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邓小平的小康梦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xiao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平的睿眸,投向广袤的农村
  1978年春节,经历了政治生涯中三起三落的邓小平,“文革”后第一次回四川过年,住在成都金牛宾馆。习惯快走散步的邓小平,穿过水榭长廊和林间甬道时,步履却显得极为沉重。
  川西本是富庶之地,一条岷江,一道都江堰,浇灌了两千多年的富足和闲怡,可是这次他听到的却是老百姓填不饱肚子的情况。邓小平眉宇凝重,屈指算来,眼下9亿多中国人,80%在农村,如果不解决这80%人口的生活问题,社会难有安定,中华的振兴和崛起,永远只是一个梦呓。
  回到下榻的房间,邓小平推窗远眺,一项农村新政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心中,渐渐清晰、成熟起来。
  这年夏秋之间,邓小平去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日本等国访问、取经。同是华语社会,同是东方儒家文化圈,狮城的治理井然有序;一衣带水的岛国经济生机勃勃,给中国领导人强烈震撼。在日本的8天行程,他参观了松下电器、日产汽车等三家株式会社。邓小平还踏上开往文化古都京都的新干线列车。
  访日归来,邓小平以一种近似新干线的速度,领跑中国的改革大业。在他的强力主导之下,从11月10日至12月15日,党召开了历时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他有备而来,在闭幕会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个历史性的文献,为一周之后召开的具有中国改革开放里程碑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发端和全面理论准备。在这篇讲话中,“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经典之语,让穷惯了的中国老百姓热血激荡,让世界为之一震。随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的改革新政全面出台,“中心点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主,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锁闭百年的中国之门骤然向世界洞开了。
  然而,国人在叩问,世界的政要也在叩问,未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前景?
  “小康!”邓小平伸出两个指头,从容不迫地对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如是说,也是第一次对世界如是说。
  1979年年底,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刚上任不久的大平正芳首相,刚落座,他便将一盒熊猫牌香烟推向大平正芳。大平正芳说,我知道阁下喜欢在抽烟中思考,请问你想过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
  邓小平仰起头来,吸了一口烟,说,你们有1亿人口,年国民生产总值是1万亿美元,所以你们的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1万美元。而我们现在,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250美元,我想用20年的时间翻两番,到那个时候中国人口是12亿,年国民生产总值可以达到1万亿美元,就是年人均800美元。这同你们相比还是低水平的,只是你们现在的1/10,但对我们来说是雄心壮志。到那时,我们的国民生活水平会达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可以吃饱穿暖。我把这种状况叫小康。
  小平下江南,小康雏形浮出水面
  1982年9月,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正式写入了党的十二大报告。哪里离实现小康人家的目标最近?自然是温婉如诗的江南了。邓小平决定亲眼看看那里的发展势头。
  1983年早春二月,小平的专列徐徐驶入长三角地区。车至苏州,江苏省委准备了一艘游船,请小平同志上去,一边游太湖,一边汇报工作。邓小平将江苏省省长顾秀莲招至旁边坐下,兴奋地说,我一路上看到情况很好,人们喜气洋洋,新房子盖得很多,市场物质丰富,干部信心很足,看来实现四个现代化希望很大,到本世纪末实现翻两番,问题不大吧。顾秀莲对小平说,江苏省从1977年到现在的6年间,工农业总产值已经翻了一番,再过6年,到1989年,还可以再翻一番。“哦!”小平同志惊诧道,看来江苏成了全国的领头羊,小康生活指日可待!顾秀莲说,苏州市的工农业总产值人均已接近800美元。邓小平这次反倒平静了,刚毅的脸庞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反问道,达到这样水平,社会上是一个什么样的面貌?
  顾秀莲一一道来:人民的吃穿用问题解决了,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住房问题解决了,人均达到20平方米,小城镇和农村盖的二三层楼已经不少;就业问题解决了,城镇基本上没有待业人员;人不再外流了,农村人总想往大城市跑的情况已经改变;中小学教育普及了,教育、文化、体育和公共设施有能力自己安排;人的精神面貌变化了,犯罪行为大大减少。“好啊!”邓小平击节而叹,说,居有所安,衣食无忧,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就是小康社会的雏形啊!
  这天中午,在省里用太湖鱼和虾为小平准备的午宴上,他破例多喝了几杯茅台酒,有点微醺,醉在江南,为中国的小康之梦而醉。
  小平南巡,春风满园
  1984年元旦钟声刚刚敲过,邓小平与杨尚昆、王震去广东视察。其间,一如他惯有的行事风格,表态很少,经常缄默不语。有一天参观回来,坐在车上,他突然对广东省委的领导说,创办特区是我提议的,特区究竟办得成还是办不成,我这次要来看一看,看看行不行。
  但是在深圳的3天行程中,对深圳特区的建设,他一直未置可否,让当时的深圳市领导多少有点忐忑不安。随后,邓小平去了珠海特区,白天在珠海活动,晚上下榻中山。离开珠海前,他给珠海题词:“珠海特区好!”
  珠海欣喜若狂,深圳却郁郁寡欢。深圳市委立即派接待处长赶往广州,找到邓办主任王瑞林,请首长无论如何要给深圳题个词,以鼓舞士气。是到了该为特区说话和撑腰的时候了。邓小平在铺好的宣纸上挥毫写下:“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力透纸背,一语定江山,让广东的改革开放从此吃了一颗定心丸。
  视察过深圳、珠海和厦门3个经济特区后回到北京,邓小平立即找中央领导谈话,明确提出了一个大国崛起的战略:第一步,到本世纪末,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二步,再花30年到50年的时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在小康的梦想之后,邓小平又给改革开放的中国画出了一道大国崛起的标高。
  时隔8年之后,88岁高龄的邓小平再度到南方视察。深圳、珠海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让老人家坐不住了。下车伊始,他便开始参观。离开特区前,他说,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
  后来到了上海,有感于经济特区给中国带来巨变,他说,上海是张王牌,我最大的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东风吹来浦江暖。正是借着邓小平南方视察的东风,10年之间,上海浦东一跃成为东方的曼哈顿。
其他文献
从地球化学家到天体化学家、中国天体化学领域的开创者,再到中国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实现了从“地”到“天”的一个神奇跨越。  有朋自远方来  那是在1935年的秋天。江西,吉安。  一户人家的孕妇出现难产症状,持续了整整两天两夜。1960年,欧阳自远研究生毕业时的照片  当苦难过去,孩儿“哇”地一声来到这个世界时,他的小舅舅正在隔壁房间里读书,刚好念到《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这一句,不由地
汉语移动样态动词动趋结构存在多语序显性非宾格句子,该种现象与英语、日语的移动样态动词非宾格交替现象类似,可基于非宾格轻动词GO做统一的句法生成分析.汉语移动样态动词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术逐步运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并在英语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优势。本文从扩充课堂容量、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这三个方面入手,详细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供其他教师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英语 作用  以计算机科学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全球各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