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宝跟“皮大王”坐在一起

来源 :幼儿教育·家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x756_3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家宝宝读小班,本来很听话,可是这段时间他变得不听话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宝宝跟班上的“皮大王”坐在一起,我想让老师给宝宝换个位置,我怎样向老师提这个要求比较合适?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家长首先需要思考:什么是听话?孩子不听话的主要原因是不是和“皮大王”坐在一起有关?家长的教养方式随着孩子的成长变化了吗?
  小班阶段(3岁半到4岁之间)被称为“亦敌亦友”的年龄阶段。家长从前应付孩子的一些技巧与方法,现在都失效了。这时候的孩子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所以家长要了解这样一个事实,首先,孩子并不是故意跟你作对的,而是他正处于身心不稳定的状态;其次,孩子不是大人的缩影,不能期望他的一举一动像大人一样;再次,家长的教养方式需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有所改变。从听话到不听话,包含着孩子成长变化的过程。作为家长,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发现了孩子的“问题”,才能提供有效的帮助。
  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3岁左右的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变化表现出很强烈的好奇心,模仿性学习特别突出,并在与他人的接触过程中获得经验,发展能力。由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对行为本身缺乏辨别能力,因此,“皮大王”所做的事在孩子们看来都非常滑稽好玩。因此,他们会乐于模仿“皮大王”的行为并体验模仿的快乐。家长需要及时了解行为变化的原因,对于不良行为要给予耐心的纠正与引导。
  其实,老师在安排座位时,一般都会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进行穿插组合,家长可以和老师进行沟通,了解老师排座位时的考虑。根据近期孩子的行为变化,家长还可以提醒老师给予关注,并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引导工作。如果一个阶段之后状况还是没有改善,老师也会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的。
  相信大多数家长并不希望培养出一个言听计从的孩子,更期待自己的孩子有思想、有判断力。但因为孩子年龄小,家长通常要求“孩子听自己的话”。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当孩子不听话时,我们更多要考虑的是其内在的需要,而不是简单地要求孩子做所谓的“正确的事”。
其他文献
回眸1977年恢复高考,弹指一挥間,已经30年了。回首往事,这30年感慨颇多。30年前,北京师范大学给了我们什么?事实上大学时上课的内容大部分都忘了,我们能记住的只有几句话。那时上中国教育史课,至今还能记起两句话:一句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句是“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我们今天回顾30年前的高考,所讴歌的就是那种青春的火焰和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恰恰是这30年来推动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
学生在刚刚接触物理的过程中,兴趣是比较浓的,因为物理课堂上有很多的物理实验,也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也能帮学生解决困惑已久的生活问题,而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知识点的抽象化,复杂化,特别到了高中物理学习阶段,很多学生在物理上的学习热情也随着递减.究其原因,物理学习难度增加的原因固然是其中一个客观存在的原因,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因素也是不可回避的,其中一个就是物理教学评价的误区,导致学生学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