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的教学 丰实的成果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x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综合实践、体验感悟成了许多教师的自觉追求。课堂里,小组讨论、唱歌跳舞、现场采访……热闹非凡。很多教师认为,这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果真如此吗?
  就阅读教学来说,其本质就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有指导的读书活动,是一个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正是在读懂、读通、读好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启迪。因而,怎样让学生有效地读懂、读通、读好书才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阅读教学要专注于阅读本身
  学生的阅读能力好比一棵树,要让它长得枝繁叶茂,必须沃其根本,丰其主干,光在枝枝节节上修剪是难成大器的。因此,阅读教学必须紧紧抓住根本,以简驭繁,以简求丰,这样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表面上热热闹闹,实则学生在学习上所得甚少,这不是好的阅读课。教师要讲求教学效率,尽量减少课堂上的非语文活动,加强读书和其他语文实践活动。我觉得,以“一篇带多篇”,以读好课文为主兼读相关段、篇的做法就值得提倡。如我在教学《古诗三首》时,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本中的《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的内容,体悟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更引入了与之相关的古诗《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游子吟》等,还引入了一些表达思乡、离愁的诗句,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等,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在教学《桂花雨》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进课外阅读《桂花树》。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掌握了《桂花雨》和《桂花树》在表达上的异同,结合所学的课文和已有的知识积累,迁移了学习方法,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调动了阅读的积极性,提高了阅读能力。
  二、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
  教语文,就要贯彻八个字:“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前四个字指的是语文基础知识,后四个字指的是语文的基本能力。阅读教学,要把上述八个字融会贯通,就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读好课文,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悟情传情,培养语感。如写景的文章,要体味如何借景抒情;写事的文章,要体会如何记事传情;写人的文章,要感悟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感情……读的指导,应避免理性化、抽象化,应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应注意避免割断情感的联系,要从整体入手,指导学生在把握全文情感基调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阅读教学仅仅读还不行,一定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写,学会文章中的表达方式。刚开始,学生可以借鉴和模仿,逐渐就会形成自己的能力。如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当学生体会到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魂牵梦萦时,我借机让学生夸一夸梅花。一个学生思考片刻后说:“有人喜欢色彩缤纷的菊花,有人喜欢亭亭玉立的水仙,也有人喜欢鲜艳美丽的玫瑰,还有人喜欢娇艳无比的牡丹,而我唯独喜欢那凌寒独放的梅花。”他的表达立刻博得了同学们的掌声。接着,其他学生也不甘示弱,说出了许多我意想不到的语句。我深深地感到,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学生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当然,实现读写结合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坚持训练,自然会有所得。
  三、阅读教学应返璞归真,与时俱进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阅读教学的方法应灵活多样,与时俱进;教学设计应多姿多彩,讲求实效。成熟的阅读教学更应去雕琢,去粉饰,返璞归真,简约实用。教师应尽可能地把自己的身份隐蔽起来,用自己的学习行为引导和影响学生,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得人人全身心地投入。如在教学《小桥流水人家》一课时,我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把阅读的自主权交给学生。首先,明确学习的任务、要求,让学生读后思考:作者借故乡的景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样,学生就能有目的、主动地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合作交流,提升学习层次,学有“新”得。阅读中的探究学习也应是多层面、有创意的。阅读中不仅要让学生探究文章写了什么,探究文章的人文价值,还应让学生探究文章是怎样写的,并欣赏、评析好词佳句,领悟作者直接抒情和间接表达的方法,为学生日后的习作奠定基础。
  四、语言启迪,升华理解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用完美的语言去启迪、影响、感染学生。阅读课既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让学生学习书本上的语言,也要用教师对课文深入理解的语言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对课本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升华理解。如教学《母鸡》一课,我指导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懂得,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由对母鸡的讨厌转变为尊敬,塑造了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鸡母亲”形象。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了启迪、感染,真正地理解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的层次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以上是我在阅读教学中的一点不成熟的做法。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准确地理解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课程理念,并把这些理念转化成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就一定能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我们的阅读教学也一定能在简约的课堂中获得丰实的成果。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阶段,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素材,从句子到段落的写作有了一定的训练,但缺乏写作方法的积累,使学生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人物作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又要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善于修改,不断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中年级;人物作文;典型事例;修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
[摘 要]创客教育是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作为一项人人可以参与、鼓励将创意变成行动的创新活动,创客教育恰好弥补了传统教育忽略兴趣和动手能力的缺陷。农村小学可以根据学校特点和教师能力,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开展创客拓展课程教学。  [关键词]创客教育;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 G
[摘 要]科学记录单是学生在进行科学活动中,记录发现、整理信息、建构概念的重要依据。低年级儿童在阅读记录单等文本时具有多图少文字的心理需求。教师在使用记录单时需要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优化改进,降低难度,既增添童趣又彰显科学性,使学生喜欢科学记录,善于科学记录。  [关键词]低年级;记录单;童趣;科学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
在许多口语交际课上,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在精心创设的情境面前,学生们争先恐后,个个急于表述自己的观点。当老师喊别的同学发言时,他们就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或悄悄地与前后左右同学窃窃私语,说些与议题毫不相关的话;或急不可耐,没等别人说完,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课堂上可谓一片热闹。真正能坐着倾听别人讲话的学生不多。缺少了“倾听”的口语交际教学,笔者认为是个很大的遗憾。  “倾听”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效且充满童真童趣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快乐地进入数学的世界,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设情境 发展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9-02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
[摘 要]小学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为了有效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英语会话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我们在教学中引进了输入假说理论。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改善输入环境,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积极性;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保证输入数量;开展开放性教学,提高输入质量。  [关键词]输入假说理论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4-054  
[摘 要]传统的数学课堂多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已成为教学的桎梏,严重制约学生的发展,抑制学生作为“人”的特性的成长。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发展,参与式教学应运而生,成为素质教育最主要的一种教学形式,体现了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 数学教学 主体地位 教学效率 自由发展 空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特殊的课型。根据复习课的特殊性,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应将数学复习课聚焦在“趣”“活”“引”“接”四个着力点上,并顺应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转变复习教学的方式,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强化思维训练,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数学;复习教学;关键;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摘要]随着课改深入推进,选课走班已经成为许多学校积极探索的项目。为了了解校本课程建设的现状,对区域内9所学校自主选课的校本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调查。从校本课程的类型,课程与教师比,开发教师的专业和年龄分布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利用问卷、访谈、教师观察等方法对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抽样调查。发现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自主选课;校本课程;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
[摘 要]磨课,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教师可通过一个课题的三次磨课,研究儿童视野下,可以舍弃什么,无法回避什么,应该凸显什么,从而啄课堂设计自然之美,啄课堂教学细节之美,啄师生活动灵巧之美,不断优化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环节。  [关键词]磨课 音乐欣赏 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