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心血管疾病的内科护理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f_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究心血管疾病的内科护理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病发原因,并在临床治疗中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心血管疾病诱因的预防与治疗以及内科护理干预,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结论:通过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相应的内科护理,以及及时有效地预防措施,可以较好的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复发率,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同时提高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内科护理;疗效
  心血管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主要包括血管(微血管、静脉、动脉)、心脏,又可细分为慢性与急性,发病通常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心血管疾病之间都有着相似的病人、病发过程,治疗方式也较为相似。冠心病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解释,但大多数人都认为它与体内的脂质代谢紊乱有关。现将我院收治的2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诱因分析以及内科护理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200例,女性80例,男性120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61岁。其中30例伴有糖尿病,60例有过心肌梗塞病史,95例有过心绞痛病史,200例患者都没有家族遗传疾病史。
  1.2 方法
  事先对200例冠心病患者实行问卷调查,了解冠心病的诱发原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如合理用药知识、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疾病知识、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等;对冠心病患者实行系统的内科护理以及心理护理。
  2 结果
  通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患者的各种健康常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对诱发冠心病的原因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而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给予的相应预防及治疗措施,以及实行的系统科学的心理护理及内科护理干预,较好的控制了患者冠心病的复发率,也最大限度上的降低了冠心病的死亡率。
  3 讨论
  3.1 心血管疾病的诱因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其临床主要表现是:疲劳、眩晕、心悸、晕厥、呼吸困难、紫绀等。很多人都认为,高血压或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近年来的很多研究都表明,中国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等的发病率已经达到8%以上。因而,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及诊断不容忽视[1]。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心血管疾病的诱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大量的临床数据显示,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胆固醇升高所致,饱和脂肪酸的增多会加速血小板的活性与血栓的形成,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最终诱发心血管疾病。第二,情绪的大波动或者是突然增加的運动量有可能会诱发心血管疾病。问卷调查中,有42%(84/200)的患者在发病之前都曾有过较为激烈的情绪波动,而35%(70/200)的患者在发病之前都曾有过较为急速的运动。第三,气候的变化也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因素之一。在天气发生较大的变化,如天气回暖时,很多老年人的户外活动会有所增加,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关系,运动量应循序渐进的增加,万不可突然增加运动量,打破由静到动的平衡点。问卷调查显示,有18%(36/200)的老年患者是由于在天气回暖的春季突然增加的运动量而诱发心血管疾病[2]。
  3.2 针对心血管疾病诱因的预防性措施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第一,对于胆固醇较高的患者,应尽可能减少他们胆固醇的摄入量,尽量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第二,经由对于老年人户外活动的介绍,尽量使老年人患者尽量将运动控制在自己身体可承受的范围内,活动量的增加也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运动量力而行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第三,对于具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要把他们的日常活动量控制在他们的身体可承受范围之内,最大程度上避免有大量的运动或者突然增加运动量,同时也要避免突然产生激烈的情绪,以免加速疾病进程。
  3.3 内科护理
  3.3.1 护理人员要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大小便情况,详细记录患者每日的排尿量,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依照规律的周期进行观察与统计患者的心律、心率变化,为医生诊断病情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3.3.2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用最亲切温柔的态度与最关切贴心的语言去关心患者、鼓励患者,消除患者的心里疑虑,让患者自觉自愿的、以最积极主动的态度配合治疗,树立起对抗病魔的自信心,增加或者的康复率。
  3.3.3 要密切关注患者钠盐的摄入量,尽可能给他们选择低钠、无盐或者是少盐的饮食,防止增加高血压等病的发病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加患者的健康常识,帮助患者改善原本不良的饮食习惯,适量控制他们的活动量,增加他们的休息时间,纠正他们作息规律,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药物帮助他们增加睡眠。
  3.3.4 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要保持患者病房的干燥与空气流通,时常给患者换洗床单等床上物品,确保病房空气清新,使患者能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心情与心态去接受康复治疗[3]。
  3.3.5 通过给患者讲解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知识,增加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了解,熟知心血管疾病的现状、诱发病因、并发症以及相关的自我护理方式等,使患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进行自我护理甚至自我救治,降低患者的并发率与死亡率,最大限度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率[4-5]。
  3.4 结语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给予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实行相应的内科护理及心理护理,同时进行健康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以及给予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较好的控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同时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梅仙.浅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19):21-22.
  [2] 肖艳,苏懿.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和节气规律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08):89.
  [3] 曹渺平.提升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路径[J].科技创新导报,2009(14):42-43.
  [4] 梁敏.在实施健康教育中护士长如何发挥作用[J].价值工程,2011(31):57-58.
  [5] 邓小珍.人性化护理重要性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31-32.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切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子宫切除的患者96例进行分析研究,均进行腹腔镜下切除手术,做好术前的充分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以及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针对并发症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此组患者经治疗后手术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腹腔镜下切术的患者做好相关的术前与术后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两组PANSS评分、NOSIE评分、PSP评分差异显著(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营造良好的环境医院病房布局要合理,病房环境要干净整洁,保证
期刊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实际的外科手术治疗调查,指出在良好的心理护理下,能够缓解病人在外科手术前后的焦虑情况,疏导其心理。方法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中对外科手术的影响。结果调查发现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手术进行的比较顺利,恢复也比较快,患者对手术也没有产生过多的抵触心理;而没有进行心理护理的患者有很大一部分对手术产生了抵触心理。结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的重要措施。本次论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