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能否降低环境污染

来源 :中国工业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er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中国2005—2015年19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熊彼特创新理论和波特创新驱动理论的框架下,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一步进行了验证。本文结论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平均而言可以降低城市环境污染9%—24%,基于PSM-DID方法的估计结果与上述结论无明显差异。在考虑了2013年后的环境保护政策影响之后,虽然智慧城市降低环境污染的作用有所减弱,但其降污效果依然十分显著。(2)机制验证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通过创新驱动产生技术效应、配置效应和结构效应,进而通过上述三大效应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3)城市规模异质性研究表明,中等规模的智慧城市加剧了环境污染,而大型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减污效应明显,智慧城市降低环境污染的效果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强。(4)城市特征异质性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程度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城市可以显著增强智慧城市的减污效应,且人力资本在智慧城市减污效应的释放中发挥的作用最大。本文对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升级城市建设形态以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活生产环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顺应论是由维索尔伦在1999年出版的《语用学新解》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语用学理论。它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使用者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则
在工程建设中,冲击成孔灌注桩是最普遍的桩基础形式之一。在复杂地层中施工冲孔桩时,常因充盈系数增大而使成本居高不下。由于施工工艺问题,造成缩径、断桩等桩体质量的不稳定;在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质量,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媒体的出现与发展正在改变着大众的休闲娱乐、生活行为方式,也潜濡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等。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贴近学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形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对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有效创建小组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证明外显互动任务在高中语法教学中的有效性。外显互动任务教学是一种帮助学习者提高对目标语言的语法形式或结构的有意识注意,同时,配以真实交际活动练
目的:观察应用中药蒸汽浴治疗肛周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6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住院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坐式中药蒸洗机将痔疮洗液形成喷
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创新的产物,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对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各地都在努力践行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