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试大纲明确指出:“试题材料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考察学生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近年来,高考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已逐步趋向稳定,应用问题已成为高考的必考题型.应用问题逐步向着社会化、多元化、综合化方向发展;题型结构由一道解答题演变成了一个应用题组,大、小题均有分布;解答题的难度逐步趋向平稳,难点逐步前移,即体现在理解题意,建立数学模型上;试题的叙述方式已由单一趋于多样,文字、图形和图表表现灵活多变;试题的背景已由社会热点问题逐步转向社会实际的各个方面.纵观近两年的全国高考试题:2010年理科试题从比较民房屋顶面积的题11,到网络传递信息量的题12,再到立足市场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和优化生态环境的题21;2011年理科试题从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题12,到注重环境保护,发展城市汽车的规划设计的题20.……直到2012年 的应用问题,这些试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热点问题,灵活新颖,强调数学教育的基础性、现实性和大众性,重视素质教育与高考的兼容性,逐步淡化了数学单一学科化的特点,在数学知识与民众的生产、生活及其它各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全文查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