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wolfwolf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的主要由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有时候也可以请学生充当教师的助手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上讲台进行操作。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生动、深刻的印象而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素养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所以,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对初中物理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就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提出几点看法。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上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注意实验的细节问题,避免出现意想不到的失误,以确保实验成功,提高课堂效率。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认真研究和准备演示实验以确保演示实验的成功率。如果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往往会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而在课堂上手忙脚乱,最终只好“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以至于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对于课前准备不充分,个人认为有时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时是疏忽大意,以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就没问题;有时则是怕麻烦……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所以,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并注意考虑备用器材。
  
  二、实验操作要规范
  
  操作规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标准。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酒精灯在点燃时要用火柴。不能灯与灯对接;火柴用完后火柴签不能随手扔在地上,要放在专门的污物缸中;酒精灯用完后熄灭火焰时要用灯盖盖灭,而不能用嘴吹灭;在电路的连接时应断开开关,先接线路后接电源;导线兩端接头时要将其拧成一股、弯成一弯后,在接线柱上绕的方向应同螺母旋紧的方向一致;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等等。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规范操作,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三、实验现象可视性强
  
  演示实验必须让全班同学都能观察清楚,所以必须注意实验的可视性。演示实验在设计和表演方面的基本要求是:现象清楚,仪器的尺寸要足够大,不宜做得过大的,可采用光、电或机械等各种放大装置来增强演示效果;不太明显的部分可采用背景衬托的措施显现出来;演示仪器高度要适当,尽量把平面图像竖立起来;仪器放置的方位与学生看起来的一致。不仅要让学生看到一些静态现象。还应该让他们观察到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例如:在电学实验中,可把各元件固定在插孔式演示板上,挂起来进行实验演示,增强实验的可视性。教师也可以拿着演示板走下讲台巡回展示给学生看,增强实验的可视性。
  
  四、演示实验过程要开放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例如, “阿基米德定律”、 “马德堡半球”是典型的实验定律。该实验涵盖了实验技能、技巧、观察及物理思想于一体。这个演示实验完全可以改为开放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该实验能否获得满意结论,关键是物体放入水槽后,排出的水是否全部由小杯流入小塑料筒内。这个实验可促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可以训练其技能、技巧,而培养其物理思想。在学习九年级电学时,大部分实验都可改为开放性实验,如学“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时,就可以设计一堂开放性实验课,让学生仔细观察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并让学生做连接电路的实验,学会滑动变阻器的正确连接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术和实验能力。这样的实验观察课题教材中有很多,如果能采用开放性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和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发现能力和探索能力。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演示实验教学。
  
  利用常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科学的观察和方法组织多媒体信息,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以实现教学优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如应用多媒体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从而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可使学生认识加深而理解更为透彻。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虽然成效显著,但仍面临一些挑战,表现为职业教育体系缺乏开放性、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专业教材更新速度缓慢、产教融合不够深入。为此,建议加
【摘 要】阅读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数学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在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阅读方法,循序渐进,逐步形成阅读策略而使学生从“愿读”到“会
长久以来,由于略读课文一般不列入考试范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只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而忽略略读课文的教学,视略读为自读,致使部分学生对略读课文失去了兴趣,干脆不读那些“略读课文”。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怎样教,学生应该怎样学, “略”的尺度应该怎样把握成了当务之急。结合这些年的教学,我谈一谈对略读教学的粗浅认识。    一、领会略读课文的设置意图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
阅读与作文是语文学科的两个支架式的部分,不仅是高考中两个考查的重点,也是我们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冰心说:“读别人的文章,写自己的文章。”这句话很好地阐释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阅读和写作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基础,没有大量阅读的写作就是无水之源、无木之本。作为语文教师,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也是我们必备的素质。其实,这两者在本质上也是相通的,重点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在阅读中学会写作,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习态度的培养,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发展思维能力,掌握基本技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其中,培养
【摘 要】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问题情境,将新知识置于P-I;~情境当中,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是影响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重要因素,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化学教学 问题情境 创设方法    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问题情境,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使学生体验科
天然抗体(natural antibodies, NAbs)是指在没有任何抗原免疫的情况下,正常机体产生的针对一种或多种自身或外源抗原的抗体[1],主要为IgM同种型,由未突变的胚系基因编码,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