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多年来的森林工程建设中,我国已经在种植方法、培育技术、防治管理中取得了在重大的突破,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系统性的管理实施,森林营林工程正逐步的完善中,这对森林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建设提供了基础,同时,也在森林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中发挥了实效性。在森林营林工程中,营林整地和造林技术是关键的内容,也是提高树种成活率与成材质量的保障,必须要优化整地与造林措施,促进森林工程的科学性建设。
关键词:林区营林;整地;造林;技术分析
在森林营林建设中,造林整地是重要的基础工程内容,在野外的种植环境中,种植条件并不是十分理想,无论是土地的播种地形,还是土壤中的营养结构及肥沃程度,都需要通过整地翻新来改良。根据树木的种植环境和种植要求,需要对整地进行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的规划,处理种植区域的杂物垃圾,翻新土壤,并进行有必要的施肥和浇水处理,提高树木的基础养护条件,提高营林工程中树木的成活率。
一、造林前整地
1、造林地的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2、整地方式分类
在营林工程中,整地的方式分为多种,主要根据实际的种植环境进行区分,主要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两种。全面整地的环境一般地势比较平坦,并具有大面积的树木种植需求,只要通过工程机械进行地面的垃圾处理与翻新即可。局部整地是营林建设中应用最广泛的整地形式。根据种植的形态分布又分为块状整地与带状整地。在较多山地复杂地势环境中,营林区域受到环境的制约一般不会呈现大面积种植的状态,营林工作者可以通过块状整地进行土壤结构的优化利用,并且在防护林的建设中,带状的营林整地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在一些干旱和砂石含量较多的区域,为了保证树木根部深扎的土壤中,需要进行挖坑种植。营林整地的方式方法较多,但是都要根据树木的种类进行适地适树的栽种,并利用实际的地理形势改良种植区域的栽种条件。
二、常见的造林方法分析
1、播种营林
播种营林就是将树木的种苗直接投放到种植区域内,并对种子进行培育。播种技术对前期的准备较简单,与植苗法相比不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对树苗进行运输管理,也不需要对种植区域进行挖坑整地,只需要通过飞机和大型器械等大面积播种。但是播种对于种植环境要求较高,由于种子需要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生长出幼苗,需要平坦和肥沃的土质环境。并在在后期的养护工作中,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提高播种营林的成活率。另外,在种植环境中应避免人和动物的活动,减少树种生活环境的破坏。
2、人工植苗造林法
为了保证林木的成活和适应多种的立地条件,使用根系完整的种苗进行栽种的方法就叫做林苗造林。植苗造林要先进行育苗,在苗圃内将种子进行栽种当林苗生长成完整的植株,在进行移栽。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加造林的成活率,保证造林的数量,同时可以节省种子的使用量,经过育苗后,树苗的抵抗能力大大增加,对环境的适应性大大提高,是目前使用最广的造林方法。
三、整地与造林对策措施
1、整地对策措施
一是根据上述整地方式方法和技术规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整地。造林地整地技术规格,包括整地的深度、长度(局部整地)、断面形成、附属设施及整地质量等。整地技术规格的制定,应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二是选择适宜的整地季节,充分利用有利外界条件,回避不良因素的一项措施。在分析各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整地季节,可以较好地改善立地条件,提供造林成活率,节省整地用工,降低造林成本。
2、造林对策措施
(1)加强更新造林管理、降低生产投入
改革开放以来,森工企业在营林生产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更新造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穩步上升。而造林初植株数仍保留10a前以加大初植株数来保“两率”验收的传统做法,造林单位面积保存树木过多,既浪费了苗木,又加大了造林、抚育等工作量。此外,对林冠下造林要适地适量,充分利用现有的天然苗木,降低人工苗木的投入量。对近几年可能回头采伐作业的择伐林,应采取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式,以免回头作业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及浪费。
降低造林成本关键在于降低苗木成本。一方面,降低单位面积造林的苗木成本,通过合理降低造林苗木的投入量来实现;另一方面,降低苗木单株成本,可以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的成苗产量及缩短苗木的培育周期来实现。
更新造林用苗应打破仅靠苗圃培育人工苗木的局限,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天然苗,如大青杨、椴树、核桃楸、水曲柳、黄菠萝等天然苗经过大自然的筛选,具有良好的遗传及抗逆特性,可以就地、就近进行移植,既符合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又可以降低造林投入。
真正将适地适树落到实处,改变同一造林小班只造一个树种的错误做法。
(2)以市场为导向选择造林树种
在更新造林的树种培育上,尤其是集约经营丰产林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合适的树种,积极培育高价值用材林分或短周期速生的小径纤维材林分,做到造林时就设计好林木产品的销售方向,要对用材林资源的树种质量从林产工业现在发展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林产工业的产品已向深加工层次发展,由实木利用到单板型人造板的制造,再到非单板型人造板的市场开拓。要研究林产工业的产品结构、布局、规模等,首先考虑原料的供应。所谓的木材资源质量差、数量不足,主要针对实木或单板型人造板而言,如锯材、胶合板等对树种、材质、径级、长度都有特定的要求,原料缺陷决定着产品等级和出材率。若考虑非单板型人造板,数量与质量问题就得重新认识,这类产品对树种、径级、长度、木材缺陷无严格要求,有原料供应的广泛性和便利性,可以考虑种植小径材丰产林,增加经济效益。造林前的整地和造林技术对造林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在造林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生产标准,对林地进行造林前的规整,还要注意造林的方法,不断的提高更新造林技术,增加苗木的成活率,保障森林的质量和数量。
结语:光温水是影响林木生长的最主要因素,造林前整地就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温差,调整含水量等都是以促进林木生根成活的目的的。不同的造林方式也会影响林苗的成活。造林方法有很多,但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需要充分的了解立地条件和林苗的种类,结合实际的状况选择适合的种植方式。在造林的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还需要林业人员对此进一步研究,希望在未来可以研究出新的造林技术提高林木成活率。
参考文献:
[1] 王少成.浅谈林区营林整地与造林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06).
[2] 钱大林.林区营林整地与造林技术分析[J].北京农业,2015(11).
[3] 李红艳,罗春亮.分析林区营林整地与造林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06).
关键词:林区营林;整地;造林;技术分析
在森林营林建设中,造林整地是重要的基础工程内容,在野外的种植环境中,种植条件并不是十分理想,无论是土地的播种地形,还是土壤中的营养结构及肥沃程度,都需要通过整地翻新来改良。根据树木的种植环境和种植要求,需要对整地进行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的规划,处理种植区域的杂物垃圾,翻新土壤,并进行有必要的施肥和浇水处理,提高树木的基础养护条件,提高营林工程中树木的成活率。
一、造林前整地
1、造林地的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2、整地方式分类
在营林工程中,整地的方式分为多种,主要根据实际的种植环境进行区分,主要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两种。全面整地的环境一般地势比较平坦,并具有大面积的树木种植需求,只要通过工程机械进行地面的垃圾处理与翻新即可。局部整地是营林建设中应用最广泛的整地形式。根据种植的形态分布又分为块状整地与带状整地。在较多山地复杂地势环境中,营林区域受到环境的制约一般不会呈现大面积种植的状态,营林工作者可以通过块状整地进行土壤结构的优化利用,并且在防护林的建设中,带状的营林整地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在一些干旱和砂石含量较多的区域,为了保证树木根部深扎的土壤中,需要进行挖坑种植。营林整地的方式方法较多,但是都要根据树木的种类进行适地适树的栽种,并利用实际的地理形势改良种植区域的栽种条件。
二、常见的造林方法分析
1、播种营林
播种营林就是将树木的种苗直接投放到种植区域内,并对种子进行培育。播种技术对前期的准备较简单,与植苗法相比不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对树苗进行运输管理,也不需要对种植区域进行挖坑整地,只需要通过飞机和大型器械等大面积播种。但是播种对于种植环境要求较高,由于种子需要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生长出幼苗,需要平坦和肥沃的土质环境。并在在后期的养护工作中,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提高播种营林的成活率。另外,在种植环境中应避免人和动物的活动,减少树种生活环境的破坏。
2、人工植苗造林法
为了保证林木的成活和适应多种的立地条件,使用根系完整的种苗进行栽种的方法就叫做林苗造林。植苗造林要先进行育苗,在苗圃内将种子进行栽种当林苗生长成完整的植株,在进行移栽。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加造林的成活率,保证造林的数量,同时可以节省种子的使用量,经过育苗后,树苗的抵抗能力大大增加,对环境的适应性大大提高,是目前使用最广的造林方法。
三、整地与造林对策措施
1、整地对策措施
一是根据上述整地方式方法和技术规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整地。造林地整地技术规格,包括整地的深度、长度(局部整地)、断面形成、附属设施及整地质量等。整地技术规格的制定,应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二是选择适宜的整地季节,充分利用有利外界条件,回避不良因素的一项措施。在分析各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整地季节,可以较好地改善立地条件,提供造林成活率,节省整地用工,降低造林成本。
2、造林对策措施
(1)加强更新造林管理、降低生产投入
改革开放以来,森工企业在营林生产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更新造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穩步上升。而造林初植株数仍保留10a前以加大初植株数来保“两率”验收的传统做法,造林单位面积保存树木过多,既浪费了苗木,又加大了造林、抚育等工作量。此外,对林冠下造林要适地适量,充分利用现有的天然苗木,降低人工苗木的投入量。对近几年可能回头采伐作业的择伐林,应采取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式,以免回头作业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及浪费。
降低造林成本关键在于降低苗木成本。一方面,降低单位面积造林的苗木成本,通过合理降低造林苗木的投入量来实现;另一方面,降低苗木单株成本,可以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的成苗产量及缩短苗木的培育周期来实现。
更新造林用苗应打破仅靠苗圃培育人工苗木的局限,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天然苗,如大青杨、椴树、核桃楸、水曲柳、黄菠萝等天然苗经过大自然的筛选,具有良好的遗传及抗逆特性,可以就地、就近进行移植,既符合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又可以降低造林投入。
真正将适地适树落到实处,改变同一造林小班只造一个树种的错误做法。
(2)以市场为导向选择造林树种
在更新造林的树种培育上,尤其是集约经营丰产林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合适的树种,积极培育高价值用材林分或短周期速生的小径纤维材林分,做到造林时就设计好林木产品的销售方向,要对用材林资源的树种质量从林产工业现在发展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林产工业的产品已向深加工层次发展,由实木利用到单板型人造板的制造,再到非单板型人造板的市场开拓。要研究林产工业的产品结构、布局、规模等,首先考虑原料的供应。所谓的木材资源质量差、数量不足,主要针对实木或单板型人造板而言,如锯材、胶合板等对树种、材质、径级、长度都有特定的要求,原料缺陷决定着产品等级和出材率。若考虑非单板型人造板,数量与质量问题就得重新认识,这类产品对树种、径级、长度、木材缺陷无严格要求,有原料供应的广泛性和便利性,可以考虑种植小径材丰产林,增加经济效益。造林前的整地和造林技术对造林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在造林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生产标准,对林地进行造林前的规整,还要注意造林的方法,不断的提高更新造林技术,增加苗木的成活率,保障森林的质量和数量。
结语:光温水是影响林木生长的最主要因素,造林前整地就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温差,调整含水量等都是以促进林木生根成活的目的的。不同的造林方式也会影响林苗的成活。造林方法有很多,但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需要充分的了解立地条件和林苗的种类,结合实际的状况选择适合的种植方式。在造林的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还需要林业人员对此进一步研究,希望在未来可以研究出新的造林技术提高林木成活率。
参考文献:
[1] 王少成.浅谈林区营林整地与造林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06).
[2] 钱大林.林区营林整地与造林技术分析[J].北京农业,2015(11).
[3] 李红艳,罗春亮.分析林区营林整地与造林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