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祖产”,两岸共创共守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岸学者在第14届海峡两岸南海问题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从左至右为刘复国、吴士存、邹克渊。
  到2016年,海峡两岸南海问题学术研讨会已举办14届了。
  由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教授刘复国等一干学人共同发起的这个研讨会,若干年来坚持在两岸海上问题智库机构和专家学者之间推动联合研究和资讯共享,为两岸南海维权工作共同建言献策,在涉海问题国际舆论场共同发声,成为海峡两岸对话交流机制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有力促进了南海问题研究的发展。
  2016年的会议8月25日至26日在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的中国南海研究院总部举行,来自海峡两岸海洋海事研究和国际战略学界的8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共议“仲裁案”后形势
  这次研讨会的背景是14年来最复杂的,也就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更多关注。一方面,台湾岛内政治变了颜色,蔡英文上台后不愿明确接受“九二共识”,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因此受到影响,两岸关系的氛围发生八年来最重要的变化。另一方面,南海风高浪涌,菲律宾单方面发起、美国幕后操纵的“仲裁案”判决结果对中方非常不公、不利,中美在南海海上的战略博弈更加明显,中国在“后仲裁”时期的南海维权更加艰巨。
  由于形势特殊,两岸学界经过协商,决定提前召开今年的学术研讨会,共议“南海仲裁案后”的南海局势和两岸合作。也正是由于今年的特殊背景,这次会议成为两岸参与学者最众的一届,也是对媒体最开放的一届,包括《世界知识》杂志在内的多家媒体被允许全程听会,笔者还作为中国南海研究院的特聘研究员参与了讨论。
  在开幕致辞中,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对南海局势的发展表示了担忧。他坦承,无论中国对“南海仲裁案”的“仲裁结果”接受不接受,这个结果是不是“废纸一张”,它对国际海洋秩序和中国南海维权工作造成的消极影响都是客观存在的,简言之就是“海洋权益主张被弱化”。吴士存最担心的是,在中国尚未明确划定东沙、中沙、南沙群岛领海基线的情况下,一旦南海周边其他国家单方面宣布自己的“专属经济区”,必将大面积进入中国的断续线,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吴士存提醒要重视“仲裁”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他认为,“裁决”可能给了蔡英文一个“清晰阐明台湾新政府南海政策进而切割其与大陆立场的机会”。从“仲裁”结果公布后台湾当局的公开反应看,它更倾向于把台湾对南沙群岛的“主权”集中在太平岛,这种“收缩”是由民进党的“台独”立场决定的,大陆方面恐怕不能抱以幻想。未来台湾的南海政策会不会朝“切割大陆、追随美国、联合东盟”的方向滑落,值得密切关注和高度警惕。
  吴士存的忧虑在大陆方面与会学者当中引起共鸣。他们认识到,既然台湾是南海争议方之一,而大陆和台湾的南海政策有着共通的历史根基和特殊的现实联系,南海问题与台湾的岛内政治、海峡两岸关系乃至台海的和平稳定就有着直接的关联性和互动性。随着“台独”背景的民进党上台,两岸过去数年来围绕南海问题形成的默契已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将来怎么办是中华民族南海维权不能忽略的问题。
  “仲裁”能否激活两岸南海合作
  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中国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高之国发表了特别演讲。他从国际法的角度批判了“仲裁庭”的无理裁决,把围绕有关问题的斗争形容为一场“国际意识形态的斗争”、国际司法体系当中“欧洲中心主义和制度优越感”的充分表演。高之国说,“仲裁”做出后,两岸都明确表态“不承认、不接受”,但“仲裁”这一页并不是那么容易“翻篇儿”的,其实际效力虽然有限,法律上的影响“性质恶劣,后果严重,复杂难消”。
  高之国指出,海峡两岸对仲裁程序等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基本是一致的,台湾方面本想在“仲裁”事件中相对超脱一些,也在“仲裁”结果出台前通过发表政策声明、向“仲裁庭”提交“法庭之友文件”(补充证据材料)等做了一些策应大陆的工作,但却没有料到“仲裁”结果会那么偏激,把台湾的权益也“一锅端”了。“仲裁”结果“一棍子打了两兄弟”,台湾在承担“仲裁”的不利影响方面“被成为一方”。海峡两岸在南海是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把断续线的法律地位抹掉了,台湾高兴得起来?把太平岛的法律地位否掉了,大陆高兴得起来?”
  高之国说,中国在“仲裁”之后的应对行动将是一项系统工程,法律工作当仁不让是主要的。无论是批驳“仲裁”法律文书、确定南沙群岛领海基线、划设石油招标区,还是宣布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范围,都需要海峡两岸的默契和配合。交流、合作、发展是两岸处理南海问题的前进方向和道路。或许,“仲裁”可以起到“负负得正”的作用,在两岸关系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为双方提供一个不可多得的对话合作领域。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邹克渊表达了同样的憧憬:尽管目前两岸围绕南海问题仍是“各自表述”,但双方维权的核心价值和法理基础是相通的,在蔡英文当局明确承认“九二共识”有困难的情况下,南海问题有没有可能成为两岸“破冰”议题呢?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没那么乐观,他指出,有鉴于美国对南海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投入,使得地缘战略角力成为当前南海局势的核心点,“仲裁案”不能被简单视为法律问题,中国政府对“仲裁案”的应对之策是政治决定而非法律决定。未来,中美将在更广阔的战略空间开始秩序演进要素的争夺。在这样的背景下,台湾在南海的角色既非决定性的,也非关键性的,但台湾的命运在相当程度上将通过南海争议嵌入未来东亚安全架构的演进。
  朱锋警告说,如果蔡英文当局只想靠美国,在大陆和美国之间做出错误选择,其南海政策将踏上一条“不归路”,台湾方面在南海问题上的任何后退都可能被解读为新的法理“台独”的步骤。
  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院长傅崐成对两岸在南海的互动同样不感乐观,但他觉得,蔡英文当局在南海问题上的决策力并不一定会比马英九弱,甚至还可能比马强,比如在两岸渔业合作问题上,双方谈了20年无进展,但民进党在此方面无“原罪”,说不定决策会果断些。
其他文献
刚刚过去的2005年,中国外交不仅异彩纷呈、成效显著,而且在理念、形式、内容上都有创新,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中国政府在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几个主要外交层面上积极开展活动,致力于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了良好的国际条件。新年伊始,我们请外交学院副院长曲星对2005年的中国外交进行一番梳理。他认为,这
黎巴嫩国民议会10月31日举行总统选举投票,基督教政党“自由爱国运动”创始人、议员米歇尔·奥恩当选总统,结束了黎巴嫩长达两年半之久的无总统状态。奥恩现年81岁,曾任黎巴嫩武装部队总司令、临时军政府总理。他于1991年至2005年流亡法国,后返回黎巴嫩,参加议会选举并当选议员。黎巴嫩前总统苏莱曼2014年5月卸任后,黎主要政治派别在总统人选问题上争执不休,导致议会45次推迟举行总统选举投票。    
2016年中国领导人通过多种途径与场合,会见了几乎所有周边国家领导人。图为9月4日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在杭州欢迎出席G20峰会的外方代表团团长及所有嘉宾。
我认为,这次周边外交座谈会是在以下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是中国在35年来取得辉煌成果的基础上,为实现中国梦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二是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需要考虑如何适应世界形势变化和中国自身变化,更好地经营周边,营造和保持良好的周边环境。三是周边地区近几年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面临新的严峻挑战,需要中国对周边地区的外交发挥更大作用。  2002年中共十六大
第67届美国导演公会奖近日在洛杉矶揭晓。凭借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等九项提名领跑奥斯卡的影片《鸟人》导演兼编剧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尼亚里图获导演公会最佳剧情片导演奖。  伊尼亚里图被誉为墨西哥“电影三杰”之一(另外两位是阿方索·卡隆和德尔·托罗),是第一个被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以及美国导演公会提名的最佳导演,也是第一个拿到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墨西哥籍电影人。《鸟人》是伊尼亚里图拍摄的首部黑色喜
徐秀军:  在全世界近200个国家中,多数国家并没有参与到G20这个机制中来。所以我们只能说,G20是在代表性和效率之间找到了一个相对较好的平衡。  今后G20的发展,还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平衡。首先,要处理好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之间的平衡。这是因为每个区域面临的情况和问题是不一样的。其次,要处理好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平衡。当今世界——包括G20成员里面,一个大的特征就是分化。在经济发展分化的背后,其实是
刘复国先生是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教授、台湾安全研究中心执行长,对亚太区域安全、国家安全、外交政策、美国东亚战略等问题有深入的研究,在海峡两岸国际关系学界享有盛名。多年来,他领军的台湾国际关系学界与吴士存为院长的中国南海研究院坚持不懈地开展交流,为推动两岸在南海问题上形成默契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8月26日至27日,第14次海峡两岸南海问题学术研讨会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会议期间
9月初,我受厦门大学委派赴伊朗执行校际友好合作项目。我乘坐的是中国南航的航班,在乌鲁木齐登机后发现乘客并不多——其实这也是目前中国—伊朗航线的基本状况,除了中国的旅游高峰期和重大节假日外,其他时间段这条航线的上座率并不高。中国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伊朗于去年与有关六国达成全面核协议,从字面上理解,中伊合作现在应该进展飞速,但实际上双方达成的实实在在的新合作还是相当有限的。  期待中的中
8月7日,国务委员杨洁篪在成都与俄罗斯总统全权代表巴比奇举行会晤,共同主持召开中国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地方领导人第四次座谈会,并签署会议纪要,会见出席中俄青年论坛闭幕式的双方青年代表。  杨洁篪表示,此次座谈会等活动是落实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5月莫斯科会晤和7月乌法会晤成果、扩大两地区合作的重要举措。两地区合作已取得丰硕成果,希望双方用好这一合作机制,结合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
2月5日,乌克兰央行宣布放松汇率管制,允许汇率在更大范围内波动,并将基准利率从14%大幅上调至19.5%,试图避免金融崩溃。放松汇率管制并不意味着汇率自由浮动,乌克兰央行依然会维持对格里夫纳的一些行政管制,包括限制个人购汇和强制出口企业结汇。  乌克兰央行行长表示,如果情况恶化,央行做好了利用必要工具来稳定外汇市场的准备,并警告称近期内通胀和货币贬值风险仍将继续存在。  上述消息公布后,乌克兰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