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ole_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和任务不仅仅在于完成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供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平台,使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东莞地区的所有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十年来,笔者一直从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线教学工作,致力于探索行之有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但由于种种因素限制,收效甚微,分析原因主要如下。
  国内外的教育学者、专家很少对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实质性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理论指导的层面。虽然在历届省、市开展的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也出现过一些优秀的课例,但那些课例需要课前准备的时间长、花费精力大,不适合平时的常规课堂教学。
  教学课时有限。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每周只安排一个课时(40分钟)。一个学期中,除去法定节假日、期末复习占用的时间,每学期最多只有15个课时,而信息技术学科又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时间难以分配。加上每个课时跨度一周的时间,导致学生的遗忘率偏高,新旧知识不能有效衔接,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量大、繁杂。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担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外,还要负责校园网络、教师办公电脑、电脑室等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为其他学科的参赛教师制作教学课件,等等,这些工作占用了信息技术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往往会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忽视了本职的教学教研工作。
  二、混合学习理论概述
  (一)混合学习概念的界定
  Margaret Driscoll (2002)认为混合学习指的是四个不同的概念:1)结合(combine)或混合(mix)多种网络化技术(如,实时虚拟教室、自定步调学习、协作学习、流式视频、音频和文本)实现教育目标。2)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利用或不利用教学技术产生最佳的学习成果。3)将任一种教学技术(如录像带、CD-ROM、网络化培训、电影)与面对面的教师指导的培训(ILT)相结合。4)将教学技术与实际工作任务相混合或结合,以使学习和工作协调一致。
  何克抗:所谓 Blending Learning 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 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本研究把“混合学习”界定为:利用Moodle课程管理系统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把传统学习方式(C-learning)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以最少的成本投入,解决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前面临的教师资源和学生时间资源紧张的困境,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混合学习的研究现状
  混合学习,正在成为当前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对近十多年来E-Learning反思后的回归。
   国外研究现状:Josh Bersin对混合学习的“如何混合”进行了研究。除了企业运用外,国外高校也有混合学习的应用案例,如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在2001年12月开始采用混合学习方式进行主管级工商管理硕士班和在职药剂学博士课程的学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外混合学习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企业培训;另一种是高校在职硕士、博士课程的学习。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以非学历为主的培训机构最近几年采用混合学习方式的逐渐增多,如北京新财富英语培训学校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教室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超过70%的时间通过网络完成,30%的时间是教师的辅导和答疑。通过几轮培训效果检验,学生通过采用集中混合式培训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混合学习主要应用在企业培训方面,课程主要是语言、IT培训,尚未有专门针对普通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的研究,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开创性。
  (三)混合学习的理论基础
  混合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而且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求付出的代价最小,取得的效益最大。这种思想有重要传播学理论依据,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认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施兰姆(W.Schramm,1954)曾提出媒体选择定律,用来解析影响人类选择接触或使用媒体的行为的依据
  因此,我们提出以混合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研究,对国内外有关混合学习的概念、理论基础、要素、设计环节、设计模式及应用进行梳理,同时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和课程目标进行分析,利用Moodle课程管理系统,尝试以东莞地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来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
  三、混合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
  (一)目标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东莞地区普通小学六年级开设的《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下)》课程。
  (二)混合学习模式的构建
  依据李克东教授定义的混合式学习设计的八个环节,并通过文献研究,对国内外有关混合学习的概念、理论基础、设计环节等进行梳理,同时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教学设计的分析、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价的基本步骤,从教学分析、活动设计以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考虑,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型(如图1所示):
其他文献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把重心放在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上,教师的主要职责,应该是如何引领学生实践、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实践”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核心词汇。“实践”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做”的过程就是“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具体来说,课堂上的“做”应落实在“听、说、读、写、算、思”六个字上。  学会倾听。学会倾听首先是
给出一种适合于水机组性最优调节器的加权矩阵的确定方法-基于次时间最优控制的加权矩阵的确定方法,仿真表明,这种方法有助于设计者快速、准确地得到合适的加权矩阵,避免了盲目试
对于中国的用户来说,提起卡特彼勒,大家首先想到的恐十白是卡特彼勒挖掘机。其实.卡特彼勒作为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其产品种类和产品系列都非常宽。本文就详细解读了卡特彼勒
多年来中国教育界已经为高校特色化教育摸索出大量的路线,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但距离特色化教育还是有一步之遥。针对这些距离以及理念、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我们
展览是一种既有市场性也有展示性的经济交换形式.在古代,它曾在经济交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它仍在很多方面发挥作用,包括宏观方面的经济、社会作用和微观方面的企业市场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刚度大、扩散荷载能力强、稳定性好等优点,因此水泥混凝土路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高等级、重交通的服务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应用得更广泛。
试验研究目的及要求采用接近工程桩的实际工作状态的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和水平极限承载力;在沿海高速路的不同地段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层,进行DX桩施工工艺的可行性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