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即自足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890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一直不明白,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中的一段话,何以不断地被人引用:“如果一块石头掉到你的头上,你一定会感到疼痛,但是,羞愧、耻辱和诅咒只是在你感觉到它们的时候,才会感到它们存在。只要你不去注意它们,它们不会打搅你的。只要你能自我赞美,又何必害怕世人的讥讽嘲笑?愚蠢是打开快乐之门的唯一钥匙。”
  我起先以为,这不过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或者鸵鸟策略。但后来渐渐有些明白,这是在赞颂人的理性力量。所谓愚蠢,乃正话反说,它要说的是,只有人才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具有主观自觉和反思能力,能发现和识别自身与自然的异同,有决定自己幸福的能力。人的快乐与否主要不在外物,而在人自身。亚里士多德有言“快乐即自足”,大意近之。
  你走在大街上,或独处一室,忽然想起不平之事,可恼之人,不由怒火中烧。你在想象中与之争辩,激烈时甚至幻想挥出老拳。其时,月白风清,四野岑寂,世界一点也未察觉你的沸腾,对你不理不睬;同样,你忽然想起快意之事,高兴得合不拢嘴,走路也在喃喃自语,其时,车如流水马如龙,世界也未察觉你的亢奋,也对你不理不睬。可是,前一种愤怒使你自伤,后一种愉悦使你舒畅,该怎样选择呢?
  时间是最具魔力的涂改液。愤怒之后,便是一点点地化解,旋即被新的情绪取代,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愤怒中;焦虑至极,便是一点点地遗忘,发现等待你的并非焦虑中想象的情景,人永远不可能预知某日某时你的情绪是什么。既然如此,人为什么还要愤怒、焦虑?
  感觉和观念是永远拆不开的连体兄弟,感觉在先,观念在后,但观念又不时干扰感觉,感觉也会诱发新的观念。倘若专想不平、不快、不幸的事,死钻牛角尖,最后你会大哭,以为世界的不平全降到你的头顶;相反,还是这个人,还在这个地方,还是你拥有的一切,倘若专想快慰之事,知足常乐,自我欣赏,会越想越兴奋,由忍俊不禁到开怀大笑。比如说,一位最成功的作家,要哭也能哭,他会想,这么多年了,还没有写出传世之作,诺贝尔奖也得不上,真是窝囊废,白活了,于是悲从中来,大哭一场。当然,要笑也能笑,他会想,生而为人,著作等身,比起芸芸众生来,真是风光占尽,贡献卓越,于是喜上心头,哈哈大笑。
  所以,伊壁鸠鲁哲学未必没有几分道理,他们认为,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纷扰乃是快乐的前提。可惜,人人都觉得自己活得艰难,总在艳羡别人,说:“看,他多么自在。”其实,快乐不在房子多大,级别多高,存款多少;不在为一时虚荣牺牲当下的需要,也不在将终生幸福委之于一个虚位。快乐在于自我感觉。浮士德沉浸在美好的瞬间时说“留着罢,你,你是如此美妙”,他注重提高每一瞬的生活质量,这就叫快乐。
  快乐的大敌是给自己“垫砖”,把自己“拔高”,以为自己如何伟大,别人只配适应自己。一旦把自己架起来,世界就变色变味了,快乐就逃遁了。
   (达石摘自《渤海早报》2011年1月5日)
其他文献
摘要:二次函数是计算的基础,高中二次函数的计算几乎贯穿整个高中数学。因此,提高二次函数的教学质量则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二次函数的教学质量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面对的难题,笔者将对提高二次函数教学质量提出自身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二次函数;课堂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1-080-1  二次函数作为初中知识,学生们已有大致的了解。
【内容摘要】教学提问的功效可以体现在很多不同的方面,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够很好的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程度,进而为后续的知识教学带来很好的指引作用。想要充分体现教学提问的这些功效,这需要教师遵循相应的教学提问的原则,这样才能够打造更为高效的课堂。对于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而言,合理的进行教学提问的设计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更是能够带给学生非常难忘的课堂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