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2年5月中旬,受俄罗斯赤塔市市长的邀请,北京红桥市场组织了30多名个体经营者组成了“红桥市场赴俄罗斯考察团”到俄罗斯考察并尝试民间贸易。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第一次组织个体商户出国进行考察交流。通过此次与俄罗斯商界的交流,红桥市场的个体商户们才真正走出了国门,开始进军国际贸易市场。而在红桥市场卖古玩杂项的老商户闫敬香当年就有幸成为这30多名出国个体商户之一。
提到那次去俄罗斯的情况,闫敬香依然显得很兴奋,对当时的情况也记忆犹新。那次民间贸易交流,让闫敬香他们看到了中国特色商品在国外深受欢迎的事实,也为她后来客户群主要转向俄罗斯市场打下了基础。想到这些,闫敬香情不自禁地说了这样一句话:“还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我们哪儿有机会出国考察交流,哪来后来的好日子。”
闫敬香,北京人,是一位将近七十岁的老太太,但依然耳聪目明,谈吐清晰,身上还保留着她当年精明强干的影子。当记者找到她时,她向记者饶有兴致地讲起了她当年的创业经历。
凭票买东西的时代
时间先拉回到20世纪50年代,那时候,刚十五六岁的闫敬香就在北京京棉三厂当起了一名车间工人,也就是在那里她认识了她后来的丈夫孟繁群。二人后来相识结婚,生下了一儿一女。说到那时候的生活条件,闫敬香说跟现在实在没法儿比。当年,买东西都得凭票购买。结婚的时候只分到一张脸盆票,孩子出生的时候也只有一张鸡蛋票,可以买到十几个鸡蛋。生活过得很苦。两个孩子上托儿所的时候,由于家里条件不太宽裕,闫敬香夫妻二人不得不到委托商行变卖掉自己的手表,衣服等物品来给孩子添置一点上学所需的东西。加上老公公,闫敬香一家五口人挤在一个只有19平方米大的房子里。所以闫敬香说,她现在看着自己120多平方米宽敞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会有一种满足感,也很珍惜。
自孩子出生后,闫敬香就辞去了工作,偶尔做些手工活儿补贴家用。可就在1985年,丈夫孟繁群在一次骑车上班的途中不小心摔折了手脚。由于闫敬香为人热情开朗,平时与邻里的关系都相处得很好,一位在王府井附近卖服装的邻居看到她家这个情况后,就有心帮她,让她去自己的店里帮工。闫敬香十分感激,于是也做得很用心,每月可以赚到将近五百元。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她开始接触到了经商。
天坛东门自己创业
1989年,除了维持家里的生活,闫敬香手头已经有了一些积蓄。看到当时天坛东门的红桥市场生意异常红火,闫敬香也动起了自己摆摊经商的念头。可最初这个念头并没有得到丈夫的支持。因为公公当年也是因为摆摊做一些玉件生意而在文革期间受到了冲击,所以丈夫对经商顾虑很多。但闫敬香做生意的念头已经相当强烈了,于是她就耐心地说服丈夫,并发誓说她只用自己之前打工赚来的两千元钱起家,如果赚了就继续做下去,如果赔了她从此也就不再想经商这件事情。丈夫看她当时想法已经很明确了,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就这样,闫敬香揣着这两千块钱在北京红桥市场开始了她的经商之旅。提到当年的这件事,丈夫孟繁群说:“幸亏当时没有强硬地阻拦她,要不然仅靠我那点少得可怜的退休金也不可能有后来那么好的生活条件。”
得到丈夫的默许后,闫敬香就在红桥市场租下了一个小摊位,卖一些小泥娃娃,项链、小陶瓷瓶等特色小商品。由于闫敬香性格热情直爽,不坑不骗,她那个摊位的生意也格外的好,回头客也很多。发展到后来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固定客户,俄罗斯大使馆的人以及机场巴士的司机都会经常介绍一些朋友顾客给她,在她的摊位前还出现了老外们排队专门等着买她的东西的有趣现象。闫敬香也与这些顾客建立了很好的关系,许多外国顾客都亲切地叫她“闫妈妈”,并且经常会从国外专门带一些礼物送给她。在闫敬香从商后,身体状况不好的丈夫也办了提前退休,专心在家给她做饭送饭,偶尔帮她照看一下摊位。闫敬香笑着说:“他(指丈夫)就这么经常去帮我数数钱,不知是心情好还是怎么回事儿,病竟然好了,呵呵。”
终生难忘的大事件遇劫
当然,经商这么多年,苦辣酸甜闫敬香都尝过,有赚钱后的喜悦,也有过程中的辛苦。有一次,闫敬香与台湾的一个商人合作去江西景德镇进货。在景德镇的那一个月,闫敬香几乎没有好好地睡一个安稳觉,每天都在外面奔波着。其中,最惊险的还是遇到劫匪的那天晚上。当时,闫敬香和四五个小伙子正押着一车货经过一座桥。那天晚上天气很不好,下着大雨,大水几乎要漫过那座简陋的小桥。就在车行驶到一半的时候,桥上突然出来几个劫匪想要劫下那车货。当时大家都快吓傻了,还好闫敬香反应快,大喊一声:“都给我拿出枪来打!”劫匪们一听有枪,也来不及思考是不是真的,就立刻跳下桥逃走了。闫敬香立刻让司机加足马力开走,就这样他们逃过了一劫。事后,几个小伙子都很佩服闫敬香的聪明和胆量,闫敬香苦笑着说,那有什么办法,当时如果不“装腔作势”,那后果会不堪设想,所以也就试试看拼出去了。后来,那批货最终平安地抵达了北京,闫敬香也因那批货好好地赚了一笔。
火灾
另外一件能体现闫敬香魄力的一件事情就是红桥市场着火后她的反应。1992年,北京红桥市场着了一场大火,损失极为惨重,很多商户的货物都在一夜之间化成了灰烬,这其中就包括闫敬香的,而在着火的前一天,她还刚刚新进了八万块钱的货。先得知消息的是她的儿子,于是第二天一大早,闫敬香的儿子就和怀着孕的妻子来敲响了自己父母的门。他们先陪着父母吃完了早餐,然后说:“妈,跟您说个事儿,您可千万别着急。”闫敬香以为孩子没钱了要开口借钱,一直是直爽脾气的她说:“你有什么事儿就快说。”儿子和他妻子互相看了看后,还是把事情说了出来了:“妈,咱家红桥的那家店着火了,不光咱一家,整个红桥都着火了。”闫敬香一听,当时还不能相信。不过她担心体弱多病的丈夫听到这件事情后会受不了,于是先赶快安抚了一下丈夫的情绪,然后马上跟着儿子来到了红桥市场前。果然,呈现在她面前的只剩下了一堆废墟,看到这里,闫敬香脑子里一片空白一下子就晕过去了。幸亏当时红桥市场各方面的准备都很好,赶快找医护人员帮她急救。没想到,闫敬香在醒来对儿子说的第一句话是:“孩子,咱们回家去,别给红桥的领导添麻烦,大不了咱们从头再来,就当成放假,咱们旅游去。”说完,带着儿子就回家了。第二天,买了车票,第三天闫敬香就带着一家人去苏州,杭州等地方旅游去了。或许正是因为她这种通情达理和有魄力的性格,闫敬香说后来她与红桥市场的关系特别好。
出国
等她旅游回来后,红桥市场也已经重新修整好了。于是,她又马上回去开工。闫敬香笑着说,当时她还没走到红桥市场门口,就看市场一个负责人迎出来对她喊着说:“老闫,你快点儿,有个老外已经找了你三天了,人家点名就要买你家的货,要500只小陶瓷瓶。”其实,那种陶瓷瓶市场内很多家商户都销售,可那位外国商户还是坚持要买“闫妈妈”家的,可见她一直建立起来的良好信誉。
紧接着当年,闫敬香就作为被选出的30位个体商户之一跟随着红桥市场出国考察团去了俄罗斯进行考察和贸易交流。之后,闫敬香的生意也随着红桥市场的国际化逐渐做得风生水起。
现在年近七十的闫敬香早已把手头的生意转给了两个孩子,自己和老伴儿在家养养花,锻炼锻炼身体,过着舒适自在的老年生活。而她的女儿孟丽,也女承母业,在红桥市场卖着古玩杂项,继续着她母亲从事过的事业,只不过她卖的东西内容不像母亲之前的那么杂,而是专向于刺绣等手工艺品。
记者感言
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也让闫阿姨重新回忆了她的大半生。采访过程中,闫阿姨提到最多的话便是:“真得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否则我们也没有现在的好日子。”或许,这几十年来她所经历的变化不是仅仅几段文字就能表达出来的,但是,她愿意让自己的女儿继续自己的事业,就是对其所经历的变化和现状的最好肯定。
提到那次去俄罗斯的情况,闫敬香依然显得很兴奋,对当时的情况也记忆犹新。那次民间贸易交流,让闫敬香他们看到了中国特色商品在国外深受欢迎的事实,也为她后来客户群主要转向俄罗斯市场打下了基础。想到这些,闫敬香情不自禁地说了这样一句话:“还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我们哪儿有机会出国考察交流,哪来后来的好日子。”
闫敬香,北京人,是一位将近七十岁的老太太,但依然耳聪目明,谈吐清晰,身上还保留着她当年精明强干的影子。当记者找到她时,她向记者饶有兴致地讲起了她当年的创业经历。
凭票买东西的时代
时间先拉回到20世纪50年代,那时候,刚十五六岁的闫敬香就在北京京棉三厂当起了一名车间工人,也就是在那里她认识了她后来的丈夫孟繁群。二人后来相识结婚,生下了一儿一女。说到那时候的生活条件,闫敬香说跟现在实在没法儿比。当年,买东西都得凭票购买。结婚的时候只分到一张脸盆票,孩子出生的时候也只有一张鸡蛋票,可以买到十几个鸡蛋。生活过得很苦。两个孩子上托儿所的时候,由于家里条件不太宽裕,闫敬香夫妻二人不得不到委托商行变卖掉自己的手表,衣服等物品来给孩子添置一点上学所需的东西。加上老公公,闫敬香一家五口人挤在一个只有19平方米大的房子里。所以闫敬香说,她现在看着自己120多平方米宽敞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会有一种满足感,也很珍惜。
自孩子出生后,闫敬香就辞去了工作,偶尔做些手工活儿补贴家用。可就在1985年,丈夫孟繁群在一次骑车上班的途中不小心摔折了手脚。由于闫敬香为人热情开朗,平时与邻里的关系都相处得很好,一位在王府井附近卖服装的邻居看到她家这个情况后,就有心帮她,让她去自己的店里帮工。闫敬香十分感激,于是也做得很用心,每月可以赚到将近五百元。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她开始接触到了经商。
天坛东门自己创业
1989年,除了维持家里的生活,闫敬香手头已经有了一些积蓄。看到当时天坛东门的红桥市场生意异常红火,闫敬香也动起了自己摆摊经商的念头。可最初这个念头并没有得到丈夫的支持。因为公公当年也是因为摆摊做一些玉件生意而在文革期间受到了冲击,所以丈夫对经商顾虑很多。但闫敬香做生意的念头已经相当强烈了,于是她就耐心地说服丈夫,并发誓说她只用自己之前打工赚来的两千元钱起家,如果赚了就继续做下去,如果赔了她从此也就不再想经商这件事情。丈夫看她当时想法已经很明确了,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就这样,闫敬香揣着这两千块钱在北京红桥市场开始了她的经商之旅。提到当年的这件事,丈夫孟繁群说:“幸亏当时没有强硬地阻拦她,要不然仅靠我那点少得可怜的退休金也不可能有后来那么好的生活条件。”
得到丈夫的默许后,闫敬香就在红桥市场租下了一个小摊位,卖一些小泥娃娃,项链、小陶瓷瓶等特色小商品。由于闫敬香性格热情直爽,不坑不骗,她那个摊位的生意也格外的好,回头客也很多。发展到后来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固定客户,俄罗斯大使馆的人以及机场巴士的司机都会经常介绍一些朋友顾客给她,在她的摊位前还出现了老外们排队专门等着买她的东西的有趣现象。闫敬香也与这些顾客建立了很好的关系,许多外国顾客都亲切地叫她“闫妈妈”,并且经常会从国外专门带一些礼物送给她。在闫敬香从商后,身体状况不好的丈夫也办了提前退休,专心在家给她做饭送饭,偶尔帮她照看一下摊位。闫敬香笑着说:“他(指丈夫)就这么经常去帮我数数钱,不知是心情好还是怎么回事儿,病竟然好了,呵呵。”
终生难忘的大事件遇劫
当然,经商这么多年,苦辣酸甜闫敬香都尝过,有赚钱后的喜悦,也有过程中的辛苦。有一次,闫敬香与台湾的一个商人合作去江西景德镇进货。在景德镇的那一个月,闫敬香几乎没有好好地睡一个安稳觉,每天都在外面奔波着。其中,最惊险的还是遇到劫匪的那天晚上。当时,闫敬香和四五个小伙子正押着一车货经过一座桥。那天晚上天气很不好,下着大雨,大水几乎要漫过那座简陋的小桥。就在车行驶到一半的时候,桥上突然出来几个劫匪想要劫下那车货。当时大家都快吓傻了,还好闫敬香反应快,大喊一声:“都给我拿出枪来打!”劫匪们一听有枪,也来不及思考是不是真的,就立刻跳下桥逃走了。闫敬香立刻让司机加足马力开走,就这样他们逃过了一劫。事后,几个小伙子都很佩服闫敬香的聪明和胆量,闫敬香苦笑着说,那有什么办法,当时如果不“装腔作势”,那后果会不堪设想,所以也就试试看拼出去了。后来,那批货最终平安地抵达了北京,闫敬香也因那批货好好地赚了一笔。
火灾
另外一件能体现闫敬香魄力的一件事情就是红桥市场着火后她的反应。1992年,北京红桥市场着了一场大火,损失极为惨重,很多商户的货物都在一夜之间化成了灰烬,这其中就包括闫敬香的,而在着火的前一天,她还刚刚新进了八万块钱的货。先得知消息的是她的儿子,于是第二天一大早,闫敬香的儿子就和怀着孕的妻子来敲响了自己父母的门。他们先陪着父母吃完了早餐,然后说:“妈,跟您说个事儿,您可千万别着急。”闫敬香以为孩子没钱了要开口借钱,一直是直爽脾气的她说:“你有什么事儿就快说。”儿子和他妻子互相看了看后,还是把事情说了出来了:“妈,咱家红桥的那家店着火了,不光咱一家,整个红桥都着火了。”闫敬香一听,当时还不能相信。不过她担心体弱多病的丈夫听到这件事情后会受不了,于是先赶快安抚了一下丈夫的情绪,然后马上跟着儿子来到了红桥市场前。果然,呈现在她面前的只剩下了一堆废墟,看到这里,闫敬香脑子里一片空白一下子就晕过去了。幸亏当时红桥市场各方面的准备都很好,赶快找医护人员帮她急救。没想到,闫敬香在醒来对儿子说的第一句话是:“孩子,咱们回家去,别给红桥的领导添麻烦,大不了咱们从头再来,就当成放假,咱们旅游去。”说完,带着儿子就回家了。第二天,买了车票,第三天闫敬香就带着一家人去苏州,杭州等地方旅游去了。或许正是因为她这种通情达理和有魄力的性格,闫敬香说后来她与红桥市场的关系特别好。
出国
等她旅游回来后,红桥市场也已经重新修整好了。于是,她又马上回去开工。闫敬香笑着说,当时她还没走到红桥市场门口,就看市场一个负责人迎出来对她喊着说:“老闫,你快点儿,有个老外已经找了你三天了,人家点名就要买你家的货,要500只小陶瓷瓶。”其实,那种陶瓷瓶市场内很多家商户都销售,可那位外国商户还是坚持要买“闫妈妈”家的,可见她一直建立起来的良好信誉。
紧接着当年,闫敬香就作为被选出的30位个体商户之一跟随着红桥市场出国考察团去了俄罗斯进行考察和贸易交流。之后,闫敬香的生意也随着红桥市场的国际化逐渐做得风生水起。
现在年近七十的闫敬香早已把手头的生意转给了两个孩子,自己和老伴儿在家养养花,锻炼锻炼身体,过着舒适自在的老年生活。而她的女儿孟丽,也女承母业,在红桥市场卖着古玩杂项,继续着她母亲从事过的事业,只不过她卖的东西内容不像母亲之前的那么杂,而是专向于刺绣等手工艺品。
记者感言
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也让闫阿姨重新回忆了她的大半生。采访过程中,闫阿姨提到最多的话便是:“真得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否则我们也没有现在的好日子。”或许,这几十年来她所经历的变化不是仅仅几段文字就能表达出来的,但是,她愿意让自己的女儿继续自己的事业,就是对其所经历的变化和现状的最好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