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为文, 细节先行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f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成功的细节描写对于写人叙事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细节描写应是抓住最传神、最能体现出主题的地方去描写。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增强真实感,二是从侧面烘托主题。让我们去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关注历史长廊中伟人们的生活点滴,将感情作为墨水注满笔芯,去写出感动自己亦感动他人的好文章来。
  【关键词】细节描写 真实感 烘托主题 生活点滴
  
  几乎每一个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作文时都会说,作文要写出真情方能打动阅卷者。可无论你怎么强调,很多学生的作文依旧是空话套话多,甚至是全文都是在那里空抒情而让人感觉不到一丝真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忽视了细节描写。写人物不用刻画人物的一些手段,写事件不去描摹场景。这样的文章又怎能做到内容丰富,情真意切?又怎么能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实,我们不是没有意识到,成功的细节描写对于写人叙事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即便是抒情类文章,它也该是动情的基础。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在波澜不惊的事件发展过程中发掘提炼出细节,进而把握住细节。
  所谓的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选择的标准是,是否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更为重要的是能否突出你的主题。因而好的细节描写应是抓住最传神、最能体现出主题的地方去描写。细节的写作更侧重于精彩和深刻。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增强真实感,二是从侧面烘托主题。如一个同学这样写她的奶奶:
  还只走到院坝,我就闻到了肉香。顾不上放下背包,我飞快地冲向厨房。只见奶奶正弯着腰张罗着晚饭。我放慢脚步轻轻走到她背后,紧紧抱住她。奶奶先是吓了一跳,然后笑着说:“死丫头,你要把你奶奶吓死呀!都这样大的人了,还像个小孩儿。”“你死了,谁给我炒肉吃呀?”“去去去,快把手洗洗,马上吃饭,一定饿坏了!”奶奶边说边用筷子在锅里挑了块瘦肉,转身把它塞进我早已张开的嘴里。“奶奶,你都快把我喂得像个猪了。”我津津有味地嚼着肉,走向水龙头。“你呀!净说些傻话,什么猪不猪的。你可是奶奶的小仙女!”奶奶笑着用锅铲翻动着菜……
  作者利用出色的语言描写,以及“奶奶用筷子在锅里挑了块瘦肉喂到我嘴里”这一典型的动作,便将人物写得血肉丰满,很好地表现了奶奶对“我”的疼爱这一主题。
  其实,想让自己的文章内容丰富,情感真切,靠的不是无目的的大面积的描写,而是要抓住“这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性,这便是有价值的细节。如下面这一个场景描写: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人的睡姿各有不同:有的是同桌两人面对面地趴着,仿佛姐妹闲谈;有的是背对背地趴着,就好像闹了矛盾,各自生闷气;睡得快的,一动不动地将头枕在厚厚的参考书上,从他不自觉流出的口水,你大概能猜出他正做着一个轻松的梦;睡不着的,翻来覆去,总也找不到舒服的姿势,还紧闭着双眼,边蹙眉,边挠头……
  这是一个学生写的教室午睡时的场景,作者抓住“不同睡姿”这一典型细节对人物的情态进行描摹,从“睡得快的”那“流出的口水”我们可以猜测“他正做着一个轻松的梦”,“睡不着的”“紧闭双眼”“蹙眉”“挠头”。作者正是抓住了我们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场景,并对其做工笔细描,才让我们倍感真切。
  这就告诉我们,关注细节不在于“多”,而在于“准”。很多时候,文中只要有那么一两处精彩之笔,就能让我们的文章灵动、鲜活起来。
  或许有同学会说,我写的是抒情文,如何去写好细节?殊不知,在有“情”的前提下,如何将情感有机地抒发出来成为一篇文章成功的关键。“情”虽说是抒情文的灵魂和精神,但它必须依实体而抒发,“形具而魂生,形谢而神灭”。即便是直接抒情,也必须建立在人事景物的基础上,否则便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给人矫揉造作之感,有无病呻吟的嫌疑了。
  那么“情”所依的实体是什么呢?只能是生活,情感只能从生活中来,离开生活就无所谓情感。我们接触了某个人,经历了某件事,心中就会有感受有感慨,我们就可以通过记人叙事,尤其是通过细节刻画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可见自己的人生历程、思维过程,无疑都是宝贵的素材,而其中的闪光点便是我们的动情点,也是需要我们泼墨的关键点,因为它是这篇文章成功的关键。如下面这一个片段:
  高三的声音是笔头不断书写刷刷摩擦纸张的声音;高三的味道是语数外政史地齐头并进六卷齐发所散发出来的淡淡的油墨味道;高三的面容是同学们一张张困倦的脸,枕着《5 3》眯着缀有浮肿眼袋的双眼。
  这个同学就从“声音”、“味道”、“面容”三个方面营造出了高三生活的苦涩相,虽说没有直接抒情的文字,却比满篇都是“紧张”、“痛苦”的文章更能打动人。
  其实这里所说的生活也不仅指现实的生活,我们从教材中了解到的那些名人伟人的生活依然也有细节。我们的同学也有这方面的素材,却因为表述笼统而不能打动人心。如果能将素材的闪光点用“慢镜头”语言充分展示,动人的细节自会传递出感人的力量。如下面这一片段:
  苏格拉底喝下绿色的毒酒;伽利略软禁在不见天日的室内细细擦拭着望远镜;居里夫人在实验室吐出一口鲜血,染红了操作台……政治打压、宗教迫害、放射性毒素伤害……科学家们不顾这些,他们坚持真理,拖着历史的车轮向着正确的方向滚动。
  这个学生没有罗列科学家们的成就,而是将历史人物放进特定场景,描述他们在困境中的坚守之姿。当镜头语言在时空中横扫,我们油然而生对伟人的无限敬意。
  遗憾的是,我们在积累史料时,常常重人物的成就而轻人物的心灵,重人物的评价而轻人物的言行,如此也就难以在写作时描摹细节,从而做到形象丰满而情真意切了。再者,很多学生习惯用第三人称陈述史料,丝毫不涉及自己的主观感受,取得的效果也只能是堆砌史料。
  让我们去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关注历史长廊中伟人们的生活点滴,将感情作为墨水注满笔芯,去写出感动自己亦感动他人的好文章来。
  ★作者单位:湖北省来凤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戏曲是一个爱唠叨的慈祥老人,总在不厌其烦地将前面演过却又生怕观众不明白的情节再复述一遍。戏曲是一个爱打扮的天真女孩,喜欢以单纯的目光打量世界,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在数字时代,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增强阅读的吸引力,强化图书工作中的个性化服务是重要举措。本文从个性化服务的必要性、主要服务模式以及实现个性化服务的保障条件三个方面阐述
多媒体技术广泛进入了中学课堂,但一些教师缺乏对这一新事物的认识,缺乏对其运用规律的研究。以致于出现了种种误用,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效果。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使多媒体辅助教
【摘 要】在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对话关系,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对阅读客体(文本)的不同感受,并为之营造相应的教学环境,又要在教学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个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师生关系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多少年来阅读教学一直是重头戏、主旋律。从小学到高
<正>教学设想《兰亭集序》作为王羲之散文体裁的代表作,古往今来被无数仁人志士精评细品,其中探讨最多的是作者通过《兰亭集序》表达的情感态度和人生境界。该文作为高中语文
"学讲课"指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过程。为了提高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充满生气与活力的课堂氛围,要注重展示数学思维的过程,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大胆质疑,要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要注重因材施教塑造个性
【摘 要】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科学教育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不仅可以改善认知过程、提高认知效率,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情感教育 情感世界 全面发展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更是一门人文学科,是极具思想内涵的特殊工具。对于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