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县的茶园很多,清明前夕,大班有好几个孩子告诉我去采茶了。强强就跟着外婆、妈妈一起采过茶叶。一次,他想让妈妈拿钱买零食,妈妈对他说:“要用钱,自己采茶叶挣。”果然,孩子就跟着妈妈专心采茶,几天下来挣了近百元。孩子很快乐,很有成就感。
从这件事上,我看到了孩子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主动付出努力的专注与坚持。我相信,这样的经历会让孩子体会到挣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付出才有收获,平时就不会没有节制地向家长要这要那。于是,我就在班里开展了“亲子采茶”系列活动,希望让孩子体会劳动挣钱的不易,体会父母的辛劳与付出,同时培养孩子的耐力。当然,采茶活动还可以让孩子认识家乡,了解茶的一些知识,培养对家乡的认同感。
如何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呢?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活动的价值。设计活动方案时,我们发现,活动前的准备往往会决定活动的成败,同时准备活动本身也隐藏着很多教育价值。于是,我们把亲子采茶设计成一个系列小主题活动。
活动前准备
我们仔细分析亲子采茶活动需要的各种条件,将准备活动设计成3次集体活动。
准备1:采茶带什么
很多家长习惯于帮孩子做准备工作,这次我们请家长站在孩子的身后协助孩子自己做准备。
我们事先组织了一次集体活动,让孩子们观看茶农采茶的图片,仔细观看茶农的装扮,思考采茶要准备哪些东西。孩子们先想到要准备防晒物品和装茶工具,我们又追问口渴了怎么办,孩子们于是想到要带上饮用水。活动后,我们留给孩子们的家庭作业就是:向家长说清楚要准备的三样物品,自己将物品提前打包好。
准备2:怎样做文明的采茶者
考虑孩子们到了茶园肯定会很兴奋,我就提出一个问题:“怎样做,茶园老板才欢迎我们去采茶?”
没想到孩子们还挺明白的,主动回答“不摘树枝”“不丢垃圾”……我追问:“茶园没有垃圾桶,我们的垃圾怎么办?”子墨第一个回答:“把垃圾藏在茶树下面。”隽宏紧接着更正:“把垃圾桶带去。”我继续追问:“要是忘了带垃圾桶,怎么办?”小雪回答得很周到:“先把垃圾放在包里,到有垃圾桶的地方再拿出来。”奥奥给了第二种解决方案:“把垃圾放在装茶叶的篮子里,采完茶后再把垃圾捡出来。”我问孩子们:“谁的方法好?”孩子们一起回答:“小雪的好。”我又问为什么子墨的方法不好,孩子们告诉我,即便把垃圾藏在茶树下,老板最后还是会发现的,而且丢在树底下更难打扫。
准备3:怎么正确采茶
虽然一部分孩子已经有了采茶经验,但是大多数孩子没有采过茶。我给孩子们看了强强妈妈拍的采茶照片,又请强强和有经验的孩子介绍,孩子们知道了一定要采嫩芽,不能摘老叶子。
专心采茶乐趣多
顶着烈日采茶是很辛苦的,我们希望孩子们能迁移经验,知道父母挣钱同样辛苦。于是,我们把“体验采茶的辛苦,感受父母挣钱的不易”作为此次活动的重要目标。
我们把采茶的时间定为一个小时:时间太短,孩子们无法体验到劳动的辛苦;时间太长,也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需要。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们与茶园老板提前联系,按当地的标准工资支付给孩子和家长。当孩子们听老师说要去上班挣钱时非常兴奋,而且希望自己能挣很多钱,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討论:怎样采茶才能挣到更多的钱
我发现孩子们对挣钱很感兴趣,就利用挣钱话题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做到专心和坚持。
我问:“怎样才能挣很多钱呢?”孩子们回答:“采很多的茶叶。”
我又问:“怎样才能采很多茶叶呢?”逸杰一下子就回答:“专心采茶,不玩耍。” 当我问累了怎么办时,一瑾马上接过话:“累了要坚持。”我又问:“茶园可能会跑来鸡、鸭子,路边还会有水牛,有的小朋友很想看,怎么办?”馨逸大声说:“采完茶再看。”
虽然个别孩子的经验不能代替全体,但至少在大多数孩子的心里留下了一点印记。
社会实践活动:亲子采茶
到了茶园,漫山遍野的茶叶感染了所有人,包括孩子们,大家拿上工具,都迫不及待地走进茶园采茶。
佳妹的妈妈是有经验的茶农,看见其他家长和孩子们采的茶叶,马上向我反映:茶叶不合格,老板不给工钱。
原来,没有经验的我和许多家长、孩子一样,只知道摘嫩芽,不知道只能摘最嫩的一片牙尖,我们采的都是两片嫩芽。
佳妹妈妈把标准的茶叶端给大家看,在茶园里走动着给大家讲解、示范。好多孩子开始主动向家长、老师学习,在互相帮助下,大家都知道了该怎样采茶。
坚持一个小时的劳动是非常考验耐力的。家长们的专注也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孩子们大多都非常投入。
但半个小时后,两三个孩子有些坚持不住,跑来和我说话、照相。我和家长们便提醒孩子们一心一意采茶。
很多孩子主动把茶叶给我看。我说:“呀,你采这么多,真能干,再加油。”
在我和家长的鼓励下,很多孩子继续坚持采茶。由于天气不热,没出太阳,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随着我的一声“下班啦”,孩子、家长陆续离开茶园。
这时,我发现地上有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子,没人注意到,于是就问:“地上有个瓶子,怎么办?”家长和孩子都没人说话。我又问:“老板看我们乱丢垃圾,会不喜欢我们的,下次就不会欢迎我们采茶了。谁有办法?”子誉主动说:“老师,我拿去丢垃圾桶。”孩子淳朴可爱的话语让我感动,也感染了其他家长和孩子。
孩子们和家们长最后把茶叶集中起来。经老板称重量,最后付给我们88元钱。
在购物和分享中体会劳动的快乐
只有让孩子学习自己支配钱,才能深切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于是,我们和家长商量后一致决定让孩子自己来选择怎样花钱。孩子们都说,到超市买好吃的。
考虑到怎样购买物品、到超市该注意些什么等等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教育价值,我们于是开展了延伸活动——购物和分享。 提前谈话:做超市的文明客人
到了超市,孩子首先要学会管着自己,遵守超市的规则。我问孩子们:“我们那么多人进超市,该注意什么呢?”子墨说:“不能把超市的东西弄坏。”逸杰说:“没有付钱不能拆开吃。”一瑾还想了个办法:“请一个小朋友帮助另一个小朋友,一起去买东西,互相提醒。”
现场活动:跟着组长去购物
一方面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为了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我们采取分组活动的形式。
一开始,孩子们只顾选物,没有注意到购物筐随意摆放已经影响到工作人员和其他顾客的进出。我提示了一下,孩子们马上把多余的购物筐收了起来。
问题又来了,88元钱究竟能买多少商品?孩子们大多没有经验,挑选了一大堆食品。曉璇很有购物的经验,劝说大家把多余的东西还回去。我们让八个组长去分头返还商品。组长们发现把东西放回原处并不简单,很考验记忆力、观察力。当菲菲找不到方便面放在哪里,萱萱主动帮助。
无论孩子们怎样找,仍然有些物品放不回去,怎们办?我没有马上帮助孩子,而是鼓励孩子们继续想办法。孩子们说请超市的阿姨帮忙。我鼓励孩子们礼貌地询问阿姨。大方的宏宏主动问了,内向的瑞熙在老师的鼓励下也问了。最后,所有的剩余物品都归还到货架上。
分享食品:考验组长
与收银员阿姨道别,感谢了一路护送的其他老师,我们回到了班里,接下来就要看孩子们究竟能不能公平地分配零食。其实,之前一些老师和好心的收银员,也提醒过我们买一些好分配的零食。但我们没有干涉孩子们,只给组长们提了一个要求:要公平分配零食,大家都吃得一样多。我们相信不管什么样的食物,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方法。如果组长独自分享或者占便宜,相信孩子们有能力解决。
事实上,组长们有的把零食放在中间,方便所有人取;有的按照顺序轮流发放。当组长在打开零食袋时,大家就耐心地等待。整个分享现场有条不紊。
公平分享劳动果实的确很考验组长,也很考验组员,彼此都需要自我约束。公平是相对的,现实中所有的物品都不能做到绝对公平。但我相信孩子们有能力、有自信、会沟通,不必用成人的想法去干预,而应该支持孩子们在现实世界中学会处置好公平问题,既敢于争取,又有肚量包容。
家园沟通保驾护航
活动前,有家长就提出担心:“老师,你的时间安排是否能改在上午,如果出太阳,孩子能不能坚持?”
这让我思考:只有家长清楚、认可活动带给孩子的价值,才能配合、支持活动,才能心中有数地引导、支持孩子,而不是简单地陪同,甚至是过度地保护。
于是,在活动前,我们把活动流程、活动目标及家长注意事项都上传到班级QQ群里,让所有家长了解。很多家长看完后都积极主动地表示愿意参与,但由于缺乏经验,不知如何配合。于是,我们把家长工作落实到细节中。
比如,我们提示家长,采茶时尽量让孩子自己挎篮子、背水。
又如,我们把采茶时间定为一小时,一些家长刚开始不认可,觉得时间太长。我们就给家长讲解:如果采茶时间过短,孩子可能只有好玩的感觉,无法体会挣钱的辛苦,也无法培养耐力。对于个别体力弱的孩子,家长可以多一些鼓励、支持。对活动目标有了正确的认识后,家长们一进入茶园,就为孩子做榜样,专心采茶,没有家长互相聊天,也没有家长走动参观。孩子表现得不专注时,家长们都在用自己的方法鼓励孩子。
星辰妈妈在事后的调查表中写道:“没想到孩子居然能坚持50分钟,大大超越了平时的表现,看来,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要多多鼓励孩子,减少批评。”
菲菲妈妈也感慨:“我的孩子虽然没有别的孩子坚持的时间长,但是今天是她坚持的时间最长的一次。”
在家园互动中,我们常常感慨家长的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法不当,苦恼于如何向家长宣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其实,亲子活动是很好的家园共育、家长宣传的载体。在具体的活动里,让家长明白要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更容易被家长接纳采用。
从这件事上,我看到了孩子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主动付出努力的专注与坚持。我相信,这样的经历会让孩子体会到挣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付出才有收获,平时就不会没有节制地向家长要这要那。于是,我就在班里开展了“亲子采茶”系列活动,希望让孩子体会劳动挣钱的不易,体会父母的辛劳与付出,同时培养孩子的耐力。当然,采茶活动还可以让孩子认识家乡,了解茶的一些知识,培养对家乡的认同感。
如何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呢?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活动的价值。设计活动方案时,我们发现,活动前的准备往往会决定活动的成败,同时准备活动本身也隐藏着很多教育价值。于是,我们把亲子采茶设计成一个系列小主题活动。
活动前准备
我们仔细分析亲子采茶活动需要的各种条件,将准备活动设计成3次集体活动。
准备1:采茶带什么
很多家长习惯于帮孩子做准备工作,这次我们请家长站在孩子的身后协助孩子自己做准备。
我们事先组织了一次集体活动,让孩子们观看茶农采茶的图片,仔细观看茶农的装扮,思考采茶要准备哪些东西。孩子们先想到要准备防晒物品和装茶工具,我们又追问口渴了怎么办,孩子们于是想到要带上饮用水。活动后,我们留给孩子们的家庭作业就是:向家长说清楚要准备的三样物品,自己将物品提前打包好。
准备2:怎样做文明的采茶者
考虑孩子们到了茶园肯定会很兴奋,我就提出一个问题:“怎样做,茶园老板才欢迎我们去采茶?”
没想到孩子们还挺明白的,主动回答“不摘树枝”“不丢垃圾”……我追问:“茶园没有垃圾桶,我们的垃圾怎么办?”子墨第一个回答:“把垃圾藏在茶树下面。”隽宏紧接着更正:“把垃圾桶带去。”我继续追问:“要是忘了带垃圾桶,怎么办?”小雪回答得很周到:“先把垃圾放在包里,到有垃圾桶的地方再拿出来。”奥奥给了第二种解决方案:“把垃圾放在装茶叶的篮子里,采完茶后再把垃圾捡出来。”我问孩子们:“谁的方法好?”孩子们一起回答:“小雪的好。”我又问为什么子墨的方法不好,孩子们告诉我,即便把垃圾藏在茶树下,老板最后还是会发现的,而且丢在树底下更难打扫。
准备3:怎么正确采茶
虽然一部分孩子已经有了采茶经验,但是大多数孩子没有采过茶。我给孩子们看了强强妈妈拍的采茶照片,又请强强和有经验的孩子介绍,孩子们知道了一定要采嫩芽,不能摘老叶子。
专心采茶乐趣多
顶着烈日采茶是很辛苦的,我们希望孩子们能迁移经验,知道父母挣钱同样辛苦。于是,我们把“体验采茶的辛苦,感受父母挣钱的不易”作为此次活动的重要目标。
我们把采茶的时间定为一个小时:时间太短,孩子们无法体验到劳动的辛苦;时间太长,也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需要。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们与茶园老板提前联系,按当地的标准工资支付给孩子和家长。当孩子们听老师说要去上班挣钱时非常兴奋,而且希望自己能挣很多钱,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討论:怎样采茶才能挣到更多的钱
我发现孩子们对挣钱很感兴趣,就利用挣钱话题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做到专心和坚持。
我问:“怎样才能挣很多钱呢?”孩子们回答:“采很多的茶叶。”
我又问:“怎样才能采很多茶叶呢?”逸杰一下子就回答:“专心采茶,不玩耍。” 当我问累了怎么办时,一瑾马上接过话:“累了要坚持。”我又问:“茶园可能会跑来鸡、鸭子,路边还会有水牛,有的小朋友很想看,怎么办?”馨逸大声说:“采完茶再看。”
虽然个别孩子的经验不能代替全体,但至少在大多数孩子的心里留下了一点印记。
社会实践活动:亲子采茶
到了茶园,漫山遍野的茶叶感染了所有人,包括孩子们,大家拿上工具,都迫不及待地走进茶园采茶。
佳妹的妈妈是有经验的茶农,看见其他家长和孩子们采的茶叶,马上向我反映:茶叶不合格,老板不给工钱。
原来,没有经验的我和许多家长、孩子一样,只知道摘嫩芽,不知道只能摘最嫩的一片牙尖,我们采的都是两片嫩芽。
佳妹妈妈把标准的茶叶端给大家看,在茶园里走动着给大家讲解、示范。好多孩子开始主动向家长、老师学习,在互相帮助下,大家都知道了该怎样采茶。
坚持一个小时的劳动是非常考验耐力的。家长们的专注也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孩子们大多都非常投入。
但半个小时后,两三个孩子有些坚持不住,跑来和我说话、照相。我和家长们便提醒孩子们一心一意采茶。
很多孩子主动把茶叶给我看。我说:“呀,你采这么多,真能干,再加油。”
在我和家长的鼓励下,很多孩子继续坚持采茶。由于天气不热,没出太阳,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随着我的一声“下班啦”,孩子、家长陆续离开茶园。
这时,我发现地上有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子,没人注意到,于是就问:“地上有个瓶子,怎么办?”家长和孩子都没人说话。我又问:“老板看我们乱丢垃圾,会不喜欢我们的,下次就不会欢迎我们采茶了。谁有办法?”子誉主动说:“老师,我拿去丢垃圾桶。”孩子淳朴可爱的话语让我感动,也感染了其他家长和孩子。
孩子们和家们长最后把茶叶集中起来。经老板称重量,最后付给我们88元钱。
在购物和分享中体会劳动的快乐
只有让孩子学习自己支配钱,才能深切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于是,我们和家长商量后一致决定让孩子自己来选择怎样花钱。孩子们都说,到超市买好吃的。
考虑到怎样购买物品、到超市该注意些什么等等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教育价值,我们于是开展了延伸活动——购物和分享。 提前谈话:做超市的文明客人
到了超市,孩子首先要学会管着自己,遵守超市的规则。我问孩子们:“我们那么多人进超市,该注意什么呢?”子墨说:“不能把超市的东西弄坏。”逸杰说:“没有付钱不能拆开吃。”一瑾还想了个办法:“请一个小朋友帮助另一个小朋友,一起去买东西,互相提醒。”
现场活动:跟着组长去购物
一方面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为了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我们采取分组活动的形式。
一开始,孩子们只顾选物,没有注意到购物筐随意摆放已经影响到工作人员和其他顾客的进出。我提示了一下,孩子们马上把多余的购物筐收了起来。
问题又来了,88元钱究竟能买多少商品?孩子们大多没有经验,挑选了一大堆食品。曉璇很有购物的经验,劝说大家把多余的东西还回去。我们让八个组长去分头返还商品。组长们发现把东西放回原处并不简单,很考验记忆力、观察力。当菲菲找不到方便面放在哪里,萱萱主动帮助。
无论孩子们怎样找,仍然有些物品放不回去,怎们办?我没有马上帮助孩子,而是鼓励孩子们继续想办法。孩子们说请超市的阿姨帮忙。我鼓励孩子们礼貌地询问阿姨。大方的宏宏主动问了,内向的瑞熙在老师的鼓励下也问了。最后,所有的剩余物品都归还到货架上。
分享食品:考验组长
与收银员阿姨道别,感谢了一路护送的其他老师,我们回到了班里,接下来就要看孩子们究竟能不能公平地分配零食。其实,之前一些老师和好心的收银员,也提醒过我们买一些好分配的零食。但我们没有干涉孩子们,只给组长们提了一个要求:要公平分配零食,大家都吃得一样多。我们相信不管什么样的食物,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方法。如果组长独自分享或者占便宜,相信孩子们有能力解决。
事实上,组长们有的把零食放在中间,方便所有人取;有的按照顺序轮流发放。当组长在打开零食袋时,大家就耐心地等待。整个分享现场有条不紊。
公平分享劳动果实的确很考验组长,也很考验组员,彼此都需要自我约束。公平是相对的,现实中所有的物品都不能做到绝对公平。但我相信孩子们有能力、有自信、会沟通,不必用成人的想法去干预,而应该支持孩子们在现实世界中学会处置好公平问题,既敢于争取,又有肚量包容。
家园沟通保驾护航
活动前,有家长就提出担心:“老师,你的时间安排是否能改在上午,如果出太阳,孩子能不能坚持?”
这让我思考:只有家长清楚、认可活动带给孩子的价值,才能配合、支持活动,才能心中有数地引导、支持孩子,而不是简单地陪同,甚至是过度地保护。
于是,在活动前,我们把活动流程、活动目标及家长注意事项都上传到班级QQ群里,让所有家长了解。很多家长看完后都积极主动地表示愿意参与,但由于缺乏经验,不知如何配合。于是,我们把家长工作落实到细节中。
比如,我们提示家长,采茶时尽量让孩子自己挎篮子、背水。
又如,我们把采茶时间定为一小时,一些家长刚开始不认可,觉得时间太长。我们就给家长讲解:如果采茶时间过短,孩子可能只有好玩的感觉,无法体会挣钱的辛苦,也无法培养耐力。对于个别体力弱的孩子,家长可以多一些鼓励、支持。对活动目标有了正确的认识后,家长们一进入茶园,就为孩子做榜样,专心采茶,没有家长互相聊天,也没有家长走动参观。孩子表现得不专注时,家长们都在用自己的方法鼓励孩子。
星辰妈妈在事后的调查表中写道:“没想到孩子居然能坚持50分钟,大大超越了平时的表现,看来,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要多多鼓励孩子,减少批评。”
菲菲妈妈也感慨:“我的孩子虽然没有别的孩子坚持的时间长,但是今天是她坚持的时间最长的一次。”
在家园互动中,我们常常感慨家长的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法不当,苦恼于如何向家长宣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其实,亲子活动是很好的家园共育、家长宣传的载体。在具体的活动里,让家长明白要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更容易被家长接纳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