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要】职业体验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形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真实体验,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本文就职业体验活动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和运用的价值做了分析,提出了职业体验活动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职业体验 价值体认 责任担当 问题解决 创意物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实践性课程,通过探究、服务、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体验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形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真实体验,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本文就职业体验活动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和运用的价值做了分析,提出了职业体验活动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职业体验 价值体认 责任担当 问题解决 创意物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实践性课程,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该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
职业体验是指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者模拟工作情境中见习、实习,体认职业角色的过程。它以体验式学习为基础,联系职业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各种职业活動之中,通过真实的参与和真正的体验,获得对各种职业的真切认识,从而加深对自我世界、职业世界和社会发展的理解,对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职业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设计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进行真实的职业体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这四个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其他文献
2008年,对于广东教育来说,是一个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年:5月份,省委、省政府部署了“双转移”战略,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贯彻这一战略的重要举措;我省2008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力发展。2008年12月26日,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畅谈了2008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情况,展望其发展方向,并明确了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人们热议数学的“生活味儿”,始于十年前的新课程改革,那一阵,“数学回归生活”运动可谓轰轰烈烈。几年后,人们又开始反思、审视甚至抨击过度的“生活味儿”,理由是数学就是数学,就应该有浓浓的数学味儿。于是“去情境化”姿态昂然步入舆论主流。不难看出,这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钟摆”现象,它大致反映了教育实践者在这期间的一段尝试、探索与反思的心路历程。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种人们“螺旋上升”地认识事物的正常现
摘 要 将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方面。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的包含物质文化融合、行为文化融合、制度文化融合和精神文化融合四个一级指标的校企文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对校企文化融合效果进行评价,进而有助于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 关键词 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文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高等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摘 要 浔埔女服饰制作技艺不但包含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还与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相互依存。在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尤其要重视保护和传承这一类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地方非遗进入高职课堂成为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在传承地方非遗工作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与担当,要做到发展性传承的同时又能保持其活力及本真,需构建行之有效的高职院校传承非遗的教育模式,并进一步助推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关键词 非
某老师在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一课前,提出了这样三个观课话题:(1)策略源于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2)问题的解决体现着策略的价值;(3)如何运用策略、用好策略?这三个话题反映了这位老师在设计这节课的独具匠心之处。在此,让我们再来细细品味。 片段一 师:养羊大户王大叔要新办一个养羊场。现在王大叔打算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再围一个长方形羊圈。可以怎么围?每一种围法的面积又是多少呢? 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最佳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中年级学段两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这就要求老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最终让学生具备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话语慷慨激昂,划破天际,刀光剑影中的脸庞短鬓长髯,渗透出大业未竟的欣喜与怅然交织,何其壮哉!倒下去不过是一具尸首,但那饱蘸着知遇之恩,知恩图报的情怀流传千古。 豫让,区区一介武夫,怀赤诚之心,乃报恩者智伯,行刺越襄子而自刎。他的生命以恩装典,光辉后世。 世间的轰轰烈烈终究昙花一现,人在旅途,平凡的生活亦如此。爱尔兰诗人叶芝《本布尔本山下》诗曰:“生存或死亡,我将
一、缘起:质朴的文本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我不是最弱小的》(入选苏教版小语第八册)一文,简单且耐人寻味:郊游时,下起了暴雨,爸爸把唯一的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很快递给了儿子萨沙,萨沙又小心地盖在蔷薇花上,以“我不是最弱小的”一句话拨动了人们的心弦。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时,“争当强者,爱护弱者”等情愫有了一些积淀,课虽终,意未尽,如何让其在“亲近社会、关爱自然、发展自我”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中对“真爱”
有一种旅行,不为跋涉千里的向往,只为漫无目的的闲逛;不为人山人海的名胜,只为怡然自得的街景。或走,或停,原则就是看心情——这样的你我不在少数,我们至今依然行走在语文的路上。 ——题记 一、守望教育的家园,追寻诗意的教育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我们怀着永世的乡愁去寻找心灵的故乡,而故乡永远在大陆的中央。故乡是生命出发的地方,那里山清秀,水长流,让人魂牵梦萦。古今中外,无数诗人留下的乡愁诗篇至
策划人语:主题教学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的浸入式教学法,后来在英美两国被广泛应用到非母语英语教学中。主题教学主张学习要在有意义的主题中展开,践行教学的情景化、生活化等。主题教学不是“单元教学”,单元指知识的框架或相近內容的叠加,而主题的核心之一是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隔阂,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讨论合作,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等。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