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中美术教师角色转换

来源 :教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ssml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到今,人们对教师究竟在教学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有过众多的期待,从“传道授业解惑者”到“教师是蜡烛”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再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都是人们对教师崇高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扬和肯定。时至今日,伴随着全球教育改革,我国颁布了新课程标准,站在教学第一线的美术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可以说是迫在眉睫。通过实践,我认为教师的角色转换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由课程知识的灌输者向引导者转变
  
  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成了教育教学的主宰者,学生完全被置于从属地位,这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国内外在育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都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一种激活学生思维的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认知、质疑问难,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究问题的互动过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 “教练” “陪伴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为了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我在教学《我向大师学画画》——米罗这堂网络美术课时,课前,要求孩子们通过网上查询,寻找自己喜欢的绘画大师,初步了解他们的绘画风格,做到心中有数。在上课时,我引导学生着重对其中的一位绘画大师——米罗的绘画风格进行分析和讨论,让他们基本掌握欣赏米罗作品的技能和技巧。随后,学生点击进入米罗的“画廊”(这个网站是自己建立的),激发了他们也想当个“小米罗”的创作欲望。在创作中,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我采用了两种绘画方式:电脑作画和手工绘画,让他们在自己的天地里自由驰骋。
  通过这种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倍增,产生了一些颇有新意的作品。以下5幅作品可见一斑。
  学生手绘作品:
  
  
  三、由课程的复制者向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者转变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空间。千篇一律、异口同声,是创造活动的大忌。应该鼓励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地想象,在思维方法上,应该注意采用与创造性密切相关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等,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触类旁通产生新的思想,促使学生勇于想象,勇于创新。
  想象画教学的难点就是开启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多种手段给学生许多感性认识,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想象,让他们来说说自己的想法。此时要让学生有充分说的自由,教师千万不要说“不可能” “没那回事” “你错了”等否定的词,对那些具有创造性的想法,要大力表扬,让学生觉得这样“异想天开”是对的,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发散性思维的习惯,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地在想象的王国里遨游。
  如:我在教学《未来的房子》时候,学生说了许多他们心中未来的房子:有机器人房子,建在时光隧道里的房子,有能够隐身的房子,在大海中的房子,有的甚至想到了能够折叠的房子……通过学生这样一说,一堂看似普通和平凡的课就显得丰富多彩了,并且具有创造性。
  以下是他们完成的部分作品:
  
  
  四、由知识的传递者向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转变
  
  多年以来,教师总是认为自己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任务是教会学生文化知识。其实不然,教师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教书育人,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应走出一条适合于学生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道路。因此,教师要把教学不断置于自我反思之中,通过反思,寻求自身发展的新途径。面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要求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切实开展行动研究,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一个埋头画画的人,充其量不过是“画匠”,一个只知道低头教书的人不过是一个“教书匠”。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是书本知识的二传手,而是要把美术教学的全过程当作一个创造过程去研究,走一条学习——教学——科研三结合之路,使教师变成真正的研究者。
   在以后美术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师要善于研究和观察学生,不断探索教学规律,以学生为中心,从他们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出发,大力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的氛围,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促进自身不断成长。
  (责任编辑:李之宣)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引入农业,其过程中大量化肥和农药的滥用导致农产品污染目前日益严重。特别是农药的使用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使用剧毒农药、随意增加用量和次数、使用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既然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堂的实践性就应该受到重视和尊重。或许是受机械训练的毒害太深,以至于到目前许多语文教师都谈“练”色变。   语文的实践,是从语言的实践开始的。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就语言的学习而论,离开一定量的实践,根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意识淡薄、轻视语言教学的情况可以说仍然相当普遍。语文教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加强语言教学,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只有切切实实地“咀嚼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才能“嚼出味、品出意、习得法”;才能真正地实现阅读教学的目的,提高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得意;得言;教学实效  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要立足工具,又要弘扬人文;既要得
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前提,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是人的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财富。  关键词:学习;养成;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学生应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定计划、定
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教育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
“儿童是种子,母语是土壤,教师是阳光和水,阅读是提供优质土壤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种子在土壤中孕育,在阳光和水的滋润下成长。”这是窦桂梅老师在给湖南省长沙市语文骨干教师讲座时的慷慨陈词,她的讲座题为《读经典书,做有根人》。窦老师对当代儿童母语和文学素养的缺失忧心忡忡,她制订了清华附小学生阅读目标手册,编印了校本阅读教材,她要带领孩子们“养成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为他们构筑一个温馨、实在的语言成长
目的研究分析抗感染以外因素对肺炎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对1例肺炎患者进行抗感染以外因素的分析,并实施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总结该类治疗的有效方法。结果抗感染以外因素包
记得T·S·艾略特说过,诗歌代表着一个民族最精细的感受与智慧。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称为《诗》。在孔子的眼中,《诗》是具有多种社会意义和教育作用的教材。他认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论语 ·为政》)孔子并称他的教育工作是“ 兴于《诗》”(论语 ·泰伯)。他说过一段话:“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关于“兴”的内涵,尽管历来说
越冬大棚番茄是本地区的一大高效益农业产业。选用优良品种,采用钢架大棚,高温闷棚处理,四膜覆盖越冬的高效益栽培技术,取得了番茄生产的品质优,产量高,效益好的成效;为番茄的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