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以审美为核心目标,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情景创设为手段,注重对二年级学生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强调音乐实践等教学理念;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组合有关歌曲的音像素材和图片,多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施与探索,从音乐背景入手,指导学生循序渐进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教学分析及目标设定
在音乐课程中贯彻综合原则,以音乐各要素为主线,学生的一切活动都立足在音乐中进行并完成,把音乐与语言、文化、演奏等其他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音乐,开阔学生的视野。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安排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使教学方法趣味化和游戏化。
教学分析 第七课《小花雀》为“”五种节奏的综合运用,为节奏要素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从音乐力度和速度方面对音乐的表现作更进一步的感知。音高要素为巩固1、2、3、5、6五声音阶。二声部合唱的简易练习,对合唱的训练和学习进行了铺垫,也巩固1、3、5三个音的音高观念。
教学目标 学唱《小花雀》;学习并掌握新的节奏型“”;在合唱练习片段中进一步巩固1、3、5三个音的音高观念。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指导学生用优美活泼的歌声演唱《小花雀》,学习前16后8节奏,感受歌曲二声部合唱效果,培养学生学会从音乐力度和速度方面对音乐的表现作更进一步的感知。在方法与过程方面,用童谣导入,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歌曲中出现的六种节奏。感受二声部合唱,培养学生关注歌唱中与他人的合作意识。指导学生用优美、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歌曲的学习,掌握新的节奏,复习和巩固已学节奏和1、3、5三个音的音高观念。感受小花雀活泼可爱的形象,在让学生喜爱小花雀,模范小花雀,用童真去表现小花雀。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准备 重点是掌握“”节奏型,从音乐力度和速度方面对音乐的表现作更进一步的感知。难点是识谱演唱全曲,即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小花雀》。提前准备好课件、钢琴、卡片、碰铃、双响筒、低音木琴。
教学过程一:游戏互动
师:我们来玩个游戏吧,名叫“小耳朵,灵不灵”。它们只会唱三个音,听听是哪三个音?(边敲音条,边随老师轻声唱:)设计意图:巩固音高概念,让孩子们认真听,轻声唱。
师:我今天带来一首童谣,想听听吗?我就念一次,就一遍机会,看谁最先记住童谣。(听完后)能记住吗?你们听得认真,我奖励你们,再来一遍。要认真听啊!(课件打出童谣,老师双响筒伴奏,边敲边念)设计意图:以童谣的方式引出歌曲,既生动又有趣,为歌曲中出现的新节奏学习进行铺垫。
教学过程二:寻找好声音
师:请同学们来念一次童谣,听听老师哪里和你们的不一样。(学生念读童谣)你们真棒。这个有同学念的和老师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节奏。来,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听音条,打手号,我们来唱唱。(学生照做后)换个音条,能唱出来吗?设计意图:巧妙的运用音条,让枯燥的节奏学习瞬间变有趣,学生随音条演唱1、3、5既能掌握节奏有能巩固音准,为二声部演唱和歌曲演唱做好准备。
师:你们真棒!我加大难度,有信心接受挑战吗?看谁能把这段节奏,边念边拍?设计意图:从新节奏过渡到原来学习过的五种节奏,通过读拍节奏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的节奏要素,为演唱好歌曲做准备。
师:不念,我们再来一次!(学生轻声拍节奏,老师哼唱《小花雀》歌词)这首童谣是几拍子呢的?谁能拍出二拍子的强弱规律呢?(学生拍二拍子强弱规律,老师哼唱《小花雀》全曲歌词)设计意图:老师分别两次巧妙地融入学生,无形中将歌曲旋律带入,为他们配上歌曲,用这种自然的方式引出歌曲。
师:听到小鸟的叫声了吗?生:斯可乐。师:斯可乐由哪三个音构成呢?生:1(do)、3(mi)、5(sol)。师:我们先唱唱这三个音。①学生唱第一段旋律,老师唱第二段旋律;②学生唱第二段旋律,老师唱第一段旋律;③将学生分为两个声部,演唱曲谱;④我们再唱唱斯可乐;⑤我们轻声唱。设计意图: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学习,时刻提醒学生的倾听意识,培养学生从小关注歌唱中与他人的合作意识,为今后的合唱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师:原来这是从达翰尔族飞来的小花雀,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吧!①(老师弹歌谱)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琴声,轻声的模唱。②(老师再弹一次)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琴声,轻轻唱。③(老师三弹歌谱)和老师一起来唱歌谱吧!设计意图:识谱演唱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一定要在课堂中始终贯穿,老师不仅要耐心指导,更要积极鼓励他们多进行识谱演唱,巩固音乐技能,增长音乐素养。
师:你们能唱唱歌词吗?听范唱,并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花雀?(学生照做后)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师:老师觉得小花雀很厉害?你认为呢?从歌词哪里告诉你小花雀很棒?要赞美小花雀,你该怎么唱呢?师:我们怎样能把这首歌唱的更好听呢?有没有建议?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发挥学生想象,大胆进行第二度创作;情绪和力度的变化,可以把音乐表现得更加丰满动人,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三:创意空间,加入乐器
师:你们唱的开心,我忍不住想画画了。欢迎吗?我们来合作。你们唱,我来画。你们唱得好,我就画得好;你们唱不好,我就画不好。设计意图:简笔画的设计是为记忆歌词而服务的,简单又实用,孩子们参与热情高,既能唱好歌,还能唱不厌。
师:你们能和我一起来边唱边画吗?我们除了用画画来表现小花雀,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呢?设计意图:前面把歌曲表现很完美,再通过律动的学习,大家边唱边跳,把课堂推向高潮,进一步感受小花雀可爱的魅力,培养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最后,选用碰铃、双响筒、低音木琴等乐器。教师说:“请同学们上来用乐器为我们配乐。”全体同学与老师一起在音乐中演唱,绘画,配乐,律动,在音乐声中结束本堂课。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运用熟识的小乐器为歌曲伴奏,既能锻炼孩子们的动手演奏能力,又能让他们更进一步了解和使用乐器。
课例点评与教学反思
一是寓教于乐。要想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首先老师要多钻研教材,设计活泼有趣的教学环节,带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节课,笔者设计的教学环节衔接紧密,过渡巧妙自然,学生感到很有意思,在简单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就学会歌曲了。二是多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多给他们提供展示能力的机会。课堂上,教师只是引导者,具体环节的实施者是学生,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引导他们向更高更好的目标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歌曲处理的环节,笔者尽量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做出评价,如“这样唱,歌曲表现得好不好听”“你们满不满意”“不够满意的话,要如何改进”等,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自然更有兴趣跟着老师的引导开展下一步活动。三是教学的灵活机动性。教学环节固然需要事先设计好,但具体教学过程不能走“过场”,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如歌曲音准不够理想,可能在这个环节要临时增加处理具体问题的步骤,也要相应缩短其他环节的时间。这节课,在二声部学唱的环节,学生一开始配合的效果不够理想,所以相应地增加了一些时间。在后面歌曲处理环节,由于学生想法较多,又给他们增加了表现时间,因此到最后下课也没有预期完成教学环节。这时,笔者应灵活机动地处理课堂的尾声,做一个简短小结后结束教学。但笔者当时仍仓促地按教学设计走完了流程,以致课堂教学尾声过于凌乱。一个好的音乐教师要具备课堂应急的能力,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中心小学)
教学分析及目标设定
在音乐课程中贯彻综合原则,以音乐各要素为主线,学生的一切活动都立足在音乐中进行并完成,把音乐与语言、文化、演奏等其他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音乐,开阔学生的视野。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安排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使教学方法趣味化和游戏化。
教学分析 第七课《小花雀》为“”五种节奏的综合运用,为节奏要素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从音乐力度和速度方面对音乐的表现作更进一步的感知。音高要素为巩固1、2、3、5、6五声音阶。二声部合唱的简易练习,对合唱的训练和学习进行了铺垫,也巩固1、3、5三个音的音高观念。
教学目标 学唱《小花雀》;学习并掌握新的节奏型“”;在合唱练习片段中进一步巩固1、3、5三个音的音高观念。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指导学生用优美活泼的歌声演唱《小花雀》,学习前16后8节奏,感受歌曲二声部合唱效果,培养学生学会从音乐力度和速度方面对音乐的表现作更进一步的感知。在方法与过程方面,用童谣导入,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歌曲中出现的六种节奏。感受二声部合唱,培养学生关注歌唱中与他人的合作意识。指导学生用优美、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歌曲的学习,掌握新的节奏,复习和巩固已学节奏和1、3、5三个音的音高观念。感受小花雀活泼可爱的形象,在让学生喜爱小花雀,模范小花雀,用童真去表现小花雀。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准备 重点是掌握“”节奏型,从音乐力度和速度方面对音乐的表现作更进一步的感知。难点是识谱演唱全曲,即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小花雀》。提前准备好课件、钢琴、卡片、碰铃、双响筒、低音木琴。
教学过程一:游戏互动
师:我们来玩个游戏吧,名叫“小耳朵,灵不灵”。它们只会唱三个音,听听是哪三个音?(边敲音条,边随老师轻声唱:)设计意图:巩固音高概念,让孩子们认真听,轻声唱。
师:我今天带来一首童谣,想听听吗?我就念一次,就一遍机会,看谁最先记住童谣。(听完后)能记住吗?你们听得认真,我奖励你们,再来一遍。要认真听啊!(课件打出童谣,老师双响筒伴奏,边敲边念)设计意图:以童谣的方式引出歌曲,既生动又有趣,为歌曲中出现的新节奏学习进行铺垫。
教学过程二:寻找好声音
师:请同学们来念一次童谣,听听老师哪里和你们的不一样。(学生念读童谣)你们真棒。这个有同学念的和老师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节奏。来,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听音条,打手号,我们来唱唱。(学生照做后)换个音条,能唱出来吗?设计意图:巧妙的运用音条,让枯燥的节奏学习瞬间变有趣,学生随音条演唱1、3、5既能掌握节奏有能巩固音准,为二声部演唱和歌曲演唱做好准备。
师:你们真棒!我加大难度,有信心接受挑战吗?看谁能把这段节奏,边念边拍?设计意图:从新节奏过渡到原来学习过的五种节奏,通过读拍节奏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的节奏要素,为演唱好歌曲做准备。
师:不念,我们再来一次!(学生轻声拍节奏,老师哼唱《小花雀》歌词)这首童谣是几拍子呢的?谁能拍出二拍子的强弱规律呢?(学生拍二拍子强弱规律,老师哼唱《小花雀》全曲歌词)设计意图:老师分别两次巧妙地融入学生,无形中将歌曲旋律带入,为他们配上歌曲,用这种自然的方式引出歌曲。
师:听到小鸟的叫声了吗?生:斯可乐。师:斯可乐由哪三个音构成呢?生:1(do)、3(mi)、5(sol)。师:我们先唱唱这三个音。①学生唱第一段旋律,老师唱第二段旋律;②学生唱第二段旋律,老师唱第一段旋律;③将学生分为两个声部,演唱曲谱;④我们再唱唱斯可乐;⑤我们轻声唱。设计意图: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学习,时刻提醒学生的倾听意识,培养学生从小关注歌唱中与他人的合作意识,为今后的合唱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师:原来这是从达翰尔族飞来的小花雀,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吧!①(老师弹歌谱)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琴声,轻声的模唱。②(老师再弹一次)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琴声,轻轻唱。③(老师三弹歌谱)和老师一起来唱歌谱吧!设计意图:识谱演唱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一定要在课堂中始终贯穿,老师不仅要耐心指导,更要积极鼓励他们多进行识谱演唱,巩固音乐技能,增长音乐素养。
师:你们能唱唱歌词吗?听范唱,并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花雀?(学生照做后)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师:老师觉得小花雀很厉害?你认为呢?从歌词哪里告诉你小花雀很棒?要赞美小花雀,你该怎么唱呢?师:我们怎样能把这首歌唱的更好听呢?有没有建议?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发挥学生想象,大胆进行第二度创作;情绪和力度的变化,可以把音乐表现得更加丰满动人,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三:创意空间,加入乐器
师:你们唱的开心,我忍不住想画画了。欢迎吗?我们来合作。你们唱,我来画。你们唱得好,我就画得好;你们唱不好,我就画不好。设计意图:简笔画的设计是为记忆歌词而服务的,简单又实用,孩子们参与热情高,既能唱好歌,还能唱不厌。
师:你们能和我一起来边唱边画吗?我们除了用画画来表现小花雀,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呢?设计意图:前面把歌曲表现很完美,再通过律动的学习,大家边唱边跳,把课堂推向高潮,进一步感受小花雀可爱的魅力,培养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最后,选用碰铃、双响筒、低音木琴等乐器。教师说:“请同学们上来用乐器为我们配乐。”全体同学与老师一起在音乐中演唱,绘画,配乐,律动,在音乐声中结束本堂课。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运用熟识的小乐器为歌曲伴奏,既能锻炼孩子们的动手演奏能力,又能让他们更进一步了解和使用乐器。
课例点评与教学反思
一是寓教于乐。要想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首先老师要多钻研教材,设计活泼有趣的教学环节,带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节课,笔者设计的教学环节衔接紧密,过渡巧妙自然,学生感到很有意思,在简单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就学会歌曲了。二是多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多给他们提供展示能力的机会。课堂上,教师只是引导者,具体环节的实施者是学生,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引导他们向更高更好的目标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歌曲处理的环节,笔者尽量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做出评价,如“这样唱,歌曲表现得好不好听”“你们满不满意”“不够满意的话,要如何改进”等,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自然更有兴趣跟着老师的引导开展下一步活动。三是教学的灵活机动性。教学环节固然需要事先设计好,但具体教学过程不能走“过场”,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如歌曲音准不够理想,可能在这个环节要临时增加处理具体问题的步骤,也要相应缩短其他环节的时间。这节课,在二声部学唱的环节,学生一开始配合的效果不够理想,所以相应地增加了一些时间。在后面歌曲处理环节,由于学生想法较多,又给他们增加了表现时间,因此到最后下课也没有预期完成教学环节。这时,笔者应灵活机动地处理课堂的尾声,做一个简短小结后结束教学。但笔者当时仍仓促地按教学设计走完了流程,以致课堂教学尾声过于凌乱。一个好的音乐教师要具备课堂应急的能力,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