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无私照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xing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忆恩师小蔓教授,总想起她与我们在一起的好多瞬间,这些在一起的时光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对待学术研究和理解学术意义。她是中国著名教育学家,一生执着于教育事业,忠诚奉献,至死不休。我们常常为她似乎是与生俱有的充沛生命能量所折服,为她刻苦努力的不竭创新所感慨。
  在我们学生的眼里,小蔓老师是这样的人——
  她高贵。她出生在革命家庭,父母都是中共在敌占区的党员,父亲朱启銮曾领导南京地下党组织为渡江战役的胜利作出过杰出贡献。她的血液里夭生就蕴藏着红色基因,奔腾着一种不屈向上的坚毅以及为所爱事业不倦奉献的深情与执着。她历任南京师范大学、中央教科所、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的重要领导职位,却从没有丝毫“精致个人主义”,也不屑与人恶意相争。她如孔子所言“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那样“奉三无私以劳天下”,执着于完成党交给她的工作任务,执着于她念兹在兹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一生浩然,光明磊落。
  她博大。她始终以海纳百川之胸襟、壁立千仞之勇气,孜孜不倦地在教育领域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她跨越学术研究范围,将学术研究的世界视野与中国特色结合,将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予以统一,开情感教育学之先河,创教师情感研究领域,以教师情感表达重构师生关系、重建道德教育,为中国教育理论发展及国家教育发展政策作出重要贡献。她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专家,与无数一线教师真诚交流。她被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选举为唯一的中国籍外籍院士,她与许多世界顶尖学者智慧对话,在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教师教育及教育哲学等领域拥有许多被世界认同的本土化学术创新。记得我在读她的《情感教育论纲》著作时,被她那些精确捕捉人之内心情感的字字言语及逻辑深深震动,甚至还激动得迫不及待地跑去告诉她,我也要做情感教育研究。当然,我离她的要求还很远。
  她纯正。她是中国著名教育学家,也是世界知名教育学者,但她却始终以学术思考为人生的简朴旨趣,从不曾用学术去做任何形式的交易(当然,免不了别人用她的学术去做另类交易的)。她总是对我们说,学术研究需要对学术保有真挚的纯粹情感,唯有以自已的勤奋来供养。小蔓老师的恩师鲁洁教授曾经也这样说过,我最欣慰的是小蔓的勤奋。以勤奋为学术研究的本然以及最基本道路,必然只有内心纯粹的人才可以做到。我们的恩师做到了,即使在病重期间,她仍然在读书、在写读书笔记,在思考与指导中国的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她做到了一辈子的勤奋治学、一辈子的纯正为学。
  她挚诚。老师一生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学术成就。我们学生私下说,我们若能获得老师的一项研究创新成果,就已是不得了了。但老师始终把自己的身份原始认定为教师。她以真诚之胸怀开蒙我们这些“学术童蒙”,如山下出泉,以果行育德。我们这些众多“童蒙”中难免存在性格有差、学习目的不一、行为方式怪异,甚至观念矛盾的,但她关注、关心、关爱每一个人,蒙以养正,开物成务,培养我们纯正无邪的品质,成就我们正直向上的人生。
  我们知道,老师还有好多学术心愿未了。我无法说出她的全部遗憾,但我知道其中一件与比较教育研究有关。
  她开创了一种真正具有比较意义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在老师任中央教科所所长时期中的2004-2006年,她联合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教科院等俄罗斯学者与中国学者一起共同开展“21世纪初中俄教育改革与发展比较研究”。她从顶层设计、全面组织、分工撰写、成果呈现等每个环节.去推动这项比较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
  这项研究将21世纪初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划分为教育战略、义务教育、教师教育、私立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德育等不同分析领域;邀请各领域在中国和俄罗斯的知名学者分别撰写本国的改革与发展状况;将中俄两国学者撰写的分领域研究报告对应翻译为俄文和中文,两国学者分别阅读对方学者的报告,并各自从本国角度撰写出本领域的比较报告;之后,将中俄两国学者分别撰写的所有领域的比较报告都翻译成英文,请世界知名比较教育学家撰写总体比较研究报告。所以,从这项比较教育研究的中文版、俄文版、英文版成果中,读者既可以看到中国、俄罗斯两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原始分析,也能看到中国学者、俄罗斯学者眼中的各自比较分析,还能看到专门的比较教育学者的比较分析。我以为,这是一项真正具有比較意义、研究意义的比较教育研究。
  这项大规模跨国比较教育研究成果被纳入2006年在俄罗斯举行的“中俄文化年”活动的中方项目,并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我有幸被老师信任全程参与了此项比较教育研究,并于2006年随同老师带领的访俄团参加了“中俄文化年”活动,亲自见证了这项研究成果在俄罗斯绽放的时刻。这项中俄比较教育研究、这趟俄罗斯之行,也一直成了我和老师之间说不完的话题。我们总在回忆,也总在说,还要再做一次这样的比较教育研究,还要再一起去俄罗斯。
  如今,这个学术愿望已成遗憾。今年6月去看望病榻上的老师时,我对她说,等她好些了,我们再一起去俄罗斯,当年同去俄罗斯的三个“小姑娘”(姜晓燕、杜岩岩、我)一起去,坐火车去,边看风景边讨论。这时的老师已不能言语,但她听我说这些话时的期待眼神和表情,永难忘……
  想起小蔓老师,总是有她的两种表情立刻浮现;一种是凝神静听厂一种是开怀大笑。此刻,我相信,她的离开只是走向了不被我们所看见的更高维度的空间。她会在那个空间里神采飞扬地继续着她所挚爱的教育学术研究;她也会在那里凝神静听世间的我们,如何在她所开创的教育研究领域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如何在她所牵挂的教育实践场域踏实耕耘、努力作为。抬眼间,老师是不是正对着我们开怀大笑呢?!
  【张男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责任编辑|李敏
其他文献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同行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感受者,法治问题的提出者、探讨者,而不是律师、警察、法官。  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精神,以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要求,2018年秋季学期,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法治专册在全国所有地区全面启用。虽然小学阶段法治教育从来就有、从未间断,并且以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但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
中国德育:顾局长,您好!诗人海子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诗中国德育:“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幸福是每个人的追求,教育是成就人的事业。您如何理解教育与幸福的关系?  顾绍山中国德育:教育与幸福有着天然的关联。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人生的终极目标是获得幸福。因此,教育必须以促进人的幸福为旨归,满足和引导学生的成长需要,让学生感受幸福、创造幸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中国德育:“理想的教育是中国德育:培
剖宫产的妈妈产后饮食如何安排?术后是越少用止痛药越好吗?手术伤口该如何护理?什么时候可以下床活动?……这些都是剖宫产的妈妈最关心的问题,我们请产科专家一一为您解答。    剖宫产手术中所需要的麻醉、开腹等治疗手段,对产妇的身体是一次打击,因此,剖宫产妈妈的产后恢复会比正常分娩的妈妈慢一些,而且,她们在产后更需要精心地护理。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关键点1 排尿    在进行剖宫产手术时,为了
判断孩子“长势”如何,不是简单地跟同龄孩子比一比就得出结论了。有时候,孩子明明比别人个子大,长势却不乐观;而看着比别人小的孩子,生长发育却十分健康。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带孩子一起玩时,在一起聊天时,带孩子体检时,都会互相交流孩子的生长状况,看看别人家的孩子现在多高了、多重了,再和自己的孩子比一比。一比之下,有喜有忧:如果孩子长得偏快,家长心中就暗暗高兴;如果长得偏慢,家长心中则忐忑不安。难道每
心理教师承担着学生心理素质提升与健全人格培养的重任。要完成这一重任,就要求心理教师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学校管理者的视角下,如何对心理教师进行角色定位?心理教师应以“关注心灵成长”为工作的主基调,并在此理念指导下从学校整体工作出发,为学校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工作发挥应有的价值。具体来讲,学校管理者应对心理教师进行多层次角色定位。  一、学校领导教育管理的顾问  教育是心灵的事业,学校管理者要做好学校管理
对学生的引导有一定的规律可寻,但更应该根据事件情境、涉事人物等具体情况灵活应对,真正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教师怕学生出现问题,更怕碰到问题学生。有教师戏称:“问题学生是教师的生死劫。遇上了,避无可避,解又难解,注定了有一场虐恋,只能且行且思且珍惜。”有问题的是学生,需要教育的是学生,很多教师抱着这样的心态和认识。海姆·吉诺特说: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
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联合组成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调研课题组日前开展的面向北京、武汉等全国10省市30所学校近两万名师生进行的调研显示,疫情期间青少年價值观整体积极向上。97.51%的学生表示“敬佩在抗疫一线英勇奋战的人”,91.11%的学生表示“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社会作更多贡献”,同时,94.76%的学生表示自己能够做到遵守社区管理规定。“在重大疫情面前
不许!不能!在孩子面前,“不”这个字我们用得太顺了,稍不留神就会从嘴边溜出来。而孩子呢,要不就是被一连串的“不”压得缩手缩脚,要不就是像打乒乓球一样把这些“不”给你一个个打回去,他没懵你先懵了……  “不行,你不能碰这个,太脏!”  “别动那个盘子,你会弄破的!”  ……  孩子像个小小探险家,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什么都想去碰一碰,摸一摸。而我们呢,就像一个尽职尽责的管家,跟在他后面说着一连串的“不
摘要 近年来我国德育和公民教育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德育类课程仍然存在学段衔接不紧凑、课程内容简单重复、内容编排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澳大利亚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程建构的经验可供参考。澳大利亚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程的建构以社会共同价值观为主线,以帮助学生理解与自身所在的多重社区之间的关系为核心目的,而与此相关的概念则作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关系的工具,而非公民教育课程学习的
《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是我国家庭教育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报告。该报告显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依次是家长关注与孩子期望家长关注的“错位”、家长在言传与身教间存在较大差距、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过少。  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