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实施地图教学既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础内容,也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大量运用地图来阐释地理特征是地理教学的特征之一。那么,如何合理有效运用地图来对地理知识进行辅助讲解,让学生能快速通过图示达到知识的贯通呢?笔者将以自身多年的地理教学经验,就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做一论述,以让广大地理教师感受到在地理教学中地图运用的重要性。
一、地图的合理运用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对某项事物专注的催化剂,是激发学生内驱力、调动学生思维的主要动力。针对地理学科而言,教师适当以地图作为媒介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喜爱地图,看图解惑很有必要。为此,教师应适时提出一些利用看地图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问题。例如,在讲述第一章《行星地球》的序言时,我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的位置,提出“中国在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在南北半球的哪个半球?我们四川的位置又在哪里”等问题让大家讨论分析。在讲地图时,我先让学生们利用已有的读图知识讨论如何看地图。由于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发言,他们都有话可说,因此表现得十分积极。然后我立足于学生发言的基础,指出学生发言中的不足之处,让他们去注意区分地图和一般图画之间存在的不同,并在合适的时机提出与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几个基本要素相关的问题,随后逐一认真讲解,使学生打好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把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地球运动》一节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这部分内容空间性比较强且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利用多媒体可以把这部分的内容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既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又能更容易地学懂这部分知识。
二、地图的合理运用能快速活跃课堂气氛
在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地图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地图具有较为生动的形象,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去主动学习、掌握地理知识。课堂气氛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地图形象生动的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学习活动,以此唤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周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游戏:由一名学生扮演太阳,另一名学生扮演地球,并围绕太阳公转,而其他学生则观察扮演地球的学生是否转得正确。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学习。这样做不仅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还进一步激发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地图的合理运用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如今中学地理涉及面广,概念众多,量大枯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能使教学内容平实化,通俗易懂,更能让学生直观理解知识内容,增强学生视听能力。如“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学生不会读,也不能判别和分析,容易混淆,教材中也没有讲明各气候类型间的区别,但却是重点内容。
(一)读气温曲线图,让学生学会区别各气候类型的气温状况
1.相对而言,热带气候的气温变化曲线较为平直,并且能够从图中看出年温差较小,月平均气温也在20℃以上。
2.亚热带气候的气温变化曲线弯曲变大,这说明年温差明显变大,但是其最冷的气温仍然在0℃以上,表明冬季较为温暖。
(二)降水柱状图,帮助学生区别各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1.热带气候降水柱状图的特点:(1)热带季风气候,其柱状图的起伏是最大的,并且有着很大的年降水总量,降水也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夏季;(2)而热带沙漠气候的柱状图则基本没有水柱,总降水量极小。
2.亚热带气候:(1)地中海气候有着明显的特点,气温曲线图中的高峰区对应着降水柱状图中的低谷区,也就是夏季少雨,而冬季多雨;(2)热带季风气候的柱状图没有明显的起伏,当夏季风来临时,降水量较为明显,而冬季风来临时,则因为大陆气团的影响,使得降水量减少。
四、地图的运用能使学生的想象更加丰富,进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地图的应用来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意大利时,我先在黑板上为学生画出了意大利轮廓图,让学生去想象其形状你什么。很多学生都觉得像一只漂亮的长筒靴。然后,我以靴子来代替意大利,让学生描述出构成这只“靴子”的骨架山脉。而在讲西西里、撒丁等岛时,我则引用意大利的足球赛,因为这些岛屿正好像是足球,整个看起来意大利就像是“长筒靴在踢足球”。这样一来,一堂地理课就像美术课一样,不仅能够将地理教学的美学内涵发掘出来,还能够做到寓教于娱,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地理。
当然,运用地图教学只是地理课堂的一部分,还需要很多内容相互连接和贯通,融为一体,才能使课堂活跃起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 张敬亚)
一、地图的合理运用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对某项事物专注的催化剂,是激发学生内驱力、调动学生思维的主要动力。针对地理学科而言,教师适当以地图作为媒介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喜爱地图,看图解惑很有必要。为此,教师应适时提出一些利用看地图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问题。例如,在讲述第一章《行星地球》的序言时,我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的位置,提出“中国在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在南北半球的哪个半球?我们四川的位置又在哪里”等问题让大家讨论分析。在讲地图时,我先让学生们利用已有的读图知识讨论如何看地图。由于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发言,他们都有话可说,因此表现得十分积极。然后我立足于学生发言的基础,指出学生发言中的不足之处,让他们去注意区分地图和一般图画之间存在的不同,并在合适的时机提出与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几个基本要素相关的问题,随后逐一认真讲解,使学生打好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把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地球运动》一节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这部分内容空间性比较强且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利用多媒体可以把这部分的内容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既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又能更容易地学懂这部分知识。
二、地图的合理运用能快速活跃课堂气氛
在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地图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地图具有较为生动的形象,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去主动学习、掌握地理知识。课堂气氛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地图形象生动的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学习活动,以此唤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周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游戏:由一名学生扮演太阳,另一名学生扮演地球,并围绕太阳公转,而其他学生则观察扮演地球的学生是否转得正确。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学习。这样做不仅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还进一步激发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地图的合理运用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如今中学地理涉及面广,概念众多,量大枯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能使教学内容平实化,通俗易懂,更能让学生直观理解知识内容,增强学生视听能力。如“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学生不会读,也不能判别和分析,容易混淆,教材中也没有讲明各气候类型间的区别,但却是重点内容。
(一)读气温曲线图,让学生学会区别各气候类型的气温状况
1.相对而言,热带气候的气温变化曲线较为平直,并且能够从图中看出年温差较小,月平均气温也在20℃以上。
2.亚热带气候的气温变化曲线弯曲变大,这说明年温差明显变大,但是其最冷的气温仍然在0℃以上,表明冬季较为温暖。
(二)降水柱状图,帮助学生区别各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1.热带气候降水柱状图的特点:(1)热带季风气候,其柱状图的起伏是最大的,并且有着很大的年降水总量,降水也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夏季;(2)而热带沙漠气候的柱状图则基本没有水柱,总降水量极小。
2.亚热带气候:(1)地中海气候有着明显的特点,气温曲线图中的高峰区对应着降水柱状图中的低谷区,也就是夏季少雨,而冬季多雨;(2)热带季风气候的柱状图没有明显的起伏,当夏季风来临时,降水量较为明显,而冬季风来临时,则因为大陆气团的影响,使得降水量减少。
四、地图的运用能使学生的想象更加丰富,进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地图的应用来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意大利时,我先在黑板上为学生画出了意大利轮廓图,让学生去想象其形状你什么。很多学生都觉得像一只漂亮的长筒靴。然后,我以靴子来代替意大利,让学生描述出构成这只“靴子”的骨架山脉。而在讲西西里、撒丁等岛时,我则引用意大利的足球赛,因为这些岛屿正好像是足球,整个看起来意大利就像是“长筒靴在踢足球”。这样一来,一堂地理课就像美术课一样,不仅能够将地理教学的美学内涵发掘出来,还能够做到寓教于娱,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地理。
当然,运用地图教学只是地理课堂的一部分,还需要很多内容相互连接和贯通,融为一体,才能使课堂活跃起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