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于场所和土地之上的“流动性的建筑”--评《建筑、空间与流动性》

来源 :中国科技论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mu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空间与流动性》一书由[日]伊东丰雄编著,盛详译著,全书共分为九章。作者通过讲述自身的设计经历、实践经历及建筑设计理念,科学合理地将日本文化运用到了自己的设计中,从而创造出风格显著的建筑作品。作者在书中主张:建筑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一种附属品,更是一种自然存在。作者提出用扎根于场所和土地之上的“流动性的建筑”帮助人类回归自由,这对于现代设计者、建筑师及建筑工程相关从业者都有着宝贵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不同溶剂对氯苯硝化过程的影响,研究了有机溶剂用量、反应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对一元硝基异构产物中对位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适当的有机溶剂有利于对
温州博物馆藏有清末大臣李鸿章、沈葆桢、郭柏荫等致孙衣言的信札五则,共12桢。这些信札是同治二年(1863年)孙衣言任庐凤颍兵备道时收到的,内容涉及到清军与太平军交战的细节
对1976~2004年29a海晏县冰雹气象资料从天气时间变化特征、地理分布特征、气候特征以及出现冰雹的天气系统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海晏县冰雹天气主要集中在6~9月份;影响地区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09年10月共收治子宫内膜癌468例,因复发再次入院治疗18例进行总结分析。观察子宫内膜癌复发与年龄、病理类型、病理
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也是他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他在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开始了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逐步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进一步验证、发展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