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的延伸,起着巩固新知识的积极作用,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一种方式。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反馈小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教学中,批改作业、评定等级几乎由教师包办,呈现的评价方式是单一的“优、良、及格、不及格”等级。学生对教师花大量时间批改后的作业,只看等级,并不加以反思。这主要是因为学生错误地认为。做作业是自己的事,和谐与否是老师的事。与自己不相干,没有形成积极有效的评价与反思意识。新课程提倡评价手段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因此,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呈现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有效性方式,发挥评价的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一、发挥教师评价的激励性
曾经有人赞叹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机会。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体验到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
1,文字语言评价,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在评价作业时,可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巧用评语。如:对学生优秀的作业,我在他的作业上这样写:“你的作业做得真棒!看你的作业就是一种享受”;对作业中出现不同想法的学生,我这样评价:“你的想法太有新意了,老师也没有想到这种做法”;对作业出错的小马虎同学,我这样评价:“你的作业完成得很及时,如果你再耐心的检查一次,你的作业就无可挑剔了”;对作业书写很潦草的学生,我这样评价:“你的作业很正确,如果你的字能写得再工整一些,就更好了”……
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和希望。同时也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习动机。
2,符号语言评价,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评价学生作业时,采用“符号语言评价”的方法。根据学生作业的解答情况进行评价,可以给对题打“√”,对于错题,用点、圈等符号表示。对于优秀的作业和有进步的作业,老师给予激励性的符号,如小红旗、小五角星、小动物等;对于低年级学生,采取贴有意义的卡通画或画大拇指等方式进行鼓励。还可用不同的面部表情表示等级,笑脸表示“优”,无表情的脸表示“良”,生气的脸表示“及格”等。
学生为了能得到老师的符号激励,作业时就特别的认真。做完作业总是反复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体现学生评价的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改变作业的评价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作业批改,使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变得自信。
(1)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教师把作业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自我评价的过程当成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负责、学会自我调控的过程。如采用星级评定方式:作业正确率高、书写认真的得三颗☆;作业正确率高、但书写不够认真的只能得二颗☆或一颗☆;为了鼓励差生、培养尖子生。又规定作业有错、但能及时更正的也可得一个☆;作业时做到一题多解、方法巧妙的还可多奖一颗☆。学生自我评价后交回教师检查核定。当学生奖到的☆满五十颗,就在班中得到表扬。
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自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方法掌握的程度作一个反思,从中找出不足,明确整改的方向。
(21同伴评价,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竞争意识。
在评价作业时,应注意创设机会,让学生互相评价作业。同样也可以采用星级评定,学生互相评价后交回教师检查核定。互评作业,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批改中吸取别的同学好的解题方法,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防重蹈覆辙,还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调动家长评价的积极性
家长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因此可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架起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在作业评价过程中,要求学生把作业本送给家长看,让学生和家长把对老师的建议和要求及时写在作业本上,做到教师、学生、家长互动,使作业本成为老师、学生、家长互动对话的渠道,共同的话题就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样,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评价,而是主动地进行自我评价,加上家长的参与,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水平上升至一个新的档次,学生的评价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发挥教师评价的激励性
曾经有人赞叹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机会。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体验到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
1,文字语言评价,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在评价作业时,可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巧用评语。如:对学生优秀的作业,我在他的作业上这样写:“你的作业做得真棒!看你的作业就是一种享受”;对作业中出现不同想法的学生,我这样评价:“你的想法太有新意了,老师也没有想到这种做法”;对作业出错的小马虎同学,我这样评价:“你的作业完成得很及时,如果你再耐心的检查一次,你的作业就无可挑剔了”;对作业书写很潦草的学生,我这样评价:“你的作业很正确,如果你的字能写得再工整一些,就更好了”……
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和希望。同时也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习动机。
2,符号语言评价,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评价学生作业时,采用“符号语言评价”的方法。根据学生作业的解答情况进行评价,可以给对题打“√”,对于错题,用点、圈等符号表示。对于优秀的作业和有进步的作业,老师给予激励性的符号,如小红旗、小五角星、小动物等;对于低年级学生,采取贴有意义的卡通画或画大拇指等方式进行鼓励。还可用不同的面部表情表示等级,笑脸表示“优”,无表情的脸表示“良”,生气的脸表示“及格”等。
学生为了能得到老师的符号激励,作业时就特别的认真。做完作业总是反复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体现学生评价的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改变作业的评价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作业批改,使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变得自信。
(1)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教师把作业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自我评价的过程当成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负责、学会自我调控的过程。如采用星级评定方式:作业正确率高、书写认真的得三颗☆;作业正确率高、但书写不够认真的只能得二颗☆或一颗☆;为了鼓励差生、培养尖子生。又规定作业有错、但能及时更正的也可得一个☆;作业时做到一题多解、方法巧妙的还可多奖一颗☆。学生自我评价后交回教师检查核定。当学生奖到的☆满五十颗,就在班中得到表扬。
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自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方法掌握的程度作一个反思,从中找出不足,明确整改的方向。
(21同伴评价,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竞争意识。
在评价作业时,应注意创设机会,让学生互相评价作业。同样也可以采用星级评定,学生互相评价后交回教师检查核定。互评作业,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批改中吸取别的同学好的解题方法,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防重蹈覆辙,还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调动家长评价的积极性
家长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因此可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架起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在作业评价过程中,要求学生把作业本送给家长看,让学生和家长把对老师的建议和要求及时写在作业本上,做到教师、学生、家长互动,使作业本成为老师、学生、家长互动对话的渠道,共同的话题就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样,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评价,而是主动地进行自我评价,加上家长的参与,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水平上升至一个新的档次,学生的评价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