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政治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素质,培育一代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政治教师只有转变观念,立足改革,与时俱进,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超越自我,重塑政治教育的新形象,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政治课教学的面貌,使它的德育和智育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关键词:政治教育 素质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号:D52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课堂生动活泼,创设和谐气氛。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政治理论本身抽象性 逻辑性很强,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更要讲究授课的艺术。
1、语言表达要生动幽默。教师在讲授概念 阐述理论观点时,语言表达切忌平铺直叙,风平浪静,而应抑扬顿挫,生动形象 教师可选择幽默故事和绘画等内容,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 愉快的笑声中接受政治观点。
2、理论分析可借助例证名言。教师讲授理论观点时,可从有趣的例证讲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加深对理性概念的理解的扩展 汉语中的许多成语、 谚语、 格言 、诗词名句,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活生生的事例等。
3、教学手段应多种多样。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兴趣,教师应采用录音录像 幻灯投影等多媒体教学,还可以通过讲故事 举事例 看图解意 图表分析 时事政治报告 小品表演等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让学生在听 、看 、思、 说 、演多种器官的并用中,学懂记牢。
二、概括段落大意、分层次这是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我们认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各个学科之间的综合越来越加强,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今年的中考就开始和历史合卷,这就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从何而来?离不开老师上课时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我们不难发现,语文不好,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学好政治,尤其是一到综合试卷,材料一长,有些学生就无法下手了。不会看材料,看不懂材料,看不懂问题的现象非常严重。我想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不妨就借鉴一下语文的分层、概括大意的方法,让学生得到锻炼。比如在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候,我们就拿出一小节,让学生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大意。由学生概括出两层的大意:一是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后在复习时加上我国哪些政策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这样一种概括式自主学习得出的东西远比我们老师讲授理解的深刻,同时也理清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这样一种最基本的认识问题的基本思路。 三、加强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努力探索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等。 四、巧妙设计问题,提高課堂有效性 教学问题设计是否有效决定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如果问题设计得过于简单或过于深奥都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真正能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有效问题应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能想到的、通过讨论或教师启发能悟出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思考的快乐、享受思考的成功感。有效问题的设计要在“趣”“悬”“巧”“精”上下工夫,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探索性、灵活性、层次性。适当地引入直观材料、轶闻趣事、谜语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可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并进一步主动地去探索寻求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考探索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体味思路,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思维的层次性,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教学内容的科学制定和选择
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的制定和选择非常关键。正确、科学的安排教学内容,不但可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也有着极大帮助。
因此:在教学中,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只有不断的反思自己,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才能收获更多的快乐。
关键词:政治教育 素质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号:D52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课堂生动活泼,创设和谐气氛。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政治理论本身抽象性 逻辑性很强,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更要讲究授课的艺术。
1、语言表达要生动幽默。教师在讲授概念 阐述理论观点时,语言表达切忌平铺直叙,风平浪静,而应抑扬顿挫,生动形象 教师可选择幽默故事和绘画等内容,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 愉快的笑声中接受政治观点。
2、理论分析可借助例证名言。教师讲授理论观点时,可从有趣的例证讲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加深对理性概念的理解的扩展 汉语中的许多成语、 谚语、 格言 、诗词名句,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活生生的事例等。
3、教学手段应多种多样。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兴趣,教师应采用录音录像 幻灯投影等多媒体教学,还可以通过讲故事 举事例 看图解意 图表分析 时事政治报告 小品表演等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让学生在听 、看 、思、 说 、演多种器官的并用中,学懂记牢。
二、概括段落大意、分层次这是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我们认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各个学科之间的综合越来越加强,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今年的中考就开始和历史合卷,这就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从何而来?离不开老师上课时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我们不难发现,语文不好,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学好政治,尤其是一到综合试卷,材料一长,有些学生就无法下手了。不会看材料,看不懂材料,看不懂问题的现象非常严重。我想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不妨就借鉴一下语文的分层、概括大意的方法,让学生得到锻炼。比如在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候,我们就拿出一小节,让学生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大意。由学生概括出两层的大意:一是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后在复习时加上我国哪些政策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这样一种概括式自主学习得出的东西远比我们老师讲授理解的深刻,同时也理清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这样一种最基本的认识问题的基本思路。 三、加强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努力探索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等。 四、巧妙设计问题,提高課堂有效性 教学问题设计是否有效决定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如果问题设计得过于简单或过于深奥都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真正能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有效问题应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能想到的、通过讨论或教师启发能悟出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思考的快乐、享受思考的成功感。有效问题的设计要在“趣”“悬”“巧”“精”上下工夫,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探索性、灵活性、层次性。适当地引入直观材料、轶闻趣事、谜语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可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并进一步主动地去探索寻求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考探索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体味思路,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思维的层次性,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教学内容的科学制定和选择
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的制定和选择非常关键。正确、科学的安排教学内容,不但可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也有着极大帮助。
因此:在教学中,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只有不断的反思自己,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才能收获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