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coo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能力对于一个学生来讲是不能忽视的基础能力。很多教师在潜意识中认为,这一能力应该在语文或者英语类的科目中进行培养,由此造成了教学思想上的误差。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的个人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生能够在这门课程中初步形成“三观”,并改变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的态度。教材中存在一些指向性的材料,需要学生主动理解,为此,教师应重视在这一学科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引导学生高效地掌握这门课程。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阅读能力;培养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知识都是能够在生活中用到的。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在课上应该训练他们在短时间内浏览一段材料,并形成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通过短暂的浏览,学生能够对教材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和重新编排,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材料中的信息,同时能够对这一段文字产生深刻的理解。这些都需要学生在课上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为此,本文通过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提升班级成员的阅览水平。
   一、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教材
   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在长期的练习中总结出规律,为此,老师在前期的教学过程中,先带领学生感受教材中的材料,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理解能力。例如,在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中,可以先介绍我们国家的一些基本政治制度。在介绍公民之前,首先回顾上一个单元中介绍的宪法,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它约束着每一个公民的行为。那什么是公民呢?同学们算不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并翻阅到第一小节,浏览其中的材料,之后请回答,公民的范围是什么?公民意味着什么?在课上请班级成员带着问题去阅览材料,能够在无形中告诉他们这一小节的重点内容有哪些,让他们在阅览中能够较为明确地找到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将材料进行简要的概括。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后,学生明白了公民的具体含义,之后再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学习之前,先请他们思考,自己享受着哪些权利,同时应该承担什么样的义务呢?在思考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能够主动翻阅课本,寻找相关答案,在这样的带动作用中,他们能够逐渐形成独立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1]。
   二、引导学生独立总结教材中的知识点
   在六年级的教材中,重点知识大多以图文的形式存在,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只是重点关注了图片,而忽略了其他片段中的文字,这就导致在总结知识点的时候出现了不全面的情况。为了改善学生遗漏重要内容的情况,提高阅读水平,老师决定在课上通过建立思维导图,加强他们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例如,在“学会尊重”这一小节中,教材中列举了很多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能够体会到的例子,教师可以先利用这些例子讲述尊重到底是什么。之后在黑板上列出框架,首先列出总标题,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尊重,分标题先是尊重自己,之后是尊重他人,接下来再从两个分标题中补充相应的内容。在这样的框架中,可以引导班级成员主动补充框架中的空白部分。尊重体现在不同的方面,不仅是行为,还有语言。其次请学生独立翻开教材,并整体把握这一小节的知识,将这一幅思维导图填写完整。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将自己关注的内容,从图片中的对话逐渐转移到文字中,并通过总结的方式提升他们的归纳水平,很多人在浏览课本的时候并不认真,一些重要的语段他们只是扫一眼就跳过了,根本不进行思考。建立思维导图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让他们意识到课本中的重点知识,同时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览水平,提高他们的总结能力,并通过思维导图将教材中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2]。
   三、共同探究教材中的重要信息
   在教材中存在一些开放性的讨论内容,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要让学生快速找到文章中的关键信息,还要将这些关键性的内容整合成自己可以利用的知识。阅读水平能够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综合实力,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在课上开展探究类型的活动,既锻炼班级成员的理解能力,又让他们探究教材中给出的结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相同的问题。例如,在“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这一节中,可以通过辩论的形式,探究科技究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在资料的准备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材中选取自己想要利用的资料,也可以从互联网中筛选相关的内容辅助辩论。正方是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反方则是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通过辩论的形式,能够锻炼学生阅览资料并将资料进行总结的能力。在双方的辩论中,能够观察到哪一组是做了充分的准备,能够在辩论的时候熟练运用这些资料。在这样的环境中,班级成员能够意识到阅读能力对学习的重要性,从而重视个人水平的提升[3]。
   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存在很多需要学生自主总结的关键信息,阅读水平的提升不能仅仅依托语文这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授课形式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从而让他们主动意识到阅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课上能够主动配合老师完成相应的工作,以此提升个人的综合实力,最终将教材中的文字整合成有效信息并熟练表达。
   参考文献:
   [1]高雅玲.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9(13):72.
   [2]李佩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优化策略探寻[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85-86.
   [3]蔡秀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26-27.
其他文献
摘要:分层教学法是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数学教育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有关的教育学原理及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在数学教育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 数学教育 应用  一、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经过努力得到最优发展。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
期刊
语文课程中的学习人人叫难的首先是作文,其次就是阅读理解部分了。因为这两部分都是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综合能力。但是阅读部分小学生更难理解,更难把握。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抓住“读”字,把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当作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环节,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老师的职责不仅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以人为本,体现“三个一切”的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以如何教为重点,转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如何促进学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课程。为培养学生能认真学习、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热爱劳动,热爱家长,热爱祖国,成为懂科学,懂礼貌的国家小公民,教师就务必要上好每一节《品德与生活》课。但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年少幼稚,从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游戏分化的最初阶段,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都是朦胧的。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创设有
国家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使传统的教学模式搭上了信息时代的列车。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育资源的利用有效缩短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使农村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提高,能担负起新课程的重任。在课堂教学中,加大远程教育的应用力度,实现远程教育教学,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深化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
新的课程改革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来描述课程的目标,近三年江苏高考化学卷充分体现了这一课改目标。近三年试题考查的知识面广,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也在预测之中。2011年全卷难度适中,与2010年试题相比难度有所降低,符合新高考等级考试的要求,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近三年的高考化学试题。   一、命题特点   1、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化学试题的取材大部分是教材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而起步作文教学,是小学生能否写好作文的关键环节,需要慎重对待。作文的起步阶段,是指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看图写话高出一个层次,不少同学觉得坡度陡,无目标,不得法,轻感情,甚至产生畏惧心理,无从下手。许多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思想贫乏、缺少真情实感,甚至还出现模仿例文的千篇一律的作文。这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
幼儿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备特殊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其中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在自我意识与学习动力欠缺方面表现出的问题更为突出,农村学校学生更倾向于学习的生活环境,以及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