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学生数学学习中创造的火花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yong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小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事关重大,意义深远。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激情,培养学生大胆猜想、不断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能灵活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各种奇思妙想得到展示,使学生得以完善和发展,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一、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创造的意识
  冰心曾说:“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生长。”那这种生长的土壤就应是以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环境。罗杰斯也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深入地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关注个性、激励创新要求我们要以良好的情感态度去感染学生的情感,形成师生间交融的氛围,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得到升华。儿童具有自由的天性,包括探索、思考、想象、创造的天性。但在传统教育下,随着他们知识的增多,他们的这种天性一步步被压抑被剥夺。因此,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更多的时候并不是给他们“加进”多少外在的这样思想那样精神,而是注意在教学中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每一个人的“与众不同”,诱导他们心灵深处自由因子的复活,鼓励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创造思维
  学生的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去积极探究创新。如,在教完“能被3整除的数”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任意给我一个数,我能很快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由于学生受上节课的影响,会认为个位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他们也能做到。可通过师生比赛、验证,他们发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为什么老师能很快并且正确地判断,我们怎么就不行呢?他们会迫切地想知道结果。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究和发现的活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后我引导学生在小组、全班进行交流,介绍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能被3整除的数有了清楚的认识。
  三、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创造能力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例教学“比例尺”概念时,我设计“小小设计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玩”数学中,学习知识。我首先提供了教室的实际长和宽,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教室的平面图。接着让学生充分动手,学生在操作中不断思考:根据纸张的大小怎样确定所画的长与宽的大小?所算出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怎样称呼?思考有没有同一幅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化简后不是一样的?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同时我又恰当地辅以指导,不断感悟比例尺、逐步认识比例尺,最终理解比例尺,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在教学中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
  四、重视生成资源,捕捉创造机会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体现出开放和弹性,学生的探究随时会有新的情况和挑战,他们和教师一起成为课堂活动的创造者,使课堂充满活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激发、捕捉、判断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变动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努力地将活的教育资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高潮”。例如:一次在课上探究有关“图形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的知识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用12根小棒围出了很多的图形,通过计算出这些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发现了“图形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正当在我板书学生的发现时,有一个学生轻声地说:“如果图形的面积相等,周长怎样呢?”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真实问题,我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放弃了原先精心设计的练习,请他大声将自己的疑问说出,并组织全体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有的小组在用小棒摆出面积不同的图形,有的小组在本上分析着数据、记算着图形的周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交流,从中得出“图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相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又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还很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发挥合作优势,开发创造潜能
  合作是由几个人组成的一个群体,而创造有时也是一种群体活动。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就应该让学生集体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合作。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习兴趣浓、热情高,从而常能产生新方法、新主意。小组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同学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创造能力得到发展。这样的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拓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六、注重激励评价,享受创造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可见激励性评价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在课堂教学中唯有以情促思,以情激智,方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在评价时应带着浓浓的情感,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如答对了,教师要进行激励:“你真行!”“你的想法与老师想法一样!”;如果答错了,教师要进行鼓励:“没关系,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老师喜欢爱动脑筋的学生。”;如果答的结果很有创意,教师更要进行激励:“你真棒!”“你的想法胜过老师!”“你的想法和数学家一样呢!”这样的评价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学生敢说、敢做、敢问就能体验到参与学习的快乐,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大增,形成学习和反馈的良性循环。切不可对学生反馈的信息不作评价,让学生为回答问题而回答问题,不注重激励与保护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那是极为失败的教学。
其他文献
戊型肝炎(Hepatitis E)是一种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方式传播,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水污染是暴发流行
摘 要: 教师应该以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学生的特点,并且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转换教师行为,适应新课标的改革,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定义是:它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力求在课堂上构建完美的精神世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促进学生推理能力、想象
摘 要: 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的德育因素,合理利用教材的德育资源;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在习题中引申德育;通过竞赛强化等方面德育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德育 渗透    教育学家赫尔巴德曾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数学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教育
猪圆环病毒(PCV)包括PCV-1和PCV-2两种基因型,PCV-2能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繁殖障碍等疾病。PMWS患猪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代汉语词典》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因此,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乐于体验,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激励和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这样才可以将有效体验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  数学概念是构成抽象数学知识的“细
课程标准强调“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学生数学修养的高低标准是看他如何理解数学的价值,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我就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谈自己的体会与做法。  一、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欲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学生亲其师,才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呢?我结合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