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等待的明天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race_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最为优秀的文学家之一,代表作有《边城》《长河》等。沈从文14岁时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边城》正是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故事背景,描述了湘西特有的风土人情,讲述了渡船少女翠翠与船总家两个儿子天保与傩送的爱情故事。
  还记得念高中时,学校里组织看《边城》,印象最深刻的是祖父死去的那个夜晚,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清晨起来,水脚快到茶缸边了,白塔也已经坍塌,祖父躺在床上不作声,在雷雨将息时死去了。
  而后便是那句十分著名的话,让所有看过这个故事的人都念念不忘的话: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聲把灵魂轻轻浮起的青年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很多年后,故事里的许多情节都已经忘了,可是少女翠翠在渡船旁日日等待的身影却无法忘记,那种忧愁与哀伤也经常萦绕在心头,老大天保死去,老二傩送离开,祖父死去,只有翠翠在那里,日复一日地等待着明天,等待着一个也许永远也不会回来的人。这是一种坚硬的悲伤,可是被美丽无邪的少女翠翠演绎出来,却更有一种令人心痛的柔软。
  故事所发生的小镇茶峒是美的,它的美不具有任何取悦的色彩,而是一种自顾自的美,正如沈从文在《边城》所提及的,这本书写给那些足够宽容的人,去了解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这部作品不是为了迎合读者华丽的口味而写作的,它讲述的是湘西的农村,那里贫乏而枯燥,甚至只有“一点儿怀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给他们一次苦笑,或者又将给他们一个噩梦”。《边城》献给的是愿意沉下心来去静读的读者们,他们跟随着沈从文的笔触,来到了这个叫茶峒的地方。
  这里的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少女翠翠和她的祖父在河岸边当着摆渡人,祖父五十年如一日做着摆渡的工作,却从不会觉得枯燥。这里的所有人都过着同样的生活,他们已经学会了从这单调的生活中调取生命的乐趣。这样的山水和环境中养育出来的是“好人”,读《边城》时,会忍不住为这淳朴的民风莞尔,摆渡船是公家的,祖父就绝不肯收取任何费用,有时甚至会因为对方执意要给自己钱而生气。他制作好了茶峒生产的上等烟草,过渡的有需要就会慷慨赠送。这样淳朴的摆渡人,谁不喜欢呢?
  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翠翠,也必然是天真而可爱的了。有关翠翠最初的描述,总是喜欢读了又读,那可能已经成为了许多人对湘西女孩美好的向往——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又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这样的翠翠,难怪会让天保和傩送一见钟情,也正因为这样,才酿成了后来的人间悲剧。可故事开始之前的翠翠是那样的天真,豆绿色的河水或者砰砰作响的鼓声都能把她逗乐,这样的美好恐怕只有在湘西镇上长大的人才会有的了。
  《边城》主线里讲着爱情故事,沈从文也乐意用大量的句子去描绘平常人家的生活。春水涨起来的时候,河街上吊脚楼的人家带上包袱、铺盖和米缸从梯子进城去,有些年份发了大水,总会有一些沿河的吊脚楼被河水冲了去,大家都站在城上呆望,总有热情的农户拯救着上游漂来的牲畜或者载着妇人的船。沈从文说,“这些勇敢的人,也爱利,也仗义,同一般当地人相似”,寥寥几笔,就写出了湘西人的性格。
  走在城里,眼前总是拥挤而热闹的景象,红薯带着藤挂在檐口下,屋角各种大小鸡叫着,男人在屋前门口锯木,中年妇人弓着腰在日光下一面说话一面做事。小城里的生活平和而安静,本是流水账一样的生活,在沈从文的笔下却有了特殊的吸引力。这样的小城里,遇上了节日,必定是热闹而欢喜的,一年中大部分时间过着单一生活的人们,会用尽一百分的热情去对待这种盛事,而在节日里风光无两的人,也必定是远近闻名的“明星”了。
  在茶峒,这个被水流包围的小城,端午的划船自然是人们观赏和社交的好活动,全城的人都挤在岸边,看着结实如牛犊的小伙子们带上香烛鞭炮,撑着船,像迅疾的箭,向下游长潭射去。在这比赛中名列前茅的天保和傩送自然都是城中姑娘们暗恋的人,其他观众们也因为这欢呼和擂鼓声,十分沉浸且投入,在这之中,位于远方的翠翠在山头上听了许久,只能听到迷人的鼓声,被这声音带到一个“过去的节日里去”。
  翠翠注定是不同的,她远离热闹,被山水养育着,如同纯净的水中花,天然而拔萃的气质一下子就牢牢吸引住了天保和傩送,未经世事的翠翠在遇到傩送时,也有了初开的情窦。可是跟着爷爷长大的翠翠并不十分明白那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她会觉得羞涩,会惴惴不安,会在看到傩送到来时突然跑进竹林,可从没有人教导她如何去处理这一份感情。同样的,怀着一份好心的爷爷,因了翠翠母亲的悲剧,也希望能够给翠翠带来一份真正的爱情,可是造化弄人,越是谨慎小心,却越办了坏事。
  于是在漫长的等待里,一切都慢慢走向悲伤的结局,“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会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地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这个故事在结尾时,也依旧是慢慢的,年迈的祖父问翠翠,我来慢了,你就哭,这还成吗,我死了呢?那一刻,我们多么希望祖父永远不要死去,翠翠永远不要长大,天保和傩送在山头唱着情歌,不要变得沮丧和偏激。
  可结局在开头就已经是注定了的,故事里所有的人早已有了血肉,在这湘西的风情里,在湘西居民淳朴的性格里,如果再来一次,也依旧会变成这样的结局,否则,她就不是那个翠翠,他们也不是那个天保和傩送了。
  故事结束了,翠翠依旧在等待着,那个傩送,他还会回来吗?
其他文献
阅读训练一  老军校赌命救命  宝元元年,党项围①延安七日,邻于危者数②矣。范侍郎雍③为帅,忧形于色。有老军校④出,自言曰:“某边人,遭围城者数次,其势有近于今日者。虏人⑤不善攻,卒不能拔⑥。今日万万无虞⑦,某可以保任,若有不测,某甘斩首。”范嘉其言壮,人心亦为之小安。事平,此校大蒙赏拔,言知兵善料敌者首称之。或⑧谓之曰:“汝敢肆妄言,万一不验,须伏法。”校笑曰:“君未之思也。若城果陷,何暇⑨杀我
江南秋天的第一场雨,翩翩然拭去了燥意,好闻的凉味在空气中肆意进发。  秋蝉聒噪,心烦意乱。只有奶奶躺在小院的凉椅上,闭着眼,暗香的夜似在与她作伴,大蒲扇颠得奶奶荡悠悠的。  “奶奶,我嗓子又发炎了,疼。”我无心打破静谧,但疼痛却无可忍受。  老人并未睁眼,躺椅依旧颠儿颠儿的:“囡囡没事的,赶明儿我给你摘点枇杷叶吧。”  枇杷叶,我心中猛地一紧。这话、这叶,我都无比熟悉,但说话的人却已不再是他了。以
【书信摘抄】  尽管我知道,我一个人带你,会使我的生活发生很大的改变。你从此会成为一把无形的大锁将我锁住,使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自由。但我愿意——愿意成为你锁下的“囚徒”。我精心地计划着我们两人一起生活的方案,并对我们一起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想象。  但不久我就发现,事情远不如我想象的那样美好。你好像一只走失的羔羊,许多天后被找回,可是已经不再是那只羔羊了,仿佛在走失的日子里,你深中魔法,成了一只性情古
古时人们将“先生”一词解释为“比自己先出生的人,以及比别人先接触了解新事物的人”,“先生”一词最初通常指代男性,到民国时期,随着男女平等的新思想出现,“女先生”也越来越多,杨绛就是其中一位。她除了文学造诣高,还有博大的胸怀,在其丈夫钱钟书去世后,杨绛将八百多万的稿费和版税投入“好读书”奖学金,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读书和学习。当我们阅读描写杨绛、钱钟书和其女钱瑗一生的《我们仨》时,他们的形象便从令人憧憬
春天,坐火车,去一座相邻的城市。不为到达,不为找一个人,只为看沿途的花开。  火车是老式的火车,绿皮,K字开头,走一城停一城,好慢。就为了这慢。  日暖暖的中午,坐在火车窗边,恹恹的。车厢里弥漫古旧的寂寞气息,大家都不说话,或伏案瞌睡,或低头沉思。那神情,像是在这趟列车里坐了三十年,不曾下来过。火车出站,穿过半个城市,楼丛隐去,城郊近了。看见田地、池塘、村庄、树林,还有嵌在其中的油菜田,大片小片。
【佳作示例二】  旅行是什么?  白纸黑字的释义是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  其实,旅行是以最好的方式去感受世界,带动人的灵魂和心灵,去寻找到生命的春光。  2019年7月,故宫博物院。  暑假的故宫是尤为热闹的,人山人海的喧闹在盛夏里迎面扑过来,压得人几乎不能呼吸。阳光映在宫殿的琉璃瓦上,再毫无保留地射进人的眼睛里,刺得眼睛生疼。  大殿早被栏杆围起来,栏杆外头再围上一圈人,二
6月28日,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在山西长治逝世,享年91岁。  申纪兰的老家平顺县是太行山区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山大沟深,村庄散落在大大小小的山沟里。以前,受老旧观念影响,妇女很少能走向社会参加劳动。1951年,村里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时,勤劳的申纪兰成了副社长,合作社希望她能发动妇女一同参加劳动。然而,女社员的积极性并不高。原来,当时的妇女和男性下地干同样的活,挣的工分却不同。男人干一天活计10个工
泰州这小城不大,却充满爱意。  ——马可·波罗  是它,我的故城,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却看似寻常的小城。  一夏復一夏,时间,以最波澜不惊的姿态推着一切向前。我手捧一卷《泰州志》,回忆,无意间窥见它的不寻常。  惊蛰,浓雾。沉睡了一冬的虫儿在惊雷中苏醒,新生的芽儿“噼里啪啦”地拔节。上学路上,穿过氤氲水汽的薄雾,捕捉老街边白粥与干丝的诱人香气。“皮包水”是最让人心动的词汇,眼前的世界,朦胧而可爱
仰望  蓝天浮现的日子里,我常随意找寻一处窗台,就这样斜躺上去,让自己的视线以最完美的角度发散出去,然而随着视线射出去的却不只是目光,还有我零乱的思绪。对着蓝天交换心事是每次约会中不可缺少的仪式,就算只是天马行空的随想,也是我和蓝天之间的秘密约定。  ——李元昊《同一片蓝天》  背影  冬阳的描摹里,我开始静心凝望父亲的背影,那件驼色的毛衣好像已经穿了很久了,边角有些微卷,也起了不大不小的毛球。父
欣 赏 ◎村上春树  我们眼前的风景,是吸纳了那几乎是永恒的静寂、潮水深邃的香味、无遮无拦拂过地表的风、流淌于其中的独特时间性才得以成立的。其中的色彩自古以来饱受风吹雨打,才形成现在的模样,又随着气候的变幻、潮汐的涨落、太阳的移动,时时刻刻发生变化。  一旦被相机镜头剪切,或者翻译成科学的色彩调配,它将变得与此刻呈现在眼前的东西截然不同,其间存在的类似心情的东西恐怕将荡然无存。  我们唯有花上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