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I技术在管乐基本功训练及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123456789dt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提升与素质教育政策的提出,我国管乐教育与演出市场也逐渐呈现出繁荣的态势。逐渐增加的学生管乐团与学生重奏团对优秀管乐教师的需求日渐增大,管乐教育资源不平均的问题开始在各学习团体凸显。几乎没有中小学配备了完整编制的管乐团或管弦乐团的指导教师,即便在综合类或师范类大学的音乐学院,也较少有完备的管乐教师编制。只有在音乐学院中,这一情况才得以缓解。但在实际的就业与教学环节中,从音乐学院毕业且具备专业教学能力的教师却常常因为专业不对口,或者学生基数过少等原因无法开展教学。这对学校和管乐教师群体都造成了困扰,一方面学校招不到稀缺专业的教师,另一方面专业教师难以找到工作,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且初学的学生独自练习时通常缺少高质量的听觉反馈,从而造成不好的内心听觉与演奏习惯,严重影响了下一步的学习进度。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用MIDI音乐技术来缓解,达到一个教师带多种乐器进行高效基本功训练的效果。
  关键词:MIDI技术 管乐 训练
  管乐的基本功训练大致可以分为气息练习、手指练习、吐音练习三大模块,通过这三大模块的练习起到提升音色、改善音准、规范节奏、增加力度动态的目的。气息训练最常用的方法是长音训练,长音训练即利用胸腹式呼吸与正确的嘴形演奏长时值单音的练习,该练习可以提升音色、音准与力度三方面的能力。在传统训练方式中,较为常见的训练模式为打开节拍器与校音器,用节拍器规范时间长度,并用看校音器的方式来提供音准方面的反馈。[1]这种训练方式有两个弊端,首先,无法提供听觉上的反馈,不能有效培养听觉灵敏度;其次,管乐器普遍属于单旋律乐器,在单独练习中无法针对和声音程以及和弦进行练习,如果不加以改善,会造成无法靠耳朵分辨细微音高、合奏能力缺失、音乐表现力大打折扣等后果。所以在日常训练中,要提前制作好MIDI音频,演奏时跟着制作好的音频练习,以得到更好的听觉反馈。
  在实际练习中,我们首先用纯一度音程来练习,即与录制好的音频演奏同音,靠耳朵分辨是否有拍音来确定音高是否准确,并让自己演奏的音准与MIDI音频完全重合。在纯一度的情况下,如果演奏音准与MIDI音准重合是不会听到拍音的,如果有拍音出现,即调整自己的音高以贴合MIDI音高。这样就可以在练习时用耳朵提供正确的音准反馈,取代用眼观看校音器。随着每天的练习,耳朵对音准的敏感程度、身体各器官对音准的把握能力都会有很大提高。如果在长音练习时运用MIDI技术,可以最直接高效地解决合奏中音准的问题。在熟练掌握纯一度后,可以练习纯八度和声音程,在练习时先听MIDI音频提供的根音,再尝试在心中构唱八度冠音,最后再用乐器演奏,达到标准音高。熟练掌握上方八度音程后再去练习下方八度音程,这样就可以在练习长音的同时加入视唱练耳的训练,使我们的耳朵、嘴形、气息达到更好的配合。熟练掌握八度音程之后练五度、三度、四度、六度、二度、七度。管乐器在演奏时通常会遇到渐强或减弱时音高随音量大小改变的问题,当练习时,在气息、音准、音色等其他问题得到很好的控制后,应该加入渐强渐弱练习,这样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好的音准与力度控制能力,并且在独奏或合奏时获得更广泛的音乐动态。在加入力度训练时,可以不改变预设MIDI音频的力度,而是把MIDI音频中出现的力度统一视为中强或中弱,以MIDI音频中的力度为标杆来做相应的力度变化练习。对于初学者来说,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在上完专业课后不能有效地记住演奏的正确音高、音色与指法,这就需要在制作练习使用的MIDI音频时,选用正确的音源与乐器,并在提供的练习乐谱中标注难以记忆的指法,以起到提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初學者的练习效率。
  手指的练习要以长音训练为基础,练习时要带入在长音训练时形成的音高、音色概念。在锻炼手指速度的同时,还要主观体会手指有无多余动作、换指是否平均的问题。针对这些需求,我们可以用如下谱例来锻炼手指。


  练习时,提前做好MIDI音频,与MIDI音频一同演奏,遵从从慢到快的练习规律,在注意音色、音准、气息、演奏姿势、手指与音孔或按键接触位置、手指抬起高度等问题的同时,逐渐提快速度。制作好的MIDI音频应带以8分音符为单位拍的节拍器,方便在练习时更精准地卡住后半拍的音符。在练习中我们要尝试用最小的音符单位记拍,比如在谱例中是以4分音符为一拍,我们就要用16分音符为基本拍来计算4分音符的时长。也就是说把4分音符在心里拆分成4个16分音符,将8分音符拆分成两个16分音符,这样可以在练习中培养更为精准的节奏概念。在练习时应该仔细聆听MIDI音频的示范,每一个16分音符都要尽量做到与MIDI音频完全卡在一起,同时要注意每个音的音准。谱例中的练习以乐器方便的自然音阶开始,力求在开始时不给手指带来太多负担,比如长笛可以从g1开始,单簧管可以从E开始,萨克斯可以从D开始,之后按自然音阶模进,最高音触及目前能演奏的最高音视为一组练习结束。开始的速度可以按照练习者的程度来定,可以是120拍每分钟,也可以是60拍每分钟,在做到音色、音准、气息、演奏姿势、手指与音孔或按键接触位置、手指抬起高度等练习关键环节都可以很轻松地跟住音频之后,按照每做完一组练习提升2拍每分钟的速度提速。因为每分钟加快2拍对于人的大脑和手指来说负担相对较小,可以让身体和心理在最小的压力下得到锻炼,从而有效克制因为速度突然变太快而造成的注意力不够、肌肉僵硬、动作变形、音准走形等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用低于50拍每分钟的速度仍让其感到十分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谱例中的每个音符提升一倍的时值,在其手指机能和节奏与音准能力得到充分提升之后再换成正常的节奏,相同的练习方式可以用来克服不同管乐器的困难换指区。在速度可以达到目前演奏乐曲的要求之后,可以尝试制作24个大小调音阶与琶音的音频,并开始练习24个大小调音阶与琶音。手指练习同样也应该加入力度的变化。[2]   吐音是所有管乐器必备的核心技巧之一,关于什么样的吐音才是动作与听觉效果正确的吐音,各个乐器的各个学术流派与教师都有自己的见解与坚持,本文不予讨论,在这里只探讨如何用MIDI技术来提高吐音质量和速度的问题。吐音练习中最常见的问题有三个:其一,每次吐音音质不统一,就是吐音质量不高;其二,舌头灵敏度不够,吐音速度难以提升;其三,吐音不能很好地与手指运动配合到一起。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使用如下三种练习方式配合MIDI音频来锻炼吐音。针对吐音音质不统一的问题,可以采用预设好谱例中的MIDI音频,随音频演奏,注意节奏与音准必须完全与MIDI音频重合在一起。同时,在开始时的全音符要仔细分辨音色与音准跟长音是不是一致,并记住声音效果,在逐步变快的吐音中要注意音色尽量保持一致,并且小心地使每个音符的音质都与长音靠拢。与手指练习一样,开始时应采用较慢的速度,并以2的速度逐步提升。在制作MIDI音频时针对极高以及极低音区或容易破音的音区应单独设置速度,保证在练习时可以充分放松并注意所有应该注意的吐音方面的问題。这个练习为单音的吐音练习,每完成一个音高的吐音训练之后可以进入到下一个音高的练习,具体练习的音高以及速度范围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自行决定。开始训练时应该使用普通的单吐,如果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可以开始用短吐音也就是跳音来练习。


  在练习完单吐之后可以用双吐进行练习。针对舌头灵敏度不够,速度难以提升的问题,可以使用双吐练习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锻炼舌头肌肉的爆发力,同时在舌头肌肉达到疲劳顶峰后有足够时间放松休息,更加符合肌肉灵敏度的增长规律。针对吐音不能与手指运动配合的问题,可以采用如下谱例来练习。


  这种练习方式的音型与手指练习一样,在训练时要注意手指的动作要像在做手指练习时一样,尽量抬低,尽可能平均,同时舌头的动作要像在做吐音质量时一样,保持放松、连贯,跟随做好的MIDI音频一起练习。
  在基本功练习中引入MIDI技术,可以使学生的练习效率明显提高,并在练习中逐渐培养起良好的音准概念和精准的节奏概念,其机械化的音准与节奏反馈可以使学生在练习时得到最为准确的回应,为下一步的重奏和演出提供有力的支撑。通过在教学环节中引入MIDI技术,可以让专业教师以最小的代价实现跨专业教学的目的,例如单簧管教师可以仅学习长笛的演奏姿势、手型、笛头演奏法、音域等基础知识点就可以对初级学员进行教学。艺术指导教师也可以在学习管乐的基本演奏法和演奏姿势后进行管乐教学,并且都可以向学员提供较高质量的音响反馈。[3]通过两年来对3名管乐教师及82名学员的跟踪观察来看,在教学与练习中引入MIDI技术,使得单一专业的管乐教师获得了带初级交响管乐团的能力,乐团中学员的音色、吐音速度、吐音质量、节奏掌握能力、音准掌控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引用MIDI进行教学时,最核心的目的不是替代原有的专业老师,就像采样器音源与合成器音源不能完全替代传统乐器一样,如果过于重视学生的技术训练而忽视情感表达的培养,会造成学生演奏过于机械、不能在演奏中抒发个人情感等问题。且乐器的超吹、花舌、双吐等技巧性比较高的演奏法都需要教师有相当的演奏和教学经验才可以开展教学。[4]由此可见,当条件允许时,由对口的教师教对口的学生这个选项是最优解。但这并不妨碍在训练和教学中引入MIDI技术,这一方法成为解决艺术师资短缺的渠道之一。这种方式以较小的时间成本扩大了教师的能力边界,且规范了学生的训练环节,为开展管乐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张鹏.管乐团排练及训练方式的分析与探究[J].明日风尚,2019(09).
  [2]郭一品.现阶段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管乐教学策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32).
  [3]黄春阳.高校管乐团训练方法研究[J].艺术评鉴,2019(20).
  [4]杨艺洲.管乐演奏的基本功训练[J].大众文艺,2012(24).
  (作者简介:牟文正,男,硕士研究生,广西师范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单簧管演奏)(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本文以外资独资企业广西X电厂为研究对象,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运用文献检索法、工作体验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广西X电厂的企业采购业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以语文教材之外的书籍为阅读对象,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有些教师认为课外阅读主要是学生的事情,教师没什么事可做。其实不然,要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的正确导读是必不可少的。  方法性导读:不能让我们的小天使做“之乎者也的老学究”  由于小学生还没有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拿到一份阅读材料,还不知道怎么读。这里既有方法问题,也有习惯问题。从平时掌握的情况来看,
倾听,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品质。我校开展的“三环目标导学法”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是通过导学自达、交流质疑、反馈达标三个环节而实现的有效教学。从实施这一教学模式来看,课堂处处存在交流机会,无论是生生交流还是师生交流,都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倾听品质。  一、在倾听中了解学生学情  “三环目标导学法”教学模式最明显的特点是安排学生进行课前导学。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以“导学稿”为载体,以学习目标为主攻方向,在积极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单向的信息输送为主,对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还显陌生。因此,这—方面的实践和创新应当成为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努力的新方向。笔者经过几年的摸索,有如下几点粗浅认识:  一、当下小学生完成搜集资料作业的现状  (一) 缺乏收集兴趣。从整体上看,学生对收集资料缺乏足够的兴趣。当教师布置收集资料的作业后,许多人不知从何下手,只是从教辅书上摘录一些,没有达到真正的搜集处理信息
学生提问,质疑问难是很有意义的,这表明学生已在自觉主动地学习,积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探索。发现了疑难,才会提出问题。这表明学生没有对课文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不满足于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学习,而是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领悟,自己对疑难的见解。也表明学生自己在生动活泼地学习、钻研,这是非常可贵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对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  就我
在很多公开课上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下面,我们合作学习这一部分。”“对这个问题,大家小组合作探究!”似乎教师们达成一种共识,要想上好公开课,必须运用符合新课标的教学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似乎必不可少。在此,笔者谈几点不同意见:  一、合作未必合理  广大教师在实践中积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确实收到了很大成效。它能让学生在持久的接受型学习状态中暂时放松,让课堂在生生互动的小组学习中生出学习高潮。但小组
课例:  《乡下人家》(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文章)教学片段:  师:(播放钢琴曲)教师激情导入,问题集中在“美”上,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乡下人家的美呢?  生: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美在哪儿?”“从哪个词能看出美来?”“你能读出美吗?”  (学生兴致勃勃地读起来)  师:你还可以从课文哪些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学习有关的情境的过程。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同时围绕教学目标,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环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体会,分析应把握的两个环节:  一、 情境的设计要有现实生活环节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的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深,兴趣就越高。
1.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  只提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不够的。参与有两种,一种是被动参与,就是教师设想,学生来参与;一种是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主动积极参与。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课前让学生分别量出自己选择的圆形实物的直径和圆周的长度,在上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以前总是老师考你们,今天请你们来考一下老师好吗?请你们报出你所带的圆形的直径长度,看老师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因此,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提高教学质量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当今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就必须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  课堂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实施教学计划的主要阵地,而它的时间又是有限的,需要教师在规定时间里合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