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mldb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引入了信息技术,给教师带来方便,给学生带来大量的学习资源。本文作者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了此做法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用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探索真理的力量。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知识》时,教学开始,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孪生兄弟小兔宝宝和小兔贝贝在过生日,它们的好朋友都带着礼物来庆贺。小熊送来了四个苹果,把四个苹果平均分给两只小兔,每只小兔能分几个呢?”“猫头鹰送来两个橙子,把两个橙子平均送给两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几个呢?”引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给两只小兔,该怎么分才公平?”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小动物过生日、分礼物这两个问题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半个西瓜怎么分呢,怎么用数学方式表达呢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信息技术比较转化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把有关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化,使数学与事实建立联系,数学规律的揭示形象而清晰的呈现出来。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认识时分的进率1小时=60分钟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通过可以把学生引到“龟兔赛跑”这个老故事,把两个小动物请到钟面上,课件演示乌龟和兔子在钟面上赛跑,让学生观察它们分别跑了多久?(乌龟跑了一大格,兔子跑了一圈)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掌握本节课内容。
  3.应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小学生的知识面有限,他们学习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感性的认识,并不能正确理性的分析,尤其在学习立体几何时,他们的抽象能力弱。在理解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时,学生不能很好的把圆柱体和长方体联系起来,所以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的转换具体过程。教学时,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整个动态过程,把其中重要的信息用彩线勾勒出来,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到体积的计算公式,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锻炼了学生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运用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兴趣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活力。因为小学生往往好奇心强,好动,但是耐性极差,不能够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持久的学习新知识,这种特性影响了课堂效果。信息技术集图、文、声、色、像于一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它通过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声音、图片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唤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生理的满足,不至于厌烦。如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练习课教学中,通过计算机情节的设置,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2.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我们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形式,而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新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可以更加牢固深刻的掌握知识点。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比大小》时候,通过信息技术演示出苹果與橘子的对话,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究思考苹果与橘子的多少。
  3.开阔视野发散思维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蕴藏的教育教学资源浩如烟海,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突破了书本是唯一学习资源的限制,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孤立的课堂,扩充教学知识量和拓宽知识面,促进学生实现知识结构的内部链接,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跳出只学习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还能省去让人厌烦而不必要的“平口空说”,节省精力和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有效提升师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在教育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的今天,针对教材上的问题,除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外,还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促进教学达到最优。本文笔者结合自身认识,探究说明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认识,并且分析了其应用的积极意义。参考文献:
  [1]杨淼;《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学周刊;2013(4)
  [2]白冬冬;《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新课程(上);2015(3)
  [3]韩翠萍;《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2)(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逸夫小学334000)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课程改革的深化,高中课程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探索高三课堂教学新范式。笔者以“双主模式”理论为支点,问卷调查课堂互动现实为前提,反思传统历史复习模式,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五步教学”新范式。新范式突出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互动;五步教学;高三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0
教育心理学认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积极的情感可以爆发出惊人的力量。相反,当学生处于消极状态时,他会缺乏自信,被动学习,学习效果肯定差。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都认识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但是在我的英语教学中,我发现高学段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却逐
摘要:戏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忽略戏曲知识的传播和戏曲音乐的渗透。本文从小学阶段戏曲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着眼,从作者的教学实践入手,分戏歌启蒙、名段熏陶、唱段表演几个环节对戏曲入课作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戏曲;实践  戏曲是中国独特的戏剧形式,它与希腊悲剧、喜剧和印度的梵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曲文化,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以京剧为首的传统戏曲,剧目数以万计
摘要:本文根据初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进行阅读课的导入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多种有效的导入方式:头脑风暴式导入、经历分享式导入、预测式导入、背景知识导入、歌曲导入和小品表演导入等,同时也提出了有效导入的原则和注意点。  关键词:英语阅读课;有效;导入  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的英语阅读课不像七年级那样趣味横生,而是篇幅长、难度大。如何在阅读课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
摘要:伴随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升,绿色化学这一理念在高中阶段的实验教学当中的作用越发突显出来。把绿色化学这一理念在高中阶段的实验教学之中进行渗透,除了能够对高中生现有环保意识进行强化之外,同时还能对高中生对绿色化学的开发以及研究能力加以培养,这能够对国内教学事业走向科学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对绿色化学这一理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探索绿色化学这一理念在实验教学之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是新型的教学媒体,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力工具。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它不但能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能有效扩充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为语文教学的腾飞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  关键词:网络信息技术;高效课堂;魅力;语文教学;腾飞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渗
摘要:技术革命的推动,加速了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转变的步伐。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使人们的工作和沟通方式焕然一新,拓宽了“发声”平台的渠道,提供了话语释放的空间。传统民主借助这一新的媒介,解决了许多公共事件,促进了中国的民主进步。  关键词:网络民主;民主;新闻跟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0-0101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
摘要:教学事件在教育过程中俯首皆是,选用典型的事件创设教学情境,以促进教学任务更好的完成也不鲜见,但对于“事件教学”的定义目前尚不是十分明确。在分析众学者关于“事件教学”研究的基础上,试明确“事件教学”的概念,并通过“一例多境”教学中实施的事件教学,探究其实践价值意义。  关键词:事件教学;实践价值;一例多境  一、何谓“事件教学”  教学是“各种事件交互影响、相互碰撞的密集区域。事件的偶在性、流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转化两个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教学经历,分析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转化对策,以期给同仁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困生;成因;转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047  有过教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任何一个班都会存在几个或十几个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们,我们教师称之为“学困生”。一个班级是否优秀,就
摘要:梁实秋以饱含深情的文字记录了恩师梁启超的一次精彩而难忘的演讲。他眼中的梁启超是“有学问,有文采,热心肠的学者”。知人论世,探数历史,不难发现,梁启超的“热心肠”凸显了他炽热而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关键词:梁启超;热心肠;爱国主义情怀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梁实秋追忆恩师——梁任公先生的一篇饱含浓浓情意的散文。时隔数载,恩师的一言一笑你,一举一动,铭记于心,足见梁实秋对任公先生尊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