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兰别名马兰头,是一种以嫩茎叶为食用器官的野生蔬菜,其抗寒、抗热、抗旱、抗涝、抗病、抗虫能力强。长江流域过去一般于4~5月在田野采收上市,近几年湖北省的黄石市、浙江省的金华市等地实行大面积人工扦插种植,将马兰采收上市期提早到头年的11月下旬,且采收期可一直持续到当年6月中旬,亩产量3000~3600千克。以下将长江流域马兰扦插栽培高产技术进行介绍,供菜农参考。
一、选准栽培种
目前我国尚无人工驯化或选育的马兰品种,各地栽培的马兰均处于野生状态,只是不同野生品种特征特性有所不同。黄石市多年的引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浙江金华的大圆叶马兰最适合在大棚内进行扦插高产高效栽培。该品种的特点是茎嫩叶肥、清香可口,高产抗病,抗寒、耐热,耐旱、耐涝,长势强,商品性状好。
二、整地做畦
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土壤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耕地做马兰的栽培地。先将耕地深翻晒垄,每亩施入腐熟猪牛粪3000千克或腐熟菜籽饼150千克,再加尿素50千克、氮磷钾含量各15%的进口三元复合肥30千克做基肥。然后精耕细耙,按宽2~2.5米的标准包沟开畦,畦高30厘米、长20~25米。
三、扦插繁殖
马兰的繁殖方式有扦插繁殖、种子繁殖、根茎繁殖和分株繁殖4种,人工大面积栽培以扦插繁殖最为简单易行,且幼苗萌发最快、苗期最短,近几年黄石市人工栽培的马兰一直采用扦插繁殖。即9月上中旬割取已木质化的健壮老枝条,去掉叶片和顶端嫩梢,将老枝条剪成10~13厘米长的小段,每一小段至少要有5个节间。然后用小挖锄配合,将枝条小段扦插定植,要求将枝条小段插入土中3~4个节间的深度,扦插定植的株、行距均为20~22厘米,每亩定植苗数为1.2万株左右。另外,每块地预留一小块,按8~10厘米的株、行距扦插,以备日后补苗用。扦插定植后随即浇水紧土,保持土壤湿润,以后要长期保持土壤适当湿润,2~3天后即开始出芽。
四、田间管理
1. 灌水 马兰适合在湿润的土壤中生长,要经常灌水保湿。采收季节每收割1次灌1次透水,以促进嫩茎叶快速萌发。但整个生长期田间不要渍水,如遇强降雨应及时排水。
2. 中耕除草补苗 马兰植株幼小时易与杂草混生,杂草要结合中耕及时进行人工清除,不可使用除草剂。当幼苗有2~3片真叶时,结合中耕及时补苗,小苗前期生长较缓慢,需及时将预备补苗的植株移栽到缺苗处。
3. 追肥 当幼苗有3~4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施用腐熟的稀薄人粪尿900~1000千克,或结合灌水施入尿素5~7千克、氯化钾2~3千克;以后每采收1次均在幼苗有3~4片真叶时追肥1次,每次追肥种类、数量和追施方法均与第一次相同,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加快地下根茎扩展。
4. 盖棚 11月上旬搭建好或配套完善好大棚骨架,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根据气温下降情况及时用塑料薄膜盖好大棚,并在大棚四周加盖好裙膜,当气温低于10℃时,在大棚内加扣塑料拱棚保温。
5. 大棚内温度调控 覆盖大棚膜和拱棚膜后,每天要注意适时通风透气;阴雨天和气温较低时通风透气时间适当缩短,晴好天气时适当延长;如气温大幅度升高,不仅要延长通风透气时间,还应适时揭去拱棚薄膜,拉开大棚裙膜,以加大通風透气力度。总之,白天要尽量使棚温保持在20~30℃,夜间尽量保持在15~20℃。下年的4月中旬全部拆除塑料拱棚,5月上旬拆除大棚裙膜和四周薄膜,只留大棚上部薄膜防大雨、强光照。
6. 防治病害 马兰栽培几乎没有虫害,也很少发生病害,偶尔发生的病害有白粉病和灰霉病。白粉病一般在旱情严重时发生,当发现叶片正面和背面有白粉点后应及时用药物控制,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喷药应着重喷叶背,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如果发生灰霉病,可在发病初期选用50%腐霉利(速克灵)1000倍液,或50%万霉灵1000倍液,或50%异菌脲(扑海因)悬浮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如果在大棚薄膜盖严,或覆盖薄膜后遇连续阴雨天气发生灰霉病,可用烟熏法防治,即选用10%腐霉利(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用药200~250克,傍晚分点布放,点燃后密闭烟熏1夜,次日开棚通风。也可用粉尘施药法防治,即在傍晚每亩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喷药后闭棚1夜。
五、采收
第一次采收在扦插定植后70~80天即11月下旬进行,以后温度适宜时每30天采收1次,寒冷季节延长至40~50天采收1次,收获的植株高度一般为13~15厘米。采收时,用小刀沿地表处挑挖,保留地下根茎部,以利于新芽萌发。可一次性整块地收割,也可收大留小,分批收割。大棚完全覆盖栽培时,最好在采收前3~5天,每天提前通风、推迟盖膜,延长通风换气时间,以提高嫩茎嫩叶的品质。长江流域大棚耕地扦插栽培的马兰每茬可连续采收5~6次,至6月中旬结束。
六、留种
马兰下茬如果继续采用枝条扦插繁殖,则在6月中旬采收最后一次后任其就地生长,6月底至7月初间除过密的植株,3~4片真叶时如同上述方法追肥1次。8月份要及时摘除每株的花薹,以保证枝条的养分供应。
需选留种子的植株,6月中旬以后任其就地生长,6月底至7月初间除过密植株,3~4片真叶时如同上述方法追肥1次。8月份即抽薹开花,开花授粉期间要在大棚上安装好防虫网,以防与外界马兰杂交。10月份种子陆续成熟,当头状花序由绿色转为黄褐色时及时采收。每亩可产种子15千克左右。
(作者联系地址:梅再胜 湖北省黄石市农业局 邮编:435002;徐天鹏 黄石市汪仁镇农技服务中心 邮编:435002;张育林 黄石市种子管理局 邮编:435000)
一、选准栽培种
目前我国尚无人工驯化或选育的马兰品种,各地栽培的马兰均处于野生状态,只是不同野生品种特征特性有所不同。黄石市多年的引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浙江金华的大圆叶马兰最适合在大棚内进行扦插高产高效栽培。该品种的特点是茎嫩叶肥、清香可口,高产抗病,抗寒、耐热,耐旱、耐涝,长势强,商品性状好。
二、整地做畦
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土壤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耕地做马兰的栽培地。先将耕地深翻晒垄,每亩施入腐熟猪牛粪3000千克或腐熟菜籽饼150千克,再加尿素50千克、氮磷钾含量各15%的进口三元复合肥30千克做基肥。然后精耕细耙,按宽2~2.5米的标准包沟开畦,畦高30厘米、长20~25米。
三、扦插繁殖
马兰的繁殖方式有扦插繁殖、种子繁殖、根茎繁殖和分株繁殖4种,人工大面积栽培以扦插繁殖最为简单易行,且幼苗萌发最快、苗期最短,近几年黄石市人工栽培的马兰一直采用扦插繁殖。即9月上中旬割取已木质化的健壮老枝条,去掉叶片和顶端嫩梢,将老枝条剪成10~13厘米长的小段,每一小段至少要有5个节间。然后用小挖锄配合,将枝条小段扦插定植,要求将枝条小段插入土中3~4个节间的深度,扦插定植的株、行距均为20~22厘米,每亩定植苗数为1.2万株左右。另外,每块地预留一小块,按8~10厘米的株、行距扦插,以备日后补苗用。扦插定植后随即浇水紧土,保持土壤湿润,以后要长期保持土壤适当湿润,2~3天后即开始出芽。
四、田间管理
1. 灌水 马兰适合在湿润的土壤中生长,要经常灌水保湿。采收季节每收割1次灌1次透水,以促进嫩茎叶快速萌发。但整个生长期田间不要渍水,如遇强降雨应及时排水。
2. 中耕除草补苗 马兰植株幼小时易与杂草混生,杂草要结合中耕及时进行人工清除,不可使用除草剂。当幼苗有2~3片真叶时,结合中耕及时补苗,小苗前期生长较缓慢,需及时将预备补苗的植株移栽到缺苗处。
3. 追肥 当幼苗有3~4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施用腐熟的稀薄人粪尿900~1000千克,或结合灌水施入尿素5~7千克、氯化钾2~3千克;以后每采收1次均在幼苗有3~4片真叶时追肥1次,每次追肥种类、数量和追施方法均与第一次相同,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加快地下根茎扩展。
4. 盖棚 11月上旬搭建好或配套完善好大棚骨架,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根据气温下降情况及时用塑料薄膜盖好大棚,并在大棚四周加盖好裙膜,当气温低于10℃时,在大棚内加扣塑料拱棚保温。
5. 大棚内温度调控 覆盖大棚膜和拱棚膜后,每天要注意适时通风透气;阴雨天和气温较低时通风透气时间适当缩短,晴好天气时适当延长;如气温大幅度升高,不仅要延长通风透气时间,还应适时揭去拱棚薄膜,拉开大棚裙膜,以加大通風透气力度。总之,白天要尽量使棚温保持在20~30℃,夜间尽量保持在15~20℃。下年的4月中旬全部拆除塑料拱棚,5月上旬拆除大棚裙膜和四周薄膜,只留大棚上部薄膜防大雨、强光照。
6. 防治病害 马兰栽培几乎没有虫害,也很少发生病害,偶尔发生的病害有白粉病和灰霉病。白粉病一般在旱情严重时发生,当发现叶片正面和背面有白粉点后应及时用药物控制,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喷药应着重喷叶背,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如果发生灰霉病,可在发病初期选用50%腐霉利(速克灵)1000倍液,或50%万霉灵1000倍液,或50%异菌脲(扑海因)悬浮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如果在大棚薄膜盖严,或覆盖薄膜后遇连续阴雨天气发生灰霉病,可用烟熏法防治,即选用10%腐霉利(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用药200~250克,傍晚分点布放,点燃后密闭烟熏1夜,次日开棚通风。也可用粉尘施药法防治,即在傍晚每亩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喷药后闭棚1夜。
五、采收
第一次采收在扦插定植后70~80天即11月下旬进行,以后温度适宜时每30天采收1次,寒冷季节延长至40~50天采收1次,收获的植株高度一般为13~15厘米。采收时,用小刀沿地表处挑挖,保留地下根茎部,以利于新芽萌发。可一次性整块地收割,也可收大留小,分批收割。大棚完全覆盖栽培时,最好在采收前3~5天,每天提前通风、推迟盖膜,延长通风换气时间,以提高嫩茎嫩叶的品质。长江流域大棚耕地扦插栽培的马兰每茬可连续采收5~6次,至6月中旬结束。
六、留种
马兰下茬如果继续采用枝条扦插繁殖,则在6月中旬采收最后一次后任其就地生长,6月底至7月初间除过密的植株,3~4片真叶时如同上述方法追肥1次。8月份要及时摘除每株的花薹,以保证枝条的养分供应。
需选留种子的植株,6月中旬以后任其就地生长,6月底至7月初间除过密植株,3~4片真叶时如同上述方法追肥1次。8月份即抽薹开花,开花授粉期间要在大棚上安装好防虫网,以防与外界马兰杂交。10月份种子陆续成熟,当头状花序由绿色转为黄褐色时及时采收。每亩可产种子15千克左右。
(作者联系地址:梅再胜 湖北省黄石市农业局 邮编:435002;徐天鹏 黄石市汪仁镇农技服务中心 邮编:435002;张育林 黄石市种子管理局 邮编:4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