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更好地运用高校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成都大学在推进教育实践活动中以“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为抓手,“走出高校接地气”,利用暑期组织和动员学校师生,深入该校所处的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街道所属单位、企业、农村、社区,定点研判以十陵街道为典型的“三环卫星镇”社会发展难题,形成具有建设性意见的课题调研报告,从而为地方政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助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三环卫星镇”与主城区联动发展。
剖析原因,提出调研思路
“三环卫星镇”多镶嵌在成都三环路发展带上,地处城乡结合部,因土地征占搬迁安置等因素,导致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占据较大比重、人口素质参差不齐、矛盾问题尖锐突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与近邻的主城区相比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管理难度增加。
很长时间,“三环卫星镇”在做群众工作方面都存在着“三难”问题:干部找人难,想听真话难,解决问题难。群众工作做不通,发展就容易卡壳,不但该圈层群众利益得不到充分保证,而且许多重大规划建设不容易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长此以往,极有可能形成“三环内外两重天”的不均衡局面,出现阻碍成都又好又快发展的“三环阻力带”。因此,在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度开展大规模的基层群众调研,找准查实群众需求,准确研判“三环卫星镇”圈层的社会发展难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发挥优势,确定调研课题
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相结合的宗旨,学校党委积极响应、认真践行“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立足地缘,与校区所在的十陵街办党工委一道,共同开展了以“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为主题的调研课题。
学校师生、各村(社区)工作人员共同运用专家座谈法和恳谈沟通法,就调研思路、调研提纲与调研问卷等反复交换意见,多次调整与修正,找准突破点位,确定了6个部分60个问题。针对文化教育、社会管理、医疗卫生、城乡环境、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当地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剖析“十陵街道”这个典型例子,深度挖掘“三环卫星镇”社会发展的共性问题。
校地携手合作,提升调研质量
为顺利完成此次调研工作,达到预期效果,成都大学与十陵街办成立联合调研项目组,下设综合协调小组、抽样调查小组、基础数据普查小组、调查报告撰写小组。
2013年7月中下旬,成都大学15名专业教师、83名在校大学生和10余名街道办工作人员,深入十陵街道的12个村(社区),针对辖区常住人口进行入户调查。问卷以户为单位,每户一份调查问卷。高校师生走村入户,与居民拉家常说民生,与群众耐心沟通、感情到位。当调研中被问到“你认为政府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民生问题”“你对小区管理有何建议”“你认为十陵征地拆迁工作开展如何”等方面问题时,受访群众纷纷打开话匣子,对师生们敞开心扉,诉说心曲。此次调研共深入家庭1.2645万户,走访群众近5万人,覆盖了十陵辖区总人数的60%。
科学分析,务求调研实效
与此同时,成都大学还积极组织社会学经济学方面的教授、博士,成立了课题研究专家小组,务求调研结论科学客观,具有实际运用价值。
2013年8月以来,课题研究专家小组加班加点,对数据进行科学体量模型分析,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按“现状——问题——对策”的结构,内容涵盖:社会事业发展现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文化教育事业、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等6个方面。这份建设性调研报告,已于2013年10月份顺利出炉,为地方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帮助。
剖析原因,提出调研思路
“三环卫星镇”多镶嵌在成都三环路发展带上,地处城乡结合部,因土地征占搬迁安置等因素,导致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占据较大比重、人口素质参差不齐、矛盾问题尖锐突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与近邻的主城区相比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管理难度增加。
很长时间,“三环卫星镇”在做群众工作方面都存在着“三难”问题:干部找人难,想听真话难,解决问题难。群众工作做不通,发展就容易卡壳,不但该圈层群众利益得不到充分保证,而且许多重大规划建设不容易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长此以往,极有可能形成“三环内外两重天”的不均衡局面,出现阻碍成都又好又快发展的“三环阻力带”。因此,在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度开展大规模的基层群众调研,找准查实群众需求,准确研判“三环卫星镇”圈层的社会发展难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发挥优势,确定调研课题
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相结合的宗旨,学校党委积极响应、认真践行“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立足地缘,与校区所在的十陵街办党工委一道,共同开展了以“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为主题的调研课题。
学校师生、各村(社区)工作人员共同运用专家座谈法和恳谈沟通法,就调研思路、调研提纲与调研问卷等反复交换意见,多次调整与修正,找准突破点位,确定了6个部分60个问题。针对文化教育、社会管理、医疗卫生、城乡环境、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当地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剖析“十陵街道”这个典型例子,深度挖掘“三环卫星镇”社会发展的共性问题。
校地携手合作,提升调研质量
为顺利完成此次调研工作,达到预期效果,成都大学与十陵街办成立联合调研项目组,下设综合协调小组、抽样调查小组、基础数据普查小组、调查报告撰写小组。
2013年7月中下旬,成都大学15名专业教师、83名在校大学生和10余名街道办工作人员,深入十陵街道的12个村(社区),针对辖区常住人口进行入户调查。问卷以户为单位,每户一份调查问卷。高校师生走村入户,与居民拉家常说民生,与群众耐心沟通、感情到位。当调研中被问到“你认为政府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民生问题”“你对小区管理有何建议”“你认为十陵征地拆迁工作开展如何”等方面问题时,受访群众纷纷打开话匣子,对师生们敞开心扉,诉说心曲。此次调研共深入家庭1.2645万户,走访群众近5万人,覆盖了十陵辖区总人数的60%。
科学分析,务求调研实效
与此同时,成都大学还积极组织社会学经济学方面的教授、博士,成立了课题研究专家小组,务求调研结论科学客观,具有实际运用价值。
2013年8月以来,课题研究专家小组加班加点,对数据进行科学体量模型分析,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按“现状——问题——对策”的结构,内容涵盖:社会事业发展现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文化教育事业、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等6个方面。这份建设性调研报告,已于2013年10月份顺利出炉,为地方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