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学生为何这么少?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3244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合经济发展的人才结构。
  金字塔结构的人才分流,可以让国家有计划地把人才分配到特定领域内。比如上世纪90年代,新加坡政府提高了各个学府中电脑系学生的人数,在二十一世纪,政府提高了与生物科学有关的院系学生人数。这种严格的人才分流制度,避免了为迎合市民需求而开设更多大学,结果导致大学生过剩,无法就业的情况。同时确保了大部分人有过硬的对口的本领,可以找到稳定的工作。宁可用外来人才补充不足的人力资源,也不能让本地人力资源过剩。当然,这样的“宏观调控”政策偶尔也会有失败的个案,比如笔者就是一个政府规划下失败的例子,好在大学生并不多,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毕业后转行还是比较容易的。
  高学历学生太多还会导致一个社会问题,那就是太多学生一起毕业出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更不济的情况是,他们只好做那些不符合本身学历的工作,例如大学毕业后去做大专生可以胜任的工作。这种情况的出现,让大学教育失去了意义,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我的一个中学同学,在国内一直读到研究生,某一天他去找工作,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从他的简历上提起头来问:“你是研究生?”就在他回答“是”的一霎那,周围射来数道复杂的目光,那意思大概就是:研究生还和我们本科生抢饭碗!这次找工作的结局,不用他说,我都能猜到,必然是不成功的,不管他是否适合,是否对这份工作有浓厚的兴趣,面试官首先就会认为,一个研究生,能来参加学历要求为本科的招聘,说明他不优秀,才会“自降身价”。 大学生太多是目前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问题,面对就业压力,一些大学生选择继续读书,读研究生,读博士,但如果有这样先见之明的人多了,等他们读完研究生、读完博士,工作也一样是难找的。
  有得必有失,新加坡保持较少的大学对社会也一定会有消极影响,例如限制了个人的发展,对弱势群体不公,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容易产生官僚主义等等。
  有趣的是,政府给单身青年搞活动的时候也是把大学毕业生和非大学毕业生分开的,也许是政府认为精英和精英结婚孩子会更聪明,同是高学历的人之间也有更多共同语言。最近这些年,新加坡也不再那么死板了,但政府内部单身公务员举行活动的时候,依然把大学毕业生和非大学毕业生分开,至少我刚刚参加工作那两年,也就是2003年到2004年的时候大抵是如此的。
其他文献
几年前,到甘肃定西的一个村子扶贫。去之前,熟悉情况的人提醒我们,当地很缺水,去了千万要注意,不能浪费。  这个村子坐落在光秃秃的山顶上,居民、庄稼喝水,全部靠天。可惜,当地的降水量很少。每家都在院子地势最低处挖一口几米深的“井”,叫水窖,用来储存夏天的雨水和冬天的雪。水窖里的水,便是一个家庭全部的水源。  我们去的时候是5月份,当地已经五六个月没有下雨或下雪了,房东家的水窖只剩了1米多深的水。  
经过总结发现对于高等级公路,常发的损坏形式有如下几种:水损坏、车辙损坏、因为低温造成的开裂等等,影响这些损坏状况的直接并且是主要的因素为位于路面中上层的混合料的密实
5月2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宏观经济预警监测结果显示,4月份,我国宏观经济景气预警指数为110.7,低于上月的113.3,连续第4个月处于代表稳定状态的“绿灯区”。  2007年9月之后,我国上述宏观经济景气预警指数曾连续4个月处于“黄灯区”。四个“黄灯”之后的四个“绿灯”,是不是意味着宏观经济已经排除“由偏向转为过热”的风险?  5月28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在上海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
水在马属动物结症的发生、治疗及预后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人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由于家畜饮水的失误,造成无病畜发生结症、已病畜加重病情、严重的丧失生命的情况。在
期刊
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此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早在1994年我国制定《中国21世纪发展议程》的时候,就把能源列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国在能源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采取了下列一些做法。      一、坚持节约优先、效率为本     中国是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节能提效的道路。为了实现节能
读《财富》杂志《报业的困境》一文,开篇是这样说的:“报业奄奄一息。在华盛顿邮报公司,首席执行官唐纳德格雷厄姆把挽救严肃新闻业的希望寄托在了互联网上。如果他也无计可施,恐怕就没人能够挽救它了。”   报业面临的困境,各有各的难处。还是以《华盛顿邮报》为例:《华盛顿邮报》的主要收入——报纸广告(含分类广告)的营业额正迅速下滑,在2007年的前5个月里,包括平面媒体广告和网络广告在内的广告销售总额下降了
期刊
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外部环境面临一系列的变数,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企业发展的成功要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