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领学生“披文入情①”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a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谈了如何引领学生“披文入情”。
  关键词:披文入情;朗读;古诗文教学
  许多老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总要先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感情或者什么语气来读。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种种说法——用陶醉的情态读,用孤独寂寞的感情读,用意味深长的语气读,等等。
  我曾经问过部分学生,其中不乏优秀的学生,请他们谈谈用“矛盾”“可怜”的情感应怎么读,他们大都茫然不知所措。我想老师这样重视让学生用什么感情、什么语气来读,无非是想让学生通过读来把握文章的感情,借此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我们应该往深处想一想:学生是不是只要把握了“用什么感情,什么语气”这些概念,就能够按照这些概念的指引去读呢?
  事实并非如此,感情的形成和发展不能光靠几个孤零零的概念。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意思是写作文章的人因情感怒放而通过词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语言文字来感悟作者的情感才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重要方法。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师应把功夫放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文本、体悟文意上。学生只有在情境感染下真正理解并体会文章的感情,与作者和文章中的人物情感产生共鸣,才能自觉地用相应的感情、语气去朗读,此时学生的朗读才是传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所以,朗读指导就是要让学生“披文入情”。以我执教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北宋豪放派诗人苏轼的第一首豪放词,从词的内容看,它展示了苏轼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形象。同时,结合词的写作背景看,这首词又是一首苏轼豁达的人生大格局观的体现。学习本词最大的困难就是读出诗人的情怀。
  通过初步朗读,学生很容易概括出诗人的“狂”的形象,但这种感知是概念的、表象的,学生并不能真切地体会到诗人“狂”背后的那种豪情壮志、豁达情怀。为此,在下面的环节中我让学生找出表现诗人“狂”的句子,谈自己的理解。(附实录片段)
  片段:
  生:我觉得全文最狂的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人说自己想要去西北杀敌。他很狂!
  师:他不能杀敌吗?
  生:苏轼是文官,不是将军。
  师:哦,但他的什么可以跟将军相比?
  生:他的爱国心。
  生:我觉得应该是杀敌的决心!
  生点头表示赞同。
  师:同学们看,“会挽雕弓如满月”中“挽”是什么意思?
  生齐:拉。
  师:那我们把这句改成“会拉雕弓如满月”,好不好?
  屏显:会挽雕弓如满月。
  生:我觉得不好,因为“挽”感觉更轻松些,很轻松就把弓拉得很满,说明力气大。这也能看出诗人很狂!
  师:哦,有道理。他那么轻松地就可以把弓拉得像——
  生齐:满月。
  师:真能拉得那么圆吗?
  生七嘴八舌:不能,是夸张。
  师:与其说弓拉得满满的,倒不如说是他的什么满满的?
  生:豪情壮志。
  生:自信。
  生:杀敌的决心。
  師:好,那就把这种豪情、自信、决心读出来!
  就这样让学生品咂字词句,“披文以入情”,体会到“狂”是一种声势浩大狂风般的气势,是一种神采奕奕,英武逼人的豪情,是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老当益壮,是一种自比孙权、魏尚的自信,是一种杀敌报国的决心。当对“狂”的理解丰厚起来的时候,字词背后的那个“狂”的苏轼的形象才站立丰满了起来。课堂上学生的朗读才由“读得有节奏”真正走向“读得有感觉”。
  需要补充的一点,我觉得要想实现学生与文字背后的诗人真正的对话,还必须“知人”而“论诗”。《孟子·万章下》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世也。”意思是说,不了解古人的身世和时代处境,就难以读懂他们的作品,也就难以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
  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一段心路历程,甚至是一段人生。引导学生走近诗人,甚至走进诗人的内心,感悟诗人真善美的情怀,感受那些崇高人物强有力的脉搏和心跳,而这些都不是靠老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大声地再读一遍课文”这些概念性的要求读出来的,而是需要我们抓着学生的手,去触摸,去感受文字,真正做到“入情”,这样的诗歌“读”得才有韵味,“读”得才有意义。
  参考文献:
  朱志红.古诗文教学浅谈.学周刊,2011(09).
  How to Lead the Students to“Put the Text into”
  ——On the Poem Teaching Strategies
  Yu Fangqing
  Abstract:In “Jiangcheng zi. Mizhou hunting”as an example of how to lead the students to“put the text into”.
  Key words:put the text into;reading aloud;the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编辑 谢尾合
其他文献
本文是笔者参加由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中学生物学学术年会会议,受益匪浅而记载下的感悟,愿与教育同仁分享。  本届年会的主题为“课堂教学与教师专业化成长”,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两位青年教师的研讨观摩课及其专家点评;(2)全国六大片区各推荐一位特级教师进行教学展示;(3)教学设计获奖代表的展示与交流;(4)专家报告:《如何撰写高质量的教学设计》。  三天里几位特级教
摘要:教师工作是平凡而又神圣的,他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前途和未来。作为老师,唯有以身作则,以真诚、热情、主动的爱心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师爱;真诚;爱护;公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学生的老师,他才有可能教育好学生,才可能得到学生的爱戴。从教九年以来,我一直战斗在教学的第一线,并担任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大。”“识字与生活相结合,不仅是识字本身的需要,也是现今社会多元化的需要。”通过实践,感受到生活是智障学生自主识字的源头活水,是永远不竭的资源。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如下:课堂识字生活化;家庭识字生活化;社会识字生活化。为智障学生开展了多种识字途径,创设了良好的识字氛围,让识字教学不再枯燥乏味,有效地提高了智障学生的识字
写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在教学中认真摸索,下面就这个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尊重学生的观察感受  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经历的学生,看到同一事物感受也会不同。但是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有一定的观察顺序。如,《小白兔运南瓜》(第一册),两幅图上都有小白兔和南瓜。前一幅画小白兔和南瓜在一片南瓜地里,后一幅画是小白兔和南瓜在家门口,有兔妈妈。抓住两幅画上的景物(一片南瓜地)和(家门口
【案例背景】  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育有这样一个特征:“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练画,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和美术素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  评价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在美术课堂中评价方式归为这么几种:(1)以过程评价方式评价。(2)以评语的方式评价。(3)以奖励贴纸
摘 要:近几年来,单亲孩子在校园里不断递增。他们大部分是由于父母的离异,家庭结构发生变化,长期的“情感饥饿”,使他们出现了自卑、孤僻、冷漠、抑郁、倔强、易怒等心理问题,对于这样一个突出的“特殊群体”,情感教育至关重要。  关键词:单亲学生;心理成长;情感教育  单亲学生都存在不同的心灵创伤,具有不善于与人交际、心胸狭窄、缺少自信等特点。作为班主任要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应从下面几点做起。  一、用宽
口语交际是检验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一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而言,何以达成这一目标呢?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应该奏好“巧、实、新”三部曲。  一、巧,即巧设情境  小学一年级学生,大部分在家里能说会道,滔滔不绝,但
摘 要: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只要广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采取科学的口语训练方法,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就能提高作文能力。  关键词:口头作文训练;写作能力;尝试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半壁江山”,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导致中学生写作文难的原因与作文训练方式不无关系:长期
古人云:学无止境。而我认为,教亦无止境。尤其是按照新课标的教学思想,合作学习更是延伸扩展教学效果的最好的学习方式方法之一。  合作学习能精心营造鼓励学生各种才能发展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主动、能动、自主地学习,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对学生主体的引领推动作用,是一种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极好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多年,经常借助“学法研究”的要求,“以问题为中心”来指
这学期有幸参加了“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来滨讲学活动”,参观了孙老师《教学组诗》课堂教学及聆听了孙老师的《诗歌与形象思维》主题讲座,感触颇多。  一、学本色教学,善待差错  简简单单、实实在在教学,方显语文本色。善待差错,给学生出错的机会,让学生的错误在自我反思、否定中得到纠正。纵观孙老师的课,课堂上可谓“错误百出”:“滨海的特产是什么?”“烤肠”“肯德基”“轮滑”……答案各式各样。可是孙老师并没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