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段目标记心中,揠苗助长要不得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fenha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以来,我一直任教低年级。去年,被安排跟班上三年级。三年级开始有习作了。当我拿到语文书时,看到习作1的范文是《好阿姨》和《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大概每篇有一百多个字。我想,孩子们应该没问题吧!可是当我把他们当堂课完成的习作收上来翻了翻后,我竟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二年级时有过加标点的练习,我翻开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写话的第3条要求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看来“,。?!”这四种常用的标点符号的确是在低段就应该掌握的。再看写话的第1条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年级第二学期,我们就开始了写话。到底是什么让孩子那么害怕写话呢?又是什么让孩子写了这么长时间,最常用的标点都不会运用呢?每次要布置孩子写话,都会先进行指导。为了能让孩子们写得篇幅长一些,像篇习作,有时甚至会花上一节课的时间去讲。告诉孩子,从这几个方面分几段去写,每一段可以写些什么内容。结果每次收上来,发现还是会有那么一部分孩子不符合我们的要求,重写,二稿不行,再来三稿。殊不知,在我们一味地提高要求,要求孩子把写话当成一篇习作去完成时,在我们改了一遍又一遍的草稿,要求重写再重写时,孩子们便开始畏惧。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对写话感兴趣,又有话可写呢?
  首先,从写一句话开始。教给孩子们简单的句式,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什么东西怎么样等等。让孩子们每天写一句话,可以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者从我们今天学的生字中,选一个组词,再用这个词写一句话。还可以同桌互相给一个词写一句话等等。利用上课开始的一两分钟读给同桌听,读给全班听。低起点,宽要求,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产生兴趣。
  接着,老师要经常翻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同时还要告诉孩子们你的“发现”。例如发现一,某个孩子在写一句话的时候,写得更具体了。我们一起读读他写的句子,原来他在那个地方加了个词,句子就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我们也学学他,今天回家写完一个句子后看看能不能把这个句子写得更具体。借鉴评价,来告诉他们要把句子写得具体,来激励他们主动去写。同时还可以适当做一些扩句的专项练习。发现二,某个孩子注意了观察,找到了一个好的题材。他有了一个发现,还写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我们也可以试着做一个有心人,留心你的周围,用你的眼睛去看,用你的耳朵去听,用你的心去想。把你的发现写下来。借鉴表扬,来启发孩子们去观察。同时,老师还可以准备一个日记传递本,每天一位同学写,全班同学轮流,比比谁写得精彩。
  为了让孩子们能有话可写,老师还要精心选择,给他们提供多种类型的写话题材。从看一幅图写一两句话到连环图写一段话,让孩子学会仔细观察,抓住图画的重点;结合课文补充空白点想象写话或续编故事到给几个关键词想象连成一段话,让孩子学会大胆合理地想象;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创设情境开展活动进行写话,让孩子学会在体验中能说出自己的认识和感想。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每次写话可以针对一个练习点。不能盲目地要求孩子写多少个字,只要能达到练习的目标就可以了。
  对于第2条要求“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要运用,首先得有积累,积累来自于阅读。阅读课上,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后,可以让学生学着运用。在学习生字后给学生组词时,要尽量选择一些常用的词语。学完一篇课文,最好能让孩子记住几个好词。积累除了从课堂阅读中,还可以从平时读的课外书中。我觉得,低段的课外书就应该是绘本,简单的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渐渐地,可以是内容稍微长一些的故事书。而不应该是厚厚的一本书,据说情节甚是精彩,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字,孩子想:我要读多久才能读完啊!于是只顾着往后翻,读书的兴趣也渐渐地翻没了,翻到最后还不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更不用提从阅读中去积累了。拔苗助长,结果适得其反。低段学生都喜欢看带图的书,简单的几行文字,不仅看图,还读文字,读上两三遍,摘录一两个新学到的词记住,这也是一种积累。
  又该如何让孩子们在写话时正确运用标点呢?首先要让他们明确标点的重要性。讲故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加上不同的标点,“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意思完全不一样。其次要让他们明白标点的不同用法。记住《标点符号歌》,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可不少。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思考。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然后,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求孩子们朗读时,根据标点符号正确停顿并读出相应的语气。除此之外,还可以专门进行加标点的练习加以巩固。要让学生重视标点,并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会正确运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只有围绕低段目标中关于写话的这三点要求夯实写话基础,从一个词,一个标点到一句话再到一段话,从放宽要求培养兴趣到教给方法有的放矢,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才能让学生乐于习作,才能让学生在习作时能轻松自如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其他文献
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流长。自古以来,多少名句佳篇流传至今,成为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今,孩子却不愿提起笔来写作、惧怕写作。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就让我们拨动孩子们写作的心弦,让作文之花绽放在孩子的心中。  一、做语言文字——打好文字的基础  语言文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那一字字,一句句,一篇篇,无不展现着它独
随着我国工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对煤炭资源的需求是日益增加。而我国现阶段煤矿的采煤工作越来越艰难,尤其是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矿的采煤工作更是艰难,这对于工业生产
近年来,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各级政府一方面加强监管,另一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大力倡导无公害蔬菜生产。但受制于一家一户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大量投资建设的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自然会产生许多跟科学知识有联系的故事和典故。在进行新授课时,如能紧扣教材内容,利用这些小故事、典故作为“引子”,铺陈渲染,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并使之持久保持下去,激发他们与老师、知识点的互动,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流畅、效率更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谈一下利用“小故事”植入新课教学的经验体会。  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并不是第一次提出人文主义,但却是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让"共同利益"取代传统概念"公共利益"。从"共同利
上課时,学生特别的活跃,往往在你讲课、引导和总结时,突然就冒出一些“杂音”,让本来和谐的课堂似乎失了一些严肃,但我却不为此而气恼。  一、“杂音”的由来  1.好奇心。中国幸福学认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好奇心就是人们希望自己能知道或了解更多事物的不满足心态。  对于儿童来说,世界还是很新奇的,一旦面临新奇的、神秘的、自相矛盾的事物,就会去探究。我上《蚕姑娘》一课时,学生就七嘴八舌地问“蚕卵是哪里来
煤炭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资源,所以煤矿的开采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煤矿开采安全一直以来都是社会比较关注的话题,也一直没有得到全面的解决。在社会的进步和
节日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知识,蕴藏着宝贵的教育资源,可以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生活中,我们过节更多注重大人的感受,亲朋好友趁着节假日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撮一顿,对现在吃穿不缺的孩子来说,缺乏吸引力,所以节日中孩子的真实感受和体验价值需要我们的关注。以往幼儿园会结合节日进行一些教育活动,但在活动中重说教、轻实践、欠体验,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忽视了幼儿个性品质及社会性的发展,忽视了幼儿主动、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