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曲调先有情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7nh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三年级习作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习作课有恐惧心理,害怕习作,觉得写作文很难。每次习作课总是绞尽脑汁,东拼西凑出一篇有“骨”无“肉”的干巴之作;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写出让老师和同学都赏心悦目的好作文来。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谈以下两种方法。
  一、“总起分述”段型训练为起点
  所谓“总起分述”段型训练,也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句,进行写话训练。有一次听特级教师贾志敏上写作课,他先在黑板上写一句话,如“今天很冷”,然后要求每个学生用一个词或一段话来表达它的意思,但话里不准出现“冷”字。学生们众说纷纭,一下子说出诸如“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等许多词语,然后贾老师让他们按照“环境、衣着、动态”分别将词语编成三组。最后,贾老师让学生以“今天很冷”为中心句,再分别从一、二、三组里找出词语进行分说。结果99%的学生都能写出一段完整的话。如:“今天很冷。西北风呼呼地刮着,路上的一些小树也被刮断了,小河里结了厚厚的冰,人们都穿上了冬装。小朋友虽然穿上了棉袄、棉鞋,还戴上了手套和围巾,但是仍冻得瑟瑟发抖。”贾老师所教的三年级学生不但把“冷”写具体了,而且言之有序。真是佩服!回来之后,我在自己的习作课上也如法炮制了一回,谁知,我的学生也兴致勃勃,完全没有了平时习作时的畏惧感。如:“今天真热。”学生们先说再写,速度很快。有个学生写道:“今天真热。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着,小树被晒得耷拉着脑袋,小河里的水都快要被太阳公公喝光了。人们都穿上了短衣,有的男人甚至光着上身,尽管这样还是热得满头大汗。知了躲在大树上,不停地叫着‘热死了,热死了’。老人们不敢再摇着蒲扇在大树下乘凉,都躲到家里吹空调去了。”
  《语文课程标准》重点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只要教师指导的方法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出现过的画面并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学生就不会觉得写作文是难事,也就乐于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了。
  二、积累素材是“情动而辞发”的基础
  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学生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取决于他们知识积淀以及生活阅历。因此,我认为作文素材的积累是决定学生自由表达,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热情的关键因素。
  1.引导学生走进书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一定要通过阅读适合他们的各种书籍来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积累作文素材。只有这样,写作文时学生的表达才会丰富起来。因此,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积累写作素材。
  2.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观察丰富多彩的世界,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教会他们观察、思考,激发其表达欲望和写作热情。
  如:学生写《我的星期天》时,我出示画面:星期天,一个孩子做完作业正在看电视,妈妈手举着课外辅导题高高兴兴从外面进来。孩子一看,顿时垂头丧气……我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同桌相互说说自己的星期天是怎么度过的。孩子们在老师设置的这种情境中受到触动,很快进入“角色”,四五分钟后,我在黑板上写下作文题——《我的星期天》。由于跟同学交流时产生了作文的兴奋点,又彼此受到一些启发,学生很容易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正如刘勰在他那篇《文心雕龙》中所说的“情动而辞发”。作文之前就应让学生“情动”,有了表达的愿望,才能从记忆的宝库中找到对应的写作材料,也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3.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是习作的源泉。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就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习作课上,我经常带领学生在校园内观察,让学生现场口头作文。下面是一个学生口述的《我眼中的春天》:春天,下过几场小雨后,小草们伸个懒腰,争先恐后地从泥土里钻出来,在春风中做健美操;四季常青的风景树叶更绿了,仿佛涂了一层润面油,在阳光下,每片叶子上仿佛有一个小精灵在跳跃;树上的小叶儿剛刚冒出头,好像正在跟我们捉迷藏。田野里的麦苗和油菜绿得更可爱了,它们在春风中你挨我挤真是热闹。怪不得农民伯伯们说“春雨贵如油”呢!让学生亲身感受,就如《昭昧詹言》中说的:“诗人感而有思,思而积,积而满,满而作。”作诗如此,作文也是同样的道理。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是语用课程,真正有用的语文知识主要是实践证明的能形成语用能力的言语运用知识。目前,新课程大力倡导“语言文字运用”这个观点,教师们对如何有效落实“语用”做了不同的思考与实践。笔者认为,找准训练点,是提升“语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阅读教学 训练点 语用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首要的核心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
美术课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个技能学科,技能学科还是需要“师父领进门”,然后再看学生们的“个人修行”的,所以,通常教师都会在课堂上多多少少地进行一些示范。但是,当前的状况是,教师不敢轻易示范,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有超强的模仿性,示范过多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式,最终使得学生作品带有强烈的模仿痕迹,这无疑是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折断了他们思想的翅膀。所以,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要把握住示范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适切的课程,让不同基础、不同需求、不同个性的学生得到全面、多元、可持续发展。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突出“四性”:注重针对性,体现主体性,倡导发展性,提高有效性。  【关键词】校本课程 自主建构 心灵成长  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精神,我校积极推进课程设置改革,致力顶层设计,积极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突出“四性”:注重针
摘 要:数学是思维的学科。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往往对数学知识的把握总是停留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却没有质的提升,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深度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善于在课堂上为他们的深度学习搭台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搭台阶  学习分为深度学习与浅度学习两类,通过学习共同体在学习中相互促进知识和元认知发展的学习方法被称为深度学习,学生采用这种方式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数学教师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成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把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智慧型教师。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应朝着教出数学知识型,教出数学趣味型,教出数学品味型,教出数学境界型,教出人文精神型的方向努力。  【关键词】知识型 趣味型 品味型 境界型 人文精神型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数学教师的发展也提
安静,难得的安静。只有壶盖哒哒哒被顶起。铁炉趴在时间里像一只兽。她打开酥油盒,用勺子挖一块酥油放入茶水。茶水里油花浮泛。她掰下白饼,一小块一小块蘸着碗里的油花吃。丈夫一大早就把家里的牛放上山。丈夫是一个老实巴交的男人。他总是倚着土墙,用一把银柄小刀削一块又一块的木头。这些木头被他削成一头牛、一只羊,或一条狗、一只鸟,依次排列在窗台上。女儿们总是为这些木质玩具吵得不可开交。“把你的牛给我。”“不,那
[前情提要]1940年李景阳的大女儿李勋违反族规与青年齐仲澍私奔,性情乖张的小女儿李荃更是瞒着家里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在战争年代,李荃成长为优秀的游击队员,却在一次遭遇战中痛失战友,心中留下永难愈合的伤口。解放前夕,李勋去沈阳寻找失散多年的齐仲澍无果……伤痛和离散让姐妹二人伤心失意,在崭新的时代,她们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敬请关注本期内容。   第三部   1   陈怀宇已经是第三次走进陈家大院了。  
[摘要]复习是巩固知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复习课不是教师机械地炒冷饭,不是简单地将知识重新罗列。有效地复习应由学生在自主梳理中再现知识,并能灵活地加以综合应用。睿智的教师会在复习课中使用一些小技巧,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交流、碰撞思维,而不是机械讲解、封闭练习、题海战术。  [关键词]数学复习课 思维图 展示台 师徒结伴 错题集  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一个不可
[摘要]快乐足球,点燃学生童年梦想;七彩诗歌,点染学生诗意生活;游戏教学,点亮学生幸福生活;志愿服务,点化学生美丽心灵;迷你军训,点绚学生亮丽风采;魅力木偶,点缀艺术人生风采。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坚持走“一校多品,特色办学”之路,拟通过多品齐进,为学生创造更多“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助学生追寻童年之梦,促学校优质发展。  [关键词]特色办学 多品齐进 优质发展  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
一   事情发生在这一天的早上。   丈夫赵大在厨房刷碗,妻子杨宇正拿着抹布擦着刚刚吃完早餐的饭桌。厨房刷碗的流水声和碗与碗相互间的碰撞声隐隐约约地传到了餐厅里来。老婆杨宇嘟囔,刷碗也跟干事儿似的,用那么大的劲儿干啥!你看咱家的碗,让你给弄得没几个像样儿的,不是缺边儿,就是少沿儿。老婆的嘟囔,丈夫赵大是听不见的,即便听见了他也不会说啥。老婆正在怀孕期间,既不能干重活儿,又不能惹她生气。这是赵大在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