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旧桥加宽设计原则,说明加宽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旧桥加宽;设计原则;注意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量的增长,公路的行车密度和荷载等级越来越大。有些公路原有等级已不能满足使用上的要求,需要进行加宽改造。与此同时,需要对沿线原有桥涵构造物进行重新设计,充分利用原有桥涵进行加宽。下面以空心板结构大中桥为例,浅谈对旧桥加宽设计的一些看法。
1.资料准备
1.1搜集旧桥的设计文件、竣工资料及养护资料,为下一步的外业测量调查和设计提供参考和帮助
1.2外业测量资料
首先现场核实设计文件中桥梁的桩号、交角、孔径及细部尺寸;其次对旧桥桥面标高、盖梁顶标高、基础顶标高、板顶标高进行准确测量和详细记录;其次应掌握加宽设计线形通过旧桥的位置,从而得知旧桥加宽尺寸;再次仔细观察桥梁上下部和附属结构的使用状况,做好详细记录和影像资料,为以后的加宽设计提供原始资料。
1.3桥址水文资料
对构造物重新进行水文计算,核实过水面积是否满足要求。
1.4地质资料
2.加宽方案原则
2.1总体原则
公路桥梁设计应符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的要求,同时还应满足美观和环保的需要,并考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养护等因素。
2.2上部结构
加宽部分上部结构尽量选择与旧桥上部结构一致的方案,这样可以使加宽部分的上部与旧桥上部具有相同或近似的刚度系数、振动频率。当考虑汽车荷载时,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更为合理,新旧上部结构在动载的作用下变形也更为协调。桥面系可以相连,形成整体结构,这样可以减轻边梁的负担,使结构受力更合理。新旧梁板接缝处应采取一定的加强措施,抑制裂缝开展。
2.3下部结构
加宽时,下部结构一般采用旧桥墩台形式、尺寸。为减少因加宽部分桥梁与旧桥间的不均匀沉降,避免桥面纵向裂缝的发生,对下部结构的加宽一般考虑整体刚性加宽方案。
3.加宽设计中的具体问题
3.1由于旧桥荷载等级多数不能满足现行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加宽设计时应采用现行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新桥设计和旧桥结构验算。旧桥梁板验算满足要求后,原则上可利用;加宽时可仅拆除旧桥加宽侧边板。
3.2有的旧桥加宽过程中,设计线形与旧桥中心线不平行,具体处理方法为:在偏角度不大的情况下常采用梁板边板悬臂来调整;在斜交角度大的情况下可采用异型梁板或现浇梁板。
3.3空心板结构桥梁,其横向连接主要依靠铰缝及桥面铺装,横向刚度较小,铰缝处可设置连接钢筋和连接钢板。对于旧桥外侧梁板,可采用植筋使铰缝连接钢筋伸入梁板。新、旧桥梁铰缝连接时,要避免在混凝土没有强度情况下,各种动荷载对其干扰,造成混凝土内部出现微裂缝,影响铰缝连接效果,连接处所用混凝土应采用较高标号的混凝土且搅拌一定要均匀,振捣力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必要时可在混凝土中掺入适当的外加剂。
3.4加强桥面铺装构造。为了加强桥面铺装构造,增强桥面的横向联系,应拆除旧桥桥面铺装,与加宽部分整体浇筑。旧桥加宽设计中,有可能通过铺装来调整部分横坡,应避免铺装过厚及减薄。应提高桥面现浇混凝土铺装的混凝土标号,并加强桥面铺装钢筋构造。
在设计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时,由于预应力混凝土板梁上拱度的影响,为保证桥面混凝土铺装厚度,设计图纸中应明确施工中应采取必要的如墩顶预降等措施以保证跨中实际混凝土铺装厚度与设计厚度之差不得大于2cm。
3.5加宽设计中如果采用板式橡胶支座,应使其上下表面与梁底面及墩台(或支座垫石)顶面平整密贴,传力均匀,不得有脱空现象。当纵坡大于等于1%或横坡大于2%时,应在板底调平适应纵横坡度。13m以下跨径桥梁在墩台帽顶面可设置环氧树脂水泥砂浆找平层,13m以上(包括13m)可在墩台帽顶面设置垫石,通过设置垫层或调整垫石高度适应纵横坡。设置支座垫石时应使支座顶面和底面保持水平。
3.6加宽部分盖梁与旧桥盖梁宜采用刚接的形式连接,加宽部分墩台盖梁与旧桥盖梁的连接主要采取下列措施:①原盖梁外侧悬臂端根据需要凿除,使主筋出露,与加宽侧盖梁内对应主筋焊接,采用双面焊接,焊缝长度和焊接接头的位置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②混凝土浇筑后,应加强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再安装上部板。
3.7减少桥头跳车。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减缓桥头跳车,旧桥加宽设计可采取以下措施:为避免伸缩缝跳车的不利影响,桥梁伸缩缝可设在墩顶;做好桥头地基的处理,防止地基沉降;台后选用摩擦角大、强度高、压实快、透水性好的砾料填筑路基,加强台后回填料的压实;大中桥构造物台后应设置桥头搭板,使车辆由弹性的路基平稳过渡到桥梁结构物上,车辆行使不至于产生跳跃;做好台后防水和排水。
3.8旧桥下部如果采用桩柱式结构,新旧桥外侧柱距在满足受力计算的前提下,尽量增大新、旧桥梁之间的桩距,防止施工过程对旧桥基础产生扰动。
3.9旧桥混凝土对加宽部分混凝土的约束。加宽部分和旧桥进行连接时,加宽部分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刚开始,而旧桥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已基本完成。加宽部分混凝土发生收缩,旧桥混凝土会抑制加宽部分混凝土收缩量,反之,加宽部分混凝土收缩,旧桥混凝土将被带动收缩。加宽部分混凝土可掺入微膨胀剂以减少收缩、徐变。
3.10其它处理措施。加宽设计中,构造物应设置泄水管,设置间距一般为3-5m。纵坡大于等于2%的主线桥梁,泄水管间距可适当加大。单向坡时泄水管间距适当减小。
旧桥加宽,特别当桥梁位于圆曲线或缓和曲线中的时候,加宽尺寸根据外业测量數据推算,由于存在测量误差,可能会导致图纸中部分尺寸数值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桥梁墩台挡块应在上部梁板安装就位后再进行浇筑。
4.结束语
对旧桥合理的进行加宽设计,使其既满足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又能满足安全使用功能,达到桥梁加宽改造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旧桥加宽的特殊性,以及旧桥所处地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建设条件的影响,旧桥加宽必须结合旧桥的设计标准及现状,认真研究各种影响因素,做好加宽方案的比选,合理选择技术方案,重视加宽设计的具体细节问题,确保加宽设计的可实施性。
【参考文献】
[1]JTJD62-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2]JTG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3]JTG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4]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5]JTGD63-2007.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关键词】旧桥加宽;设计原则;注意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量的增长,公路的行车密度和荷载等级越来越大。有些公路原有等级已不能满足使用上的要求,需要进行加宽改造。与此同时,需要对沿线原有桥涵构造物进行重新设计,充分利用原有桥涵进行加宽。下面以空心板结构大中桥为例,浅谈对旧桥加宽设计的一些看法。
1.资料准备
1.1搜集旧桥的设计文件、竣工资料及养护资料,为下一步的外业测量调查和设计提供参考和帮助
1.2外业测量资料
首先现场核实设计文件中桥梁的桩号、交角、孔径及细部尺寸;其次对旧桥桥面标高、盖梁顶标高、基础顶标高、板顶标高进行准确测量和详细记录;其次应掌握加宽设计线形通过旧桥的位置,从而得知旧桥加宽尺寸;再次仔细观察桥梁上下部和附属结构的使用状况,做好详细记录和影像资料,为以后的加宽设计提供原始资料。
1.3桥址水文资料
对构造物重新进行水文计算,核实过水面积是否满足要求。
1.4地质资料
2.加宽方案原则
2.1总体原则
公路桥梁设计应符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的要求,同时还应满足美观和环保的需要,并考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养护等因素。
2.2上部结构
加宽部分上部结构尽量选择与旧桥上部结构一致的方案,这样可以使加宽部分的上部与旧桥上部具有相同或近似的刚度系数、振动频率。当考虑汽车荷载时,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更为合理,新旧上部结构在动载的作用下变形也更为协调。桥面系可以相连,形成整体结构,这样可以减轻边梁的负担,使结构受力更合理。新旧梁板接缝处应采取一定的加强措施,抑制裂缝开展。
2.3下部结构
加宽时,下部结构一般采用旧桥墩台形式、尺寸。为减少因加宽部分桥梁与旧桥间的不均匀沉降,避免桥面纵向裂缝的发生,对下部结构的加宽一般考虑整体刚性加宽方案。
3.加宽设计中的具体问题
3.1由于旧桥荷载等级多数不能满足现行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加宽设计时应采用现行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新桥设计和旧桥结构验算。旧桥梁板验算满足要求后,原则上可利用;加宽时可仅拆除旧桥加宽侧边板。
3.2有的旧桥加宽过程中,设计线形与旧桥中心线不平行,具体处理方法为:在偏角度不大的情况下常采用梁板边板悬臂来调整;在斜交角度大的情况下可采用异型梁板或现浇梁板。
3.3空心板结构桥梁,其横向连接主要依靠铰缝及桥面铺装,横向刚度较小,铰缝处可设置连接钢筋和连接钢板。对于旧桥外侧梁板,可采用植筋使铰缝连接钢筋伸入梁板。新、旧桥梁铰缝连接时,要避免在混凝土没有强度情况下,各种动荷载对其干扰,造成混凝土内部出现微裂缝,影响铰缝连接效果,连接处所用混凝土应采用较高标号的混凝土且搅拌一定要均匀,振捣力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必要时可在混凝土中掺入适当的外加剂。
3.4加强桥面铺装构造。为了加强桥面铺装构造,增强桥面的横向联系,应拆除旧桥桥面铺装,与加宽部分整体浇筑。旧桥加宽设计中,有可能通过铺装来调整部分横坡,应避免铺装过厚及减薄。应提高桥面现浇混凝土铺装的混凝土标号,并加强桥面铺装钢筋构造。
在设计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时,由于预应力混凝土板梁上拱度的影响,为保证桥面混凝土铺装厚度,设计图纸中应明确施工中应采取必要的如墩顶预降等措施以保证跨中实际混凝土铺装厚度与设计厚度之差不得大于2cm。
3.5加宽设计中如果采用板式橡胶支座,应使其上下表面与梁底面及墩台(或支座垫石)顶面平整密贴,传力均匀,不得有脱空现象。当纵坡大于等于1%或横坡大于2%时,应在板底调平适应纵横坡度。13m以下跨径桥梁在墩台帽顶面可设置环氧树脂水泥砂浆找平层,13m以上(包括13m)可在墩台帽顶面设置垫石,通过设置垫层或调整垫石高度适应纵横坡。设置支座垫石时应使支座顶面和底面保持水平。
3.6加宽部分盖梁与旧桥盖梁宜采用刚接的形式连接,加宽部分墩台盖梁与旧桥盖梁的连接主要采取下列措施:①原盖梁外侧悬臂端根据需要凿除,使主筋出露,与加宽侧盖梁内对应主筋焊接,采用双面焊接,焊缝长度和焊接接头的位置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②混凝土浇筑后,应加强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再安装上部板。
3.7减少桥头跳车。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减缓桥头跳车,旧桥加宽设计可采取以下措施:为避免伸缩缝跳车的不利影响,桥梁伸缩缝可设在墩顶;做好桥头地基的处理,防止地基沉降;台后选用摩擦角大、强度高、压实快、透水性好的砾料填筑路基,加强台后回填料的压实;大中桥构造物台后应设置桥头搭板,使车辆由弹性的路基平稳过渡到桥梁结构物上,车辆行使不至于产生跳跃;做好台后防水和排水。
3.8旧桥下部如果采用桩柱式结构,新旧桥外侧柱距在满足受力计算的前提下,尽量增大新、旧桥梁之间的桩距,防止施工过程对旧桥基础产生扰动。
3.9旧桥混凝土对加宽部分混凝土的约束。加宽部分和旧桥进行连接时,加宽部分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刚开始,而旧桥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已基本完成。加宽部分混凝土发生收缩,旧桥混凝土会抑制加宽部分混凝土收缩量,反之,加宽部分混凝土收缩,旧桥混凝土将被带动收缩。加宽部分混凝土可掺入微膨胀剂以减少收缩、徐变。
3.10其它处理措施。加宽设计中,构造物应设置泄水管,设置间距一般为3-5m。纵坡大于等于2%的主线桥梁,泄水管间距可适当加大。单向坡时泄水管间距适当减小。
旧桥加宽,特别当桥梁位于圆曲线或缓和曲线中的时候,加宽尺寸根据外业测量數据推算,由于存在测量误差,可能会导致图纸中部分尺寸数值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桥梁墩台挡块应在上部梁板安装就位后再进行浇筑。
4.结束语
对旧桥合理的进行加宽设计,使其既满足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又能满足安全使用功能,达到桥梁加宽改造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旧桥加宽的特殊性,以及旧桥所处地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建设条件的影响,旧桥加宽必须结合旧桥的设计标准及现状,认真研究各种影响因素,做好加宽方案的比选,合理选择技术方案,重视加宽设计的具体细节问题,确保加宽设计的可实施性。
【参考文献】
[1]JTJD62-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2]JTG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3]JTG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4]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5]JTGD63-2007.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