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解读与实践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多数人只倾心于认知技能的目标制定和实施,适当涉及能力和方法目标,而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看得可有可无。这种倾向产生的根源在于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思想,以为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重要,难把握。且时效性又不显著。这些做法和认识培养出的是高分低能、人格不完善的学生。是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调查所有一份关于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调查报告。
  由此观之,健全的心理素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竞争意识、接受新知的能力、一定的专业技能是学生所需要的,也是高中教育应加强培养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技能、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过程。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基础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要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那么,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下三维目标是顺利完成新课程标准下教学任务的关键、同时也是教师新的课程观念、教育智慧的体现。对高中物理三维目标理解是:
  
  第一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与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等。
  第二过程、方法目标。在充分理解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应特别重视在过程中获得和应用知识。学习和运用方法;根据物理学的特点。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所应培养的几方面能力。这就是: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这是物理学探索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与此相适应,高中物理应当培养的这三方面能力应与过程、方法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
  第三情感、态度目标。除了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外,还应含有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科技教育中的科学思想教育、科学观念教育、科学态度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科学方法教育;抗挫折教育;科学的人文教育等多角度、全方位的情感、态度教育等。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过程上应当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特别是实现过程、方法目标中,要注意防止把方法和能力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把方法和能力作为知识来讲授。而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更应是贯穿于高中教育教学中,并不是朝夕可得的。所以高中物理三维目标的实现应贯穿以下四个过程:
  第一,在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新课改下的教学课堂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阵地,三者相辅相成,水乳交融,有机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采取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知识、文化得到积累。
  第二,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新课程标准都是以学生的学习基础提出来的,淡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体现出来的。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主动积极的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参与的基础上指导。教师要利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要千方百计拓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适当组织专题性探究活动。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
  第三,在师生的共同实践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实践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使三维目标得以实现。教师要注意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和升华。
  第四,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中实现三维目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非课堂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资源都是按照新课程标准、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设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非课堂教学资源包括图书、报纸、刊物、电视、电影、网络环境、校园文化、社区风俗、文物古迹、自然景观、人文精神、国际国内大事、学生的家庭生活和日常生活都是可供利用的课外学习资源。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的时候,要指导学生采取适当的学习方式,注意个人的情感体验,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在理解和实现三维目标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1、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的过程。
  2、学生情感态度的多样化。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保护和开发学生独特的个人情感体验,让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让学生能够作出自己的评价,能够说出自己的体验。
  3、学生培养目标层次化。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生活阅历、情感倾向、个性特色、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只有实现目标任务多样化,让不同的学生达到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目标要求。学生才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才会对学习充满信心,才能更顺利的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
  三维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整体,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三个侧面。因此,课堂教学应该全面关注三维目标,并将它整合于统一的教学活动过程之中。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课标下初中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法的实践与思考,旨在探讨对学生体育教育与健康学习进行科学全面、公正的评价,以利于正确引导教师教学的方向、调控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全面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法;实践与思考    引言    体育与健康的评价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体育教师作为主要参与者必须明确:新的课堂教学
实验在物理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与科学思维的产物,物理规律是用实验归纳和理论演绎这两种方法发现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实验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传统的教学由于迎合升学的需要,片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少,从而导致动手操作的能力差。1990-1995年间国家教委仪器研究所对一万余名学生进行实验能力测试,结果我国中小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几乎不及格。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根据很多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乐意学。只要乐意学就会有主动性,就能不怕困难的把它学好。兴趣对于学习数学非常重要。数学知识内容多,而且又分成代数、几何、统计等方面知识,有的比较抽象,有的注重计算,有的注重逻辑推理,有的注重应用。因此,要激发并继续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更加困难,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建立数学知识系统结构,提高其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其创新意识的形成,有赖于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设计的内容应当包括:总体教学思路,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步骤,检测和评估等方面。  关键词:新理念;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新
摘要:本文从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习惯培养、多元智能的借鉴与培育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提高课堂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有效性:良好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师生互动:多元智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才能学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