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建军大业》 黄建新的是与否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nanyan_sx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片起用了大批年轻演员演领袖人物。对于大家关心的这些演员的片酬,黄建新表示,只是给了演员生活补贴,“如果这一批演员按市场价,这个电影就不要拍了。”
  香港导演导不了主旋律?否!“刘伟强比我找得准”
  让执导《无间道》系列的香港导演刘伟强担任主旋律大片《建军大业》的导演,消息一出即引起一片哗然,就连刘伟强都“压力大到不得了”。
  但是,开明的黄建新却认为这十分正常。或许与香港导演徐克、林超贤合作的《智取威虎山3D》、《湄公河行动》票房口碑双丰收,也让他对香港导演充满信任。黄建新说:“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合作就已经不分(内地、香港)了,外界却老在分,我们觉得这不是一回事吗?大家在一起工作就是一个团队。好莱坞影片的导演大多不是美国的,吴宇森去拍过,刘伟强去拍过,陈可辛也去拍过。没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早过时了。”
  最终出来的《建军大业》让黄建新感觉自己没有看错。他评价说刘伟强将《建军大业》的电影语言拍得非常现代化、非常新,“语境模式决定了电影的现代性,过去的电影总把感谢谁挂在嘴上。这种固定的语境模式,年轻人已经不接受了。现在电影里一讲大道理,观众就要出戏。我们现在所有讲道理的戏,都改用情节来表现。”

  近年与香港导演的合作,让黄建新触动最大的是香港影人的学习精神,“香港导演在他们的职业生涯里,永远在面对来自市场的挑战。他们永远要使自己电影的语言发生新的变化,以跟观众建立更密切的叙述关系。这一点,他们比内地导演走得更快,因为他们始终为生存而奋斗。此外,一个好的剧本是可以由任何一个导演完成的,不是说一定要你出生、生长在这儿才能完成的。”
  电影筹备过程中,黄建新跟刘伟强比划了一尺多高的样子说:“我已经看这么多的史料了。”而刘伟强导演则说他看了十倍。黄建新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我这已经几百万字了,十倍是多少?可想而知。这是一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所以他能拍得好。”
  据悉,刘伟强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研究史料。黄建新也透露:“开拍之前有一天,我、韩三平跟导演讨论一个细节时,导演得意地晃着腿对我说: 你这个时间记错了 。我想怎么可能,上网一搜,发现我真记错了。”
  让黄建新佩服刘伟强的另外一点是刘伟强对这个戏有新鲜感,“他找得非常准,我经常找不准,这就是他拍这部电影的优势。”
  《建军大业》一开篇就讲上海“四·一二”蒋介石“清党”,这让黄建新觉得“厉害”:“1927年那个时候国家分成三个政府,所以周恩来对国民党军官斯烈说: 一个国家三个政府,你告诉我这是孙中山先生原来的想法吗? 南昌起义中起义的国民党军队,加上毛泽东创立的军队,两个合起来才是真正的中國工农红军。这么复杂的事情,刘伟强导演用故事的手法讲清楚,这是非常了不得的,而且电影拍得好看。”
  《建军大业》过审很困难?否!“三部片中这部改动最少”
  黄建新认为,相比于《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刘伟强的《建军大业》有更强的故事性,“因为它有核心事件,导演坚持的一点是要虚构一个人物。一开始看南昌起义的故事,我看过四本《八一风暴》,他看过六本,发现故事里始终不能完成对立面。如今,有了周一围演的那个虚构的人物,南昌起义的故事就活了,在更大的意义上保证了一部故事片的核心和它的氛围。”
  如此重大题材的影片,过审容易吗?黄建新说,《建军大业》是三部戏里改动最少的,只有个别的台词被要求修改。黄建新说:“跟我从前拍的电影相比,我说这都不算什么,所以还算顺利。”
  起用年轻演员演领袖是一种挑战?是!“最初是想找35岁至40岁的演员”
  观众对于《建军大业》的一大质疑就是片中用了大量的年轻演员。这些所谓“小鲜肉”能演领袖吗?黄建新说,当初导演向他提“我想要更年轻的演员”这个要求时,他脑子里其实懵了一下。
  黄建新透露,演员人选一开始准备的方案是找更成熟一些的演员——从35岁到40岁之间,他们表演更有把握,观众也更能接受,“但是导演跟我说了一句话,一下子把我说服了。他说,青春是无法表演的。我说: 那你们导演选演员团队,就把准备工作做好 。导演就让剧组把那些历史人物20年代时的照片全都贴到墙上,我们两人在那儿看,发现原来那些起义元勋都这么帅。按现在的说法,全是小鲜肉,气质非凡。”
  之后,黄建新又把现在年轻演员未修饰过的照片贴在墙上,“每个角色都有五个备选。导演做了一轮选择,我们就开始向演员发邀请——导演发,我也发,三平导演也发,于冬总裁也发。得到的回馈特别好。我觉得跟这个题材有关系,对任何一个演员来说,表演一个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都是有魅力的。在剧组里蒋介石这个角色只有三天的戏,但是需要演员把头发推成光头。周一围跟我透露,霍建华正好是光头。我于是打电话问霍建华说你在哪里,我们想请你演蒋先生。他说真的吗?好。他正好在演清朝的戏,头发剃光了,刚好长了一点点,特别的合适。所以,这次选角很顺利。”
  导演偏爱饰演叶挺的欧豪?否!“主要是想拍出 战神 叶挺的精气神”
  《建军大业》有54位主演,累计动员2.5万人次参与拍摄,拍摄时间四个半月,71个工作日,创下了近十年来华语片新纪录。对于年轻演员的表现,黄建新十分认可,“拍戏前导演说要军训,所有人都准时来到八一训练场。那两天三十八、九度,有两个人中暑了。我们的电影是有预算的,全组的休息房车只有五辆,但是演员们没有人提任何需求,五辆车中有一辆是我和刘伟强导演的。我们当时说如果大家有一些挤,导演组的房车欢迎大家来,结果也没有一个人来。这是一个好的团队,一心一意为把这部电影拍好。所有的演员,我们都觉得很好。我们也听到一些关于替身、抠像等不敬业的传闻,但这个组都没有。相反,由于现场拍摄过于剧烈,欧豪和梁大维两人都拍吐了。即使这样,导演说不能用替身,必须自己演。所以,他们吐了后歇一会儿,接着再来。”   众多角色中,欧豪扮演的叶挺戏份不少。有记者笑称可以看出导演对欧豪充满了爱。刘伟强说:“年轻人就要磨炼,他才25岁。我看见这些年轻演员就觉得,他们都是我们电影的新希望。不论在香港在内地,我们要对他们好一些,因为他们真的是我们的未来。他们拍这部电影很辛苦,不能用替身,台词要念好才来,要不然就会被骂。这是我们要训练他们的东西,你拍戏要拿出拍戏的精神出来,真的要努力。”
  黄建新解释说,导演想在片中拍出叶挺这个“战神”的精氣神,“叶挺在传说中是很厉害的军人,有一点儿像巴顿将军,子弹躲着他走。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年轻演员的成长,可以让演员的内心都能够充分展示。”

  我们的主旋律电影与美国相比差距不小?是!“我们只能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
  黄建新,第五代著名导演,曾执导《黑炮事件》、《站直啰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求求你表扬我》等作品。近年来却以监制身份监制了众多影片,其中有和香港导演合作的主旋律片,有和年轻导演合作的《万万没想到》、《择天记》等等。今年暑期档,他监制的影片就有《建军大业》、《我是马布里》等。做了十几年监制,黄建新表示,工业化是商业片也是主旋律片的基础,而工业化的进步要依赖于中国年轻的电影人。
  美国的主旋律片可以让国人热泪盈眶、去全世界拿票房,中国的主旋律电影应该怎么拍?在黄建新看来,这里面有文化不同、角度不同的原因,但归根结底是中国电影工业与世界一流电影工业的差距问题。虽然中国影人已经在努力追赶,但是,“我们只能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没有办法一天完成超英赶美”。
  黄建新告诉北青报记者,不久前他去英国,接待的人说喜欢中国电影,“我问他喜欢哪部?他回答说《英雄》。美国也有超过80%的人喜欢这部电影。《英雄》在国外高到不可想象,国内却是另外一个评价,这就是角度的问题。他们也跟我说,《变形金刚5》在北美不好。但在中国的票房高达15亿。可见电影审美的多元化。”
  黄建新认为,市场对中国电影专业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家看完《建军大业》,会觉得这一次的战争场面超过以往。其实,我们的这个团队不是一直以来拍战争片的团队,这是他们不停学习、总结经验提供新手法的结果。我们国家拍摄战争片最传统的团队就是八一厂团队,这一次导演说希望由一支新的团队完成他的美学追求。因为方法不一样,可能结果不一样,所以我们在片中看到差不多200个炸点,视觉冲击力强。我相信,观众对这些东西的肯定,也是对中国战争片进步的肯定。”
  大家抱怨中国电影很正常?是!“以前是自己跟自己比,现在是跟全世界比”
  谈及大家对中国电影的抱怨比较多,黄建新觉得特别正常——毕竟中国电影与全世界最优秀的商业片或文艺片都差距不小,但他还是希望大家相信中国电影,相信中国最年轻的电影人,给中国电影一点时间,“中国进入电影的工业时代才十年,我们有丰富的故事资源。西方人常常到东方找题材,因为原创的东西已经不够了,这是互补的过程。电影越来越国际化,没有办法切断来看。比如说多少年前大家对中国电影印象非常好,那个时候大家看的都是国产片,一年20部互相比较;90年代开放的时候,美国片开始跟亚洲片比;现在则更开放,中国跟全世界最优秀的电影比。所以大家要公平,要看到中国电影的进步。”
  中国电影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影响其发展的最大掣肘就是浮躁和急功近利。黄建新建议,中国影人除了发展想法和团结用功,还需要实打实地付出,“美国做一部电影花三年,后期都要一年多,但我们常常只用几个月。而且我们的技术还没有人家好。资本要求缩短回收期本身就不符合基本工业准则。按好莱坞的说法,一个看得过去的CG镜头要17层,这样专业的观众才不会发现破绽,但中国大部分电影都只做7层。所以,现在观众看了那么多美国电影,回头看中国电影,自然就觉得中国电影怎么是这样?!”
其他文献
腾讯公司创始人,OICQ的设计者马化腾有一个梦想:希望大家在名片上再多加一个项目:OICQ号码。如今这也许已经不再只是一个梦想了。  ——2000年天极网  某网站贪得无厌,没有它不染指的领域,没有它不想做的产品,这样下去物极必反,与全网为敌,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2010年新浪网总编老沉  从2004年到2014年这11年间,腾讯两个主要经营指标每年平均增长都是两位数,有些年份增长甚至超过5
Jaime Escalante,1930年出生,玻利维亚人,移居美国后,在洛杉矶加菲尔德中学Garfield执教。  这所中学以南美移民子女为主,学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但是Jaime通过创造性教学方法和巨大热情,使学生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成绩在加州名列前茅。  事迹被拍成电影《为人师表 Stand and Deliver》,施瓦辛格亲自拜访;  入选美国国家教师名人堂北美最佳老师、杰斐逊奖、自由精
如果问你,为什么德国GDP总量不如日本?  你大概会分析出很多原因,但如果只能选择一点,我会指向那个最简单但常被忽视的因素——人口。  德国人口0.82亿,日本人口1.27亿,相差超过50%。因此人均德国更高,而总量日本更大。  当我们拿中国这种人口超级大国与别国相比时,总会注意人的因素,但对比两个直觉上差不多的经济体时,却容易忘记这一点。其实,人是永远的关键。  同样,为什么浙江GDP总量不如山
不出所有人的预料,《战狼2》票房成功突破50亿,吴京可谓一战封神。与此同时,很多人也在讨论,吴京能否接过成龙和李连杰“功夫巨星”的衣钵?吴京将来能否跟成龙、李连杰的成就比肩?吴京能否成为成龙和李连杰一样的人物?面对这些问题,笔者倒是想问一句,为啥非要把吴京跟成龙和李连杰相比呢?为什么非要吴京做成龙第二或者李连杰第二呢?  诚然,李连杰和成龙都是中国功夫电影历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任何一个走功夫电影路
当哲学家思考时,他们常忘记自己的身体,特别是进食时身体里累积的东西。然而,在思想与肚子之间,存在着由类同和互证编就的复杂网络,而这会被错误地忽略:如果不喜欢生章鱼,第欧根尼会是文明和文明实践的敌人吗?如果《社会契约论》作者卢梭的日常食谱里只有奶制品,他会赞颂朴素的饮食吗?萨特的噩梦充斥着螃蟹,他难道没有终其一生在理论上憎恶甲壳动物吗?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翁弗雷所著的《哲学家的肚子》中,考察了第欧
中国青年的全球意义和作用不断凸显,他们最敬仰的财富偶像是扎克伯格等新富,他们喜欢共享单车、共享健身等互联网创造的新文化及消费。这些新消费价钱不一定高但足够时尚,与他们倾向的小众趣味、文艺设计一致。他们更富有、更自由、更自信,他们的某些习惯与观点倾向可能也会反过来影响部分西方观察者及西方年轻人。  中国原来那种靠劳动致富、靠生产积累挣钱的观念,在他们这一代年轻人身上彻底改变了。出生于1992年及以后
杨澜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们常常只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事实。赌场里只传出谁中了大彩的消息,更多人输得倾家荡产却鲜有耳闻。同样,我们喜欢聚焦于某些人物的成功并将之神化,而不太在意成功之前之后的许多失败经历。”从主持人跨身商界,杨澜用实际行动书写了自己内心的追求。  失败也是一种选项  我的女儿先是在一所公立小学读书,然后在北京的国际学校上中学。有一次我在餐桌上问她两种学校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同,她想了想
据统计,银联二维码正式推出仅十多天,活动期间,就有50家银行持卡人选择了用自己发卡银行的App二维码支付。同时,京东、美团、万达等作为线上主流支付入口,也有较多客户体验了银联二维码支付。银联钱包作为银联二维码交易的App入口之一,活动期间新增用户环比增长402%;除银联二维码外,包括Apple Pay、Samsung Pay、Huawei Pay、Mi Pay等各类手机Pay在内的NFC云闪付,日
陈越光有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的头衔,做过《中国残疾人》、《中国农民》、《中国市场经济报》、《科技中国》主编和《东方》杂志编委会主任;创办了《世纪中国》网站,还做过电视,文化创意项目和出版社。做什么什么成是他的特点。因为学识、智慧和思辨能力,越光身上带有极强的磁场。近年来,身为敦和基金会执行理事长、秘书长陈越光更是在慈善公益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光明大道。  夯实根基助推公益发展  成立于2012年5月1
投身公益十余年,不遗余力献爱心  如今蒋雯丽投身参与公益事业十余年,在地方的多个角落,不遗余力地浸透着自己的爱心。她不仅是中国第一位女性义务防艾宣传员,同时担当着“结核病防治”、“精神卫生”、“道路交通安全”、“关爱女孩行动”等等公益事业宣传大使。在此期间,蒋雯丽出版过《雯丽谈艾滋》、拍过电影《最爱》,参加过无数大大小小的宣传活动。并提议顾长卫导演,拍摄了纪录片《在一起》,通过艺术化表现形式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