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参加工作时,我指导学生作文总离不开辅导资料上的例文;为应付考试,甚至自编几篇“范文”,以便学生在考场上灵活裁剪;只顾着语言形式如何华丽,不太管文章内容是不是老调重弹。我那时还教小学,学生一写《上学》,基本上都这样开头:天空瓦蓝瓦蓝的,万里无云,我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花儿向我点头,禾苗向我招手(其实我们这没水稻的)。要是写“好人好事”,一般都是这样的情节:放学路上,有一位老奶奶过马路,一不小心摔了一跤,两个少先队员连忙过来扶,结尾必定是老人问“你们是谁啊”,回答当然是“我们都是少先队员”。
后来,我又教了十六年中学语文,参加中考阅卷常见到这样的情形:许多学生的作文相同,照搬或略改资料上的作文,许多学生只顾把形式搞得花里胡哨,让人摸门不着,细看内容啥也没有,不过是木乃伊穿了件华丽的衣服。至于要谈到现实意义,那就不沾边了。
二十年语文教学让我渐渐悟出了一个道理:作文训练应从生活真实出发。
首先,真实的生活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初学作文的学生,还没有什么好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真实的生活是他们耳闻目睹的,相对容易有话可写。如果离开现实,胡拼乱凑,一定很痛苦很滑稽。学生只好去仿抄范文了。但别处的作文内容与本地的生活相去甚远,况且学生又爱截取上面的原文,所以不是弄成四不象了,就是千篇一律,这样就把作文教学引向了歧途。
其次,真实才会有真情实感。记叙文是以情动人的。虚情假意是不能真正感人的,离开真实去抒情,只不过是无病呻吟。那样的文章是一具冷冷的僵尸,死气沉沉。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好材料往往能撼动人的心灵,真情实感自然会流露于记叙描写之间,文章就会有血有肉有灵气。我认为在早期的作文教学中注重内容的真,比注重形式的美更重要。
其三,强调作文写真,就会促使学生更多地去观察和体验生活。他们要从实际中找材料,就得把目光投向家庭、社会、学校等周围的环境中去。生活一直在变,生活经验会越积越丰富,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会由浅入深,思维能力将渐渐提高。况且所学知识不断地观照于现实,这不正是学以致用吗?注重实践不正是当前教育的时代潮流吗?
其四,强调真实,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生活、坚持真理的品德。学生观察现实并能总结成文,时间久了,会激发他们对社会生活探究的兴趣。反省自己,探讨生活真实,就必定在作文中实话实说,时间长了,有利于培养学生诚实自律的品质。只有诚实的人才会坚持真理,只有自律的人才易成才。古往今来,坚持真理都是难能可贵的,社会的进步总是真理战胜了邪恶。反之,一个喜欢在作文中弄虚作假的人,必定会脱离实际,养成撒谎和虚浮的习气。经历过“大跃进”和“十年浩劫”的人都知道,脱离现实讲假话是能误国误民的。这样看来,强调作文写现实生活实在不是一件小事。
其五,真实的也就是新颖的。我不是你,你不是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各不相同。即使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里感受也变化着。学生在作文里反映的真实内容就应该是千姿百态的,那么个人的真实就是众人的新颖。何况北国草原不同于江南水乡,西部雪岭不同于东南碧海。城乡有别,风俗迥异。就算十分近似,也是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有谁能写尽生活的真实呢?永远也不能。有多少真实就有多新颖,我们还担心没有材料吗?虽然艺术的真实高于生活的真实,但在初学作文的阶段强调生活真实还是必要的。没有现在的生活真实哪里会有将来的艺术真实?
从生活真实出发,作文相对走捷径,不必要浪费时间和心思去凭空捏造,真实就在眼前。在真实的海边拾贝壳,定然是色彩斑斓,取之不尽。当前我国的中考作文命题就有减少限制条件的趋势,就是要便于让学生作文更好的更自由的写生活真实,抒发真情实感。
从真实出发,作文教学的功效是奇妙的。我有不少学生在省、州级作文竞赛中获得优胜奖。很多学生在高中还那么喜爱语文,并且成绩优异。我的作文教学得心应手,整个语文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我尝到了作文写真的好滋味。
当然,从生活真实出发,是针对小学和初中的作文教学而言,是着重从内容说的。文章写得好,还与形式和语言功夫有关,所以也要尽可能地训练。不过绝不能本末倒置,要把内容的训练放在第一位。内容是决定形式的。古人云“文以载道”,这也是强调文章的现实功用的。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强调作文训练的生活真实,似乎就是一条捷径。
后来,我又教了十六年中学语文,参加中考阅卷常见到这样的情形:许多学生的作文相同,照搬或略改资料上的作文,许多学生只顾把形式搞得花里胡哨,让人摸门不着,细看内容啥也没有,不过是木乃伊穿了件华丽的衣服。至于要谈到现实意义,那就不沾边了。
二十年语文教学让我渐渐悟出了一个道理:作文训练应从生活真实出发。
首先,真实的生活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初学作文的学生,还没有什么好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真实的生活是他们耳闻目睹的,相对容易有话可写。如果离开现实,胡拼乱凑,一定很痛苦很滑稽。学生只好去仿抄范文了。但别处的作文内容与本地的生活相去甚远,况且学生又爱截取上面的原文,所以不是弄成四不象了,就是千篇一律,这样就把作文教学引向了歧途。
其次,真实才会有真情实感。记叙文是以情动人的。虚情假意是不能真正感人的,离开真实去抒情,只不过是无病呻吟。那样的文章是一具冷冷的僵尸,死气沉沉。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好材料往往能撼动人的心灵,真情实感自然会流露于记叙描写之间,文章就会有血有肉有灵气。我认为在早期的作文教学中注重内容的真,比注重形式的美更重要。
其三,强调作文写真,就会促使学生更多地去观察和体验生活。他们要从实际中找材料,就得把目光投向家庭、社会、学校等周围的环境中去。生活一直在变,生活经验会越积越丰富,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会由浅入深,思维能力将渐渐提高。况且所学知识不断地观照于现实,这不正是学以致用吗?注重实践不正是当前教育的时代潮流吗?
其四,强调真实,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生活、坚持真理的品德。学生观察现实并能总结成文,时间久了,会激发他们对社会生活探究的兴趣。反省自己,探讨生活真实,就必定在作文中实话实说,时间长了,有利于培养学生诚实自律的品质。只有诚实的人才会坚持真理,只有自律的人才易成才。古往今来,坚持真理都是难能可贵的,社会的进步总是真理战胜了邪恶。反之,一个喜欢在作文中弄虚作假的人,必定会脱离实际,养成撒谎和虚浮的习气。经历过“大跃进”和“十年浩劫”的人都知道,脱离现实讲假话是能误国误民的。这样看来,强调作文写现实生活实在不是一件小事。
其五,真实的也就是新颖的。我不是你,你不是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各不相同。即使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里感受也变化着。学生在作文里反映的真实内容就应该是千姿百态的,那么个人的真实就是众人的新颖。何况北国草原不同于江南水乡,西部雪岭不同于东南碧海。城乡有别,风俗迥异。就算十分近似,也是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有谁能写尽生活的真实呢?永远也不能。有多少真实就有多新颖,我们还担心没有材料吗?虽然艺术的真实高于生活的真实,但在初学作文的阶段强调生活真实还是必要的。没有现在的生活真实哪里会有将来的艺术真实?
从生活真实出发,作文相对走捷径,不必要浪费时间和心思去凭空捏造,真实就在眼前。在真实的海边拾贝壳,定然是色彩斑斓,取之不尽。当前我国的中考作文命题就有减少限制条件的趋势,就是要便于让学生作文更好的更自由的写生活真实,抒发真情实感。
从真实出发,作文教学的功效是奇妙的。我有不少学生在省、州级作文竞赛中获得优胜奖。很多学生在高中还那么喜爱语文,并且成绩优异。我的作文教学得心应手,整个语文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我尝到了作文写真的好滋味。
当然,从生活真实出发,是针对小学和初中的作文教学而言,是着重从内容说的。文章写得好,还与形式和语言功夫有关,所以也要尽可能地训练。不过绝不能本末倒置,要把内容的训练放在第一位。内容是决定形式的。古人云“文以载道”,这也是强调文章的现实功用的。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强调作文训练的生活真实,似乎就是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