
  [4]孙怡.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的德育价值研究——以新疆红色文化资源为例[J].陇东学院学报,2019,30(6):28-32.
  [5]刘巧芝.兵团特色文化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2018(9):49-51.
  (责任编辑:张咏梅)
其他文献
摘 要:协同理论在物理、化学、天文学及数学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其独特的理论视角,为教育工作稳步推进提供新的契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应以协同理论为载体,将其内在逻辑及中心思想融入思政教育体系,提高高校多元化思政教育能力,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更好地满足现有基础教学需求,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理论知识输出与教育实践培养能力,为后续阶段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及教育体系优化做好铺垫。  关键词:协同理论
摘 要: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愈发丰富多彩,特别是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相互结合,更为人们提供了十足的便利。对于大学生来讲,互联网已成为形影不离的伙伴,不论是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互联网都会参与其中。互联网虽好,但也有诸多危害。就网络舆论而言,容易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态度、价值取向、个性心理等带来影响,如果是正确的网络舆论,将会起到积极作用,若是错误的舆论,将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说,面对褒贬不
摘 要:青年亚文化是在青年群体中生成且不断发展的,与社会主流文化存在明显差异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集合。这一文化体系是多元文化互相影响与冲击下产生的客观产物,不仅是青年群体对社会各类矛盾的真实反应,也是青年群体基本特点的集中体现,更是诸多媒介不断推动的必然结果。青年亚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同时发挥着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所以,重新审视思政教育面临的影响因素,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重视教育环境建
摘 要:无论何时何地,文化和精神始终是一个民族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建立起文化自信是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可。而红色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底蕴和动力,更应被大力宣传和弘扬。本文将目光集中于文化自信下的红色文化教育,分析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教育的问题,讨论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可以让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开展得更加顺利,对高校学生的思想产生引导和塑造。  关键词:高校教育;红色文化;思
摘 要:新四军文化蕴含丰厚的革命奉献精神,是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人文历史发展的沉淀,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将新四军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怀,锻炼学生奋斗意志,健全学生品质、品格,促进学生全面性发展,从而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价值。因此,本文立足于新四军文化的时代内涵,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学生成长两方面分析新四军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意义,
摘 要:大学生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本文调查分析得出:民办高校大学生整体生涯适应力水平良好,但受出生年月、户籍所在地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影响,在年级分布上呈“U”型,大一和大四对生涯关注、生涯控制、生涯自信和生涯好奇明顯高于大二和大四,农村学生的生涯适应力较城镇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有差距,独生子女的生涯好奇、生涯自信、生涯控制和生涯关注都高于非独生子女。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在“三全育人”理念下通过开展思想
摘 要:“精准思政”是为增强高校思政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以精准识别、精准分析、精准追踪为基本要求的新型教育工作模式。本文主要探讨了大数据助推“精准思政”的实践路径:借助数据分析以精准识别,强化育人针对性;利用大数据的实时性,整合教育资源;基于大数据平台助力“三全育人”管理与服务体系。旨在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教育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大数据;精准思政;实效性;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
摘 要:在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的信息化教育也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求,需要探索基层党组织信息化教育培训的新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基层党组织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其次对党组织信息化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信息化教育培训的方法。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现阶段基层党组织在信息化教育培训中面临诸多问题,所以需要优化信息化教育培训方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