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子的单身女人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碰到中学女同学甲,大家寒暄几句,我自然而然问了个蠢问题:结婚了吧?
  甲是中学时代的校花,面貌姣好,身材修长,毕业后又在银行这种稳定的单位工作,我能想象当年她一定极其受欢迎,是那种婆婆妈妈都喜欢追着要介绍男朋友的女孩。
  但真的没结,她笑眯眯地告诉我,现在一个人,前两年刚买了套房子,自己住。
  房子买得离单位很近,中间是她爸妈的住处,每天下班后,晃到父母家,吃完晚饭,再走路回家,正好消消食。
  房子很大,135平方米的三室两厅,她一个人当然住不过来,空关了一个房间,书房也不怎么用,平常只在客厅和卧室里住。
  她的同事在旁边打趣,你这么大的房子,找个人合租多好。甲断然否决:那怎么行?一个人住着多自在。
  新闻说城市单身女性正在成为购房主力,我想了想,周围但凡没结婚的,超过三十岁的女人,都买了房子。或大或小,或远或近,总之要有一套房在手上。
  买房,要比找个合适的男人结婚容易多了。
  另一个女朋友乙,曾经在几年前,卖掉市区一套小公寓,买下城郊一套复式。当时打算开始自由职业,之后觉得房子太大有点空荡荡的,找了一个男性朋友来合租。
  男方是个理想主义者,所以没有房,一直致力于各种公益事业、环保事业。
  他俩的故事,很多人以为会顺理成章顺水推舟,既然住在一起,应该很快就在一起了吧。
  乙住楼上,有单独卧室和洗手间。男人住楼下,经常在厨房做饭,洗衣服的时候顺手把房东的衣服扔进去。
  乙住了一段时间后,把自己那一层也给出租了,拿着行李搬出去重新找了套一个人住的小公寓。
  不是男租客有什么問题,是她实在无法忍受对方在自己家里出出进进,经常问她要不要一起吃饭,要不要一起散步,要不要一起看电影。
  乙勉强自己去了几次后,发现一起打发时间是个错误的决定,本来她的高强度工作可以短时间内完成,但有了这些不必要的行动后,乙不得不经常深夜加班。
  有朋友听到乙的抱怨,很吃惊,说:他在追求你啊,你看不出来吗?
  乙想了想:或许是这样,但如果跟他结婚,还要生孩子,心烦学区房的事,也不能天南海北随便去哪儿出差,拉起箱子就走。
  为什么要做出这种改变呢?
  乙琢磨了一下,或许是男方还不够有魅力,不值得她付出这样的牺牲。
  她一个人住之后,又可以随便把吃完的碗放在洗手池里,从浴室光溜溜走到房间,一星期不洗衣服。习惯了一个人住,再挤进来一个人,哪儿哪儿都觉得别扭。如果万一结婚了呢?甲和乙都是这么想的,房子的事情无所谓,她们不需要在男人的房子上加名字,也不强制他们买房,如果愿意的话,跟她一起住也不是不行。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有房子的女人,是纯粹的为了爱情而活的女人。
  我母亲听说中学同学的近况后,忽然说,手上倒是有这样一个男人呢,35岁,刚刚在上海买了房,要求就是找一个自己也有房的上海女人。
  男人怎么还不明白呢?女人买房,不是为了跟你们势均力敌,完全是为了不像男人一样,一提到结婚,满身都是算计。
其他文献
[相关链接][●][?][●][?]  1850年8月18日,我的夫人告诉我,巴尔扎克先生快死了,我急忙赶去看他。  匆匆吃罢晚饭,我乘出租马车赶到巴尔扎克先生住的博戎区福蒂内林阴大街14号。我按了门铃,没有人来开门,我又按了一次铃。门打开了,一个女仆手持蜡烛出现在我面前。  “先生有何贵干?”女仆问,她在哭泣。  我通报姓名后被领进一楼的客厅。客厅壁炉对面的一个托架上,放着大卫雕刻的巴尔扎克硕大
期刊
庭石菖又名草菖蒲,花开正盛.淡紫色,白色,这花虽说插上一两棵不怎么显眼,但是要是院中千万棵花,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一齐开放,那绿色的底子,浮现着紫色和白色的花纹,美得就像
期刊
我们小时候学散文,当时老师说散文“形散而神聚”。我觉得爱情也是这样,形散而神聚。我们可能在不同的教室上课,但我心里有你,你心里有我。我们各自笔记上记下来的东西,各自听到看到的趣闻和伤心事,我们会一起分享。这个就是形散而神聚。我们可能在各干各的事情,但是空气当中有一种我们的共振,只有非常非常敏感的人才能感觉到我们的这种共振,这就是不同的身体,同一个灵魂。  我由此想到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他在二战中
期刊
国家标准GB/T15769-1995《电影技术术语》发布实施迄今已10余年了。该标准对应于国际标准ISO4246:1984《电影技术词汇》,但与ISO4246:1984为非等效对应关系。ISO/TC36电影技
这个世界脾气特别古怪,你必须凝视它,它才会把大门打开,让你看到它里头的风景。如果你不凝视它,它的大门就永远是紧闭着的,你什么也看不见。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这双眼睛这一辈子其实只做两个动作:一个叫扫视,一个叫凝视。  你的作文为什么写不好?原因很简单,你没有凝视这个世界,你只完成了第一个动作,没有完成或者说没有很好地完成第二个动作。  我给你们讲一个作家,他的名字叫契诃夫,我看了
期刊
春天来了,万物都在蠢蠢欲动,是一个适合大吃一顿的季节。每当气温一回升,我的胃也和上升的温度一样,发出嗷嗷的叫唤,好像它在提醒我:该吃点好的了!  笋:  笋是极具灵气的食物,无根无缘,拔节而生,看似清高,但其实有一种非常禁忌的美。试想一下,当你含羞带露地买来几棵嫩得出水的春笋,和爱人一起徒手剥新笋。这岂不是一场漫长而雅致的浪漫?  买一段上好的肋排,泡上几朵香菇,和这最鲜嫩的春笋一起炖上一小时,笋
期刊
在新加坡从事幼教工作的琳达回国度假,跟我探讨育儿问題。“我发现中国父母有个特别不好的习惯,喜欢吹捧孩子。”“前天我去商场,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自己吃了一小碗饭,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简直像看到地球之光一样,围着说‘你真棒’。这么大的孩子自己吃饭,难道不是他的本分?”  作为在“打击、贬低教育”环境里成长的一代,我们太明白“肯定教育”的重要,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勇敢,不要受跟我们一样的苦。  但正如琳达
期刊
去年初春,苏州。我要去沧浪亭,到乌鹊桥边,鞠躬问一位老太太:沧浪亭怎么走?  老太太揚手画个圈翘个兰花指,说前头走,穿过100医院就到了。  我道谢,走了几步,方向错了,老太太喝住我,叹口气,很自然地,又一个兰花指:不是格,那边厢!  ——我觉得,苏州的烟水气,真是举手投足间,就出来哉……  先前午间,朋友请我在十全街吃三虾面。边吃着,朋友边说:苏州现在饮食新创业不易,说比起常州无锡,苏州人不太吃
期刊
江湖传闻,说很多年前,有一次网易的丁磊觉得干公司太累了,就想把网易卖掉算了。然后有一个朋友就问他,你卖掉之后,你就有钱了,你会去干啥呢?丁磊说,我再做一家公司。  那人就说了,你这手头不就有一家公司吗?据说当时丁磊恍然大悟,然后就一直咬牙坚持把网易做到现在,还很不错。  你看,这是一个有趣的悖论,在我们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  我们干一件事,往往是为了摆脱这件事、了结这件事。但是摆脱之后,又发现,我
期刊
马上要跨年了,宋一平还没想好给女朋友送什么礼物。前几天圣诞节,他送礼物给女朋友,不知怎么,她就生气了。送礼物之前,他特意和几个哥们儿商量一下。哥们儿叹了口气:“你知道你为什么没有女朋友吗?送口红吧,限量版,可以刻字的那种,把女朋友的名字刻上去,突出一种定制感。”刻全名有点怪、幼稚,宋一平灵机一动:“不如就刻个姓吧。”  圣诞节当天,女朋友打开盒子,一盒粉饼,上面刻着巨大的“车”字。忘了说,宋一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