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如炊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5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文时,大部分学生往往既存在搜肠刮肚“无材料可写”,又存在材料仿佛一大堆,“不知写什么好”的问题。其实,作文如炊。学生畏惧写作,原因无非有三:一是“无米可炊”——学生的习作脱离实际生活,无话可说,也无字可写;二是“有米不知该如何炊”——有许多话说,却不知怎样下笔。三是“有米不想炊”——对写作不感兴趣,没有写作的冲动。如何解决这“米”和“炊”的问题,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本人作了一些思考与研究。
  一、 盘活资源,丰富“米粮”,让学生“有米可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之“炊”,“米”从何来呢?
  1.参与生活,积累“米粮”。新课标明确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新课标体现了习作“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生活是习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如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体现人生百态的社会生活、有着个性鲜明的日常生活等,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无穷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生活的“宝藏”,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镜头,把它及时习作。当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就是作文,作文就是生活时,又何愁无“米”可炊?
  2.观察生活,充实“米粮”。新课标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见,有生活,还不一定能写好作文,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深入生活,还要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无论是观察人,观察事,还是观察物,都要在“留心”和“细心”上下工夫。教师还要打破传统的用眼观察的单一视角,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官乃至心灵去观察周围存在的事物,去看、去听、去闻、去读、去幻想……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观察所得笔录下来。这样,学生的“材料仓库”就不仅丰富而且有条理,写作时,一个个素材“呼之欲出”,学生又岂会有无“米”可炊?
  3.课外阅读,摄取“米粮”。新课标强调:“积累课文中的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课外阅读和课内学习是相辅相成,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吸收丰富的知识;同时,要认真指导学生主动摘记、收集、整理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这样,有了丰富的知识仓库,学生写起文章来就能游刃有余。
  二、授之以渔,巧引慧导,让学生“有米巧炊”
  很多学生虽已备足“米粮”,但煮出来的“饭”却淡而无味。因而,如何选取优质的“米粮”,让学生“有米巧炊”就成了写作文的关键。
  1.从小处着笔。如写以“妈妈的爱”为主题的作文时,有学生以洗碗这样的小事为切入点,写了妈妈这些年刷的近十万只碗是多么浩大的一项工程,记叙与抒情相结合,挥洒淋漓,最后得出“原来,爱就是一种深沉的责任”的结论,升华了中心,深化了主题,令人信服。这样题材不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吗?
  2.多角度思考。如在写《家乡的变化》,很多学生习惯性地会写原来泥泞的小路变成平坦的水泥路,原来低矮的瓦房变成一幢幢漂亮的楼房,这样的话题已经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了。那是否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的变化来体现家乡的变化呢?只要我们从多角度思考,就不难发现新鲜的写作材料。
  3.变换角度思考。如习作《我最不喜欢的人》时,按习惯应该在不喜欢的人中选材,但我的一位学生却这样写自己的爸爸:我的爸爸是位小学老师,又是我的数学老师,但从没辅导过我学数学,问一个问题,老是说“自己思考”,而别的同学问十个问题也耐心辅导。我病了只叫妈妈带我开药,而他的学生病了,却背着到医院就诊……小作者不喜欢爸爸的原因恰恰是爸爸的可贵之处,用多种方法赞扬爸爸爱生如子的精神,选材能不新颖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要教师们指导学生选取好优质的“米”,就不愁煮不出新鲜可口的“饭”来。
  三、激活兴趣,点燃欲望,让学生“有米乐炊”
  “无米之炊”“有米不知如何炊”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但如果学生不乐意去炊,即使再多的“米”也是徒劳的。这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有米乐炊”。
  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写作,为谁写作”,新课标明确告诉学生:“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写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的故事,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见闻。
  其次,当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时,就要加以保护、巩固、发展。“多赞少批”是保护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保护学生习作的兴趣。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投稿,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励学生写作的兴趣。我们教师只有努力激发并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让“习作”变为“喜作”,学生才能“有米乐炊”。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广泛阅读,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教给学生存“米”的好办法,让学生手中拥有丰富的素材,写作时才会“有米可炊”’; 只有教给学生选取优质“米”的方法,写出的文章才能耳目一新,学生才能“有米巧炊”;只有激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激情,学生才会有不吐不快的欲望,写作时才会“有米乐炊”。
  作文如炊,当学生备足“米”,再引导学生“巧炊”“乐炊”,还愁做不出美味可口的“熟饭”吗?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这是一堂很普通的习作指导课。我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窗外明媚的阳光、醉人的花香和孩子们欢快的笑声丝毫激发不了我的兴趣。此时此刻,我正在为小作文的内容发愁呢。随手翻开语文书,练习2的口语交际是《学习采访》,要求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进行一次采访活动,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采访一位班主任或者一位同学(如优秀班干部、运动员、小书法家、小手风琴手、故事大王等)。我想,何不将交际内容作为一次小作文的内容,一举两得呢
《一个苹果》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交代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火线运输员在路上捡到一个苹果。接着描写了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里两次传递苹果的经过:第一次,大家彼此推让,谁也不肯吃这个苹果;第二次,苹果在八位志愿军战士手中转了一圈,还剩下大半个。最后描写了战士们及“我”的内心活动。  研读此文,我感觉文本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志愿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
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和唱歌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接受美的熏陶、提高艺术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可喜的变化,音乐课更灵活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多样化了,学生更快乐了。喜之余也不得不静下心来反思,我们的新课堂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堪称为“天籁之声”的美妙童声正在渐渐离我们远去,丢掉了一些传统
前不久,南阳市卧龙区组织了课堂教学研讨会。会上马闯老师执教了“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我学习观摩了这节课,并且有幸对这节课进行了现场点评。马闯老师的这节课设计巧妙,环环相扣;整节课脉络清晰,学习活动自主开放。由于学生之前已学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并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基于此,马老师创设了由长方形面积引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探究情境,这种从学生经验出发的设计,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课堂上马老师有激情、丰富的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月的朝夕相伴,让我对一(1)班47个性格迥异的新生有了不少了解。但这一个月里,孩子们的交流却是一般。这不,一到发作业就犯难,总有人问:“老师,这是什么字?”“老师,他叫什么名字啊?这个字我不认识。”也有的小朋友在发完作业本以后,发现没有自己的,就直接跑到我面前,伸出小手:“老师,我的作业本呢?”还有的小朋友索性“将错就错”,拿着别的小朋友的作业本,就直接动笔写作业了,批改时才不好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纵观我们的教育,虽然自上而下,都在进行着改革,也取得较大的成就,但作为承载着教育直接执行力的教师队伍,在为人师表、更新理念、转变教育方式等专业自觉发展方面依然不容乐观,虽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主体,自身迷失也不容小觑。  一、生活中的自我迷失:一粒一粒尘埃聚集,就成了雾霾  社会写真  镜头一:《中国教育报》李炳亭主编的《高效课堂——教师角色再认识》讲座即将开始,一位衣着入时
一、引言  小学英语教学培养的是学生基础英语对话能力,对话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话教学是以情境为基础,让学生用简单的句型进行英语对话的教学方式。依托教学文本上的对话内容,教师让小学生进行对话,不仅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也为学生在实际中使用英语交流提供丰富的材料。教师是如何依托文本进行对话教学,本文将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Part A的内容为例进行分析。  二、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两岁大的宝宝对什么都感兴趣,她每时每刻都从外界汲取知识,每一天她都学到新东西,每一天她都让我惊喜。生命之初那种对知识无限制的渴望,为什么后来却逐渐减退,甚至消失?  我一直在反思我的课堂。如果因为我而让我的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这样的结果我不能接受,也无法面对。教与学方式改革之初,我有抵触,也有思考,到底要不要做?要怎样做?但当我走入其中,我的心慢慢坚定起来,改革的方向没有错。
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早期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应以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为宗旨,发现和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循循善诱,让幼儿多观察,多发现,多质疑,使幼儿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为幼儿独立进行科学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选择适当的科学内容,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科学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上至日月星辰、雨雪雷电,下至花草树木、鱼虫鸟兽,幼儿都抱有强烈的
学生能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完全得益于学生的学习。目前,我国的教育制度正在进行较为深刻的改革,探究性学习方式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含义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与探索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然后运用所习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形成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一种具有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