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学习以及教学的影响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flpf73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一门新兴的且独立的学科。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第二语习得、第二语教学及教学法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探讨了二语习得理论中关于语言输入、语言输出和情感因素等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旨在寻找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 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字:二语习得 语言输入 语言输出 情感因素 教育技巧 教学实践
  二语习得是一门新兴独立的学科。二语习得自上个世界60年代从语言学中分离出来,这门学科主要研究个体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二语习得与众多学科有关,诸如心理学,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和教育学等。由于在某个科研领域的研究不能凌驾于另一门学科的研究,因此产生了许多有关二语习得的理论,但是还没有产生一统的学说(long,2007)根据McLaughlin(1987)的说法理论的主要存在三个功能:首先,理论使得人们了解科研的数据;其次,理论转变我们对现象的思考并使得研究人员就数据得到结论,而这种结论并不是单单的数据而已;再次,理论引导预测并刺激再次研究。二语习得理论同样有以上的功能。文本将讨论三个重要理论,在某种程度上,这些理论对学习者和教学者都有指导作用。
  I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
  人大脑中有一个专门负责语言的区域,即布罗卡区(Broca`s area)。布罗卡区在2-4岁时快速发育,12岁之后绝大多数人的布罗卡区会关闭,此时再学外语,大脑已经无法把外语直接储存在布罗卡区,而是储存在记忆区,运用时就不再那么自如灵活了。这时当你再产生思维表达的时候,不是直接从母语区反射出来,而是要绕到记忆区,然后在记忆区提取信息进行表达,也就是传统的“英汉互译”。
  II 二语习得对英语教学的理论指导以及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二语习得的研究促进了人们对如何学及学习者的关注。Ellis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描述学习者如何获得第二语言,以及描述为什么学习者能够获得第二语言。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对学习者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研究,进而对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及学习者个人差异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目前国内的外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片面做法,即只强调学生应当进行大量的交际性语言实践,不重视语言习得过程的循序渐进性,忽视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性学习,包括学生对语言材料的不断积累。人们运用语言的方式有听、说、读、写四种方式,其中听和读是以向学习者输入信息为形式,达到输入语言材料的目的;说和写是以让学习者用所学语言输出信息为形式,达到训练和强化语言材料的目的。因此,课堂教学针对一定语言材料的教学过程包含着语言材料 (教学内容)的输入和输出两个过程。那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四者之间的关系,即语言材料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作为外语教学首先应该培养的能力是理解,尤其是听力理解。外语学习的初学阶段,语言输入的量一定要大大多于输出的量。语言输出的前提首先是输入,输入在整个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III二语习得理论如何影响教学实践
  1、语言输入假说是二语习得的核心部分,能够明确地告诉我们如何习得语言。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来实现的,学生必须先接触大量易懂的实际语言,然后通过上下文和情景去理解其意思,最后蕴涵在交际语言中的句型和语法自然就学会了。这里所说的输入指的是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克拉申引入的这个。“可理解的输入”指的是学习者听到或读到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语言材料的难度应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在以英语为外语的课堂环境中学生接触到的输入数量有限,主要以教材中出现的内容为主,这个输入必须要有趣味性和自主性。因此我们应当在课内外为学生创造接触大量可理解输入的机会。2、语言输出Swain在1985年提出了输出假说。他认为,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语言输出对于语言习得都比较有效。与理解过程相比,语言的输出促进二语习得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有输入,这个输入当然要是趣味性的而且是有效的,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受益的输入。其次才可能谈到输出,包括role play, discussion, topic discussion, writing compositions, playwriting, stories telling 等課堂教学活动。 过去我们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强调输入的作用,学生被动地学,被动地接收,他们使用语言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不知道该如何入手的局面。而鼓励学生进行语言输出则可以引起他们对自身语言问题的注意,不断修正自己语言输出中的错误,最终达到能准确运用目标语的学习目的。3.情感过滤说认为有了大量适合的输入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因为二语习得的进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因此激发学生的们的兴趣和保护好学生们的兴趣是我们必须要学习和探讨的。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积极消除学生的情感屏障,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营造一种较为轻松愉快的语言输入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其学习乐趣;还应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正确评价其学习效果;不应只顾教学进度和课堂教学的流畅性而放弃反应较慢、成绩较差的学生;课堂提问应视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做到难易相宜,尤其对基础差的学生要耐心地启发和引导,给予鼓励和表扬,真正做到利用二语习得理论是教学达到有效性。
  [参考文献]
  Long, M. (2007). Problems in SLA. Mahwe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Ellis, N. (2007). The Associative-Cognitive CREED. In B. Van Patten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故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故事进行教学的优势、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故事教学的策略等问题。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故事教学  一、序言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始终难以突破这样一个瓶颈:不重视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以故事为载体的故事教学有助于突破这个瓶颈,在学生对故事的热爱这一前提下,将英文单词、词组、短语、句子等教学
摘要:与英语教学不同,因诸多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未曾学习过日语,从而导致了在公外教学上必须从基础知识进行切入。针对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属于系统工程,且需要得到包括高校管理层、教务处在内职能部门的支持。因此,應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且在校本教材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外语教学改革的实践。  关键词:大学外语;日语;目标定位;实践  本文以大学公共日语教学为考察对象,探讨当下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及实践模式。从教学
【摘要】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心理学理论,探讨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现良性互动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实现良性互动的问题。文章主要给出了两方面的建议: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二是课堂内外师生密切配合、学生之间合作学习。  【关键词】良性互动 师生关系 积极情感 合作学习 英语教学  1.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的基本现状  目前,高中的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着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方面,学校中存在最多的仍是黑板、粉
好的教学效果来自于课堂,因为课堂是教师实施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各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按照新的教育观念,对课堂进行彻底改革。教师是教学构成的主导因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学内容是其中的连结点,所以要上好英语课,就应该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上下功夫,下面我就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期刊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与否直接关系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的效率和学生的英语成绩。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结合自己多年来关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字: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与否是衡量中学英语教学水平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和兴趣的关键点。教师如何将复杂知识点简单化、枯燥学习生动化;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机会,使学生想学、愿学,最终达到通过语言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本文在分析英语自主学习的含义以及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几种发展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 英语 自主学习 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成为复杂的认知加工的主体、知识
摘要: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只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英语课堂上开展“参与式”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构建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对于促进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 探究学习  一、“参与式”教学与探究学习的内涵  “参与式”教学是师生
很多英语教師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上几乎全班都举手,到了高年级举手的学生就越来越少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课堂局面?经过仔细分析和与某些高年级的孩子的个别谈话,我认为有如下原因: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师仪表不整洁美观。作为教师,必须重视仪表。为什么?我觉得这是一个形象问题,也就是作为教师,要想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使学生容易接受我们,除了你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事之外,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