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目标之一和显著特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可以改变传统的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促使其采用一些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的彻底转变。本文是作者在优化学习方式的课题研究中的一些体会如下:
一、更新教学理念是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首先就要变革教师传统教学观,让教师树立起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其次要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强调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幫助学生设计好自己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促进评价内化等。
二、激发思维的教学方法是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
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目的和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因素,是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在整个教学中激发思维的教学理念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激"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发"的关键,为此"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才能把提高学生素质落实到实处,从而真正达到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1.自学中激趣:教师先编写好有趣的提纲,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提纲”的要求初步阅读教材,教师对学生阅读作具体指导。学生在初步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对练习作初步尝试,做到动眼、动脑、动手。教师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作适当的评价激励。
2.共学中辩论:学生完成自学工作后,师生之间已有了沟通的共同基础,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提纲”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关于“多变的价格”的教学过程中,我先设计了“某企业扭亏为盈”的实例,并提出了以下问题:①如果你是该企业的领导,你打算采取哪些扭亏为盈的措施?②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对以上措施分析说明?我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结合老师所提供的材料,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分组讨论。然后由各小组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和学生展开辩论。在此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和激励。这样,通过提问、讨论、辨论、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
三、细化教学过程是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保证
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因此,细化教学过程关键问题,对激活学生思维,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维
问题情景是思维的源泉,有问题才能促进学生思考。"一堂独具引力的课堂,其精彩性、艺术性必然是从课堂的导入开始下功夫。课堂导入,或讲故事、事例导入,或话案例导入,或事实报道导入等。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设置情境,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手,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和教师归纳总结升华的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创设情景这一环节,能紧紧围绕情境刺激产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促使学生将自己融入课堂,充分发挥主体性,在交流中激发学生们的认知矛盾与冲突,激励他们的心智,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
(二)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优化问题情境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比如,在总结"商品、货币、价格、价值规律"的关系时,在教师列举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时激发学生疑惑,引导学生分析以下问题:①、从2元店、仓储式商店的经营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②、从电器、电脑市场价格的变化说明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③、针对市场上伪劣、假冒商品说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状态,推动其创新与探索精神。由于问题的设计有一定的梯度和跨度,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能活跃思维,并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去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关系,使"课堂"变成"学堂","教学"变成"导学","学会"变为"会学"。
(三)联系社会热点、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向社会实践延伸
时政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对时政课的学习不能单纯为记忆而记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理解、分析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比如,在学完了“国家宏观调控”后,提出:房地产价格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特点的结论,并且让学生提出解决的方法如:价格政策,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又如,在学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后,让学生从身边发生的事件、电视和报纸获得信息中,找到与课本知识点的结合点,进一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如食品安全事件等。
总之,在现代教学程理念下,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本着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精神,帮助学生更新学习理念,不断促进和改变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只有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学会求知,使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李冰霖《渗透新课标 迎接新课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初探》
[3]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刘新春 关于数学学习方式的思考《数学通报》2002.11
[5]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一、更新教学理念是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首先就要变革教师传统教学观,让教师树立起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其次要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强调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幫助学生设计好自己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促进评价内化等。
二、激发思维的教学方法是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
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目的和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因素,是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在整个教学中激发思维的教学理念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激"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发"的关键,为此"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才能把提高学生素质落实到实处,从而真正达到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1.自学中激趣:教师先编写好有趣的提纲,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提纲”的要求初步阅读教材,教师对学生阅读作具体指导。学生在初步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对练习作初步尝试,做到动眼、动脑、动手。教师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作适当的评价激励。
2.共学中辩论:学生完成自学工作后,师生之间已有了沟通的共同基础,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提纲”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关于“多变的价格”的教学过程中,我先设计了“某企业扭亏为盈”的实例,并提出了以下问题:①如果你是该企业的领导,你打算采取哪些扭亏为盈的措施?②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对以上措施分析说明?我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结合老师所提供的材料,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分组讨论。然后由各小组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和学生展开辩论。在此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和激励。这样,通过提问、讨论、辨论、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
三、细化教学过程是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保证
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因此,细化教学过程关键问题,对激活学生思维,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维
问题情景是思维的源泉,有问题才能促进学生思考。"一堂独具引力的课堂,其精彩性、艺术性必然是从课堂的导入开始下功夫。课堂导入,或讲故事、事例导入,或话案例导入,或事实报道导入等。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设置情境,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手,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和教师归纳总结升华的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创设情景这一环节,能紧紧围绕情境刺激产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促使学生将自己融入课堂,充分发挥主体性,在交流中激发学生们的认知矛盾与冲突,激励他们的心智,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
(二)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优化问题情境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比如,在总结"商品、货币、价格、价值规律"的关系时,在教师列举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时激发学生疑惑,引导学生分析以下问题:①、从2元店、仓储式商店的经营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②、从电器、电脑市场价格的变化说明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③、针对市场上伪劣、假冒商品说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状态,推动其创新与探索精神。由于问题的设计有一定的梯度和跨度,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能活跃思维,并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去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关系,使"课堂"变成"学堂","教学"变成"导学","学会"变为"会学"。
(三)联系社会热点、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向社会实践延伸
时政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对时政课的学习不能单纯为记忆而记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理解、分析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比如,在学完了“国家宏观调控”后,提出:房地产价格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特点的结论,并且让学生提出解决的方法如:价格政策,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又如,在学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后,让学生从身边发生的事件、电视和报纸获得信息中,找到与课本知识点的结合点,进一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如食品安全事件等。
总之,在现代教学程理念下,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本着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精神,帮助学生更新学习理念,不断促进和改变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只有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学会求知,使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李冰霖《渗透新课标 迎接新课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初探》
[3]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刘新春 关于数学学习方式的思考《数学通报》2002.11
[5]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