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导数学,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fanglong198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万能王”,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把课堂还给学生,点燃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新课的导入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扬情简洁地导,让生命活力洋溢数学课堂的“魂”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交流、互动和共同促进发展的过程。教师扮演的角色,可以是课堂气氛的调控员。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展示生命活力的课堂园地,教师应该以平等的心态去关爱、信任与尊重每一位学生,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以及求知欲,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课堂大胆地进行有特色的创新,焕发出有声有色、充满生命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如我在“图形的认识”教学时,提问:“小朋友,你文具盒是什么图形?”同学们立即和小伙伴一起用手摸起来,当学生回答出各种说法后,老师再巧妙地导入教学内容,学生们因为既动了手又动了脑,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之中。可见这堂课把学生引进了学习情境,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到了数学知识。
  2.引诱深入地导,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根”
  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立足点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每位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学习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由探究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维和技巧,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而,我们在平时数学教学中要扎根于探究实践活动,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口、眼与手等多种感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增进学生的发展能力。如在9加几的例题“9+5”教学时,事先我未作任何提示,让学生先试着做。学生一般按照9加几的计算方法思考,把5分成1和4,9加1得10,10再加4得14。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会打破“看到9,想到1”的思维定式,虽然5比9小,但分9也比较简便,于是他们把9分成5和4,5加5得10,10再加4得14。为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受“先入为主”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让学生有了足够的考虑时间,有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断喷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当学生学习了9加几的“凑十法”新课后,在巩固练习中的“做一做”,我就设计了一张卡片让学生分别算出得数,然后观察卡片中上下算式的异同,学生们发现上面一排的1加5就是下面算式中的其中一个加数6,于是学生们就知道计算9 6时,可以把6分成1和5。然后我让学生再猜猜卡片的下面算式的和是多少。通过猜想的活动,挖掘出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抓住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强大好奇心,积极地引导学生充满信心地投入对计算规律的探索活动中来。如果上面算式出现1加7,让学生自然猜出下面的算式就是9加8等于17。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握时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通过如此学习,让学生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3.巧妙激趣地导,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源”
   有兴趣的学习能使人不仅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那么,怎样巧导数学课才具有“趣味性”呢?
  (1)悬念激趣。在导课阶段,教师可巧设悬念,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年 月 日”时,在导课时,我首先问:“同学们喜欢侦探吗?你们知道著名的侦探是谁?想不想像福尔摩斯一样帮老师破案?”这样用悬念开场进入课堂,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有利于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创设情境激趣。学生情感的触发,通常与一定的情境密切相关。教师在导课时可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定教学情境,渲染课内气氛,让学生投身于特殊的情境中,深入体验教材含义。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我针对小学生对生日记得清这一特点,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日是怎么过的,家里会来哪些客人,这样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然后说道:“小兔弟弟今天要过生日了,请小朋友看一看,他家来了多少位客人?”此时学生的学习激情高涨,抢着说自己的发现。这时,我立即抓住时机又提问:“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因为这情境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又会提出很多问题,课堂气氛显得很活跃。这样,就为老师继续巧导学生进行后面的数据收集、教学整理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总之,课堂导入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门教学艺术,没有固定的形式。课堂导入方法的运用要因人而异,要因教学内容而异。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导课技艺。巧妙的导课技巧关注到了每个学生成长中的整个生命,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灵性的人,成为生命涌动的主体,这也是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的追求。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王青杰(1970—),男,河南偃师人,河南省偃师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一、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它能营造一种勇于探索、讨论和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方向,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个性才能和个性特点,形成健康积极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它以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作为其研究对象,其最核心的研究方法是抽象法,即把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形象化,把问题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的性质问题,或
一个班级当中,几十个学生,由于个性差异、智力条件、学习意志、道德价值、生活背景等方面的原因,必然存在一个"相对落后"的特殊群体,这个特殊的群体好像一束迟开的"花朵"。如何让
贫困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其思想与行为方面表现出新情况,成为高校辅导员需要面对的新课题。做好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贫困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人生目标的实现,将会起到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素质教育、创新教学的需求,注重从创新策略、创设情境、改进方法、优化过程、链接实践等方面入手,增强政治教学的内在魅力和人文素养,搭建"师生互
摘要: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国民教育、普及教育、发展性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应助每一个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实现个性成长。本文对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谈了四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数学教学;后进生;素质教育    这里的后进生只指学习方面跟不上整体进度的学生。新课程改革并不是要放弃一部分后进生,而是要让他们更好地获得数学知识,学得更轻松,更灵活。我们应以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