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我反思的策略:自我质疑和释疑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95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过程作为思考的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使其更具合理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促进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实现专业成长。由此可见,自我反思是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自觉而努力地提升自我反思的水平和能力。
  本案例记录了我在组织中班下学期社会活动“和好朋友在一起”时,从最初的活动设计,到两次修改活动设计、三次试教以及最后观看活动录像,其间进行四次自我反思的全过程,以期总结自我反思的要点、策略和方法。
  一、自我反思的历程
  (一)活动设计初稿:和好朋友在一起
  活动目标
  1.尝试体验、理解他人的心情。
  2.学习一些关心别人的方法。
  活动准备
  故事《贝贝伤心了》。
  活动过程
  1.故事《贝贝伤心了》。
  2.讨论:好朋友伤心时,你可以怎么做;好朋友生气了,你可以怎么办。
  3.幼儿分组表演关心和帮助朋友的语言和行为。
  4.总结和提升。
  自我反思一
  我对活动设计的思考是:班上幼儿对“好朋友”有初步体验,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以此我确立了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幼儿感知“好朋友”的含义。但是,中班幼儿对好朋友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相互交换玩具、合作游戏这一层面上,缺乏相关的情绪情感体验。为此,我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又翻阅了相关心理学的著作,了解到中班幼儿能初步意识到自身的情绪体验,而人的情绪情感具有共通性。所以,我希望通过幼儿对自身情绪体验的感知,向他人身上延伸,从而初步学习如何理解、关心、帮助他人。
  撰写出活动方案后,我先在想象中实施了活动设计,发现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活动是根据故事就事论事,方式刻板、生硬,既缺乏吸引幼儿兴趣的亮点。又未能体现我班幼儿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后,我认识到,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由于我没有考虑中班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他们很难直接用语言去表述或讨论友谊这类情感话题。
  那么,如何改进活动设计呢?通过翻阅心理学著作,我得到一个启示,中班幼儿较难用语言表达他人的内心情感,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因此,我以“高兴、生气、伤心”三个夸张的表情面具替换故事,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不同的表情表达了人不同的心情,通过表情可以了解人的心情。活动前,我还在教室环境中设置了“情绪娃娃拼贴图”,让幼儿在平时的玩玩、贴贴中了解常见表情与相关心情的关系,为活动积累经验。
  分析:通常,自我反思是在教师组织教育活动之后,但我的第一次反思是在实施活动之前,我称之为“意识性反思”,即对活动的设计进行自我质疑和自我释疑。此时的反思步骤为:第一步,首先通过对问题“活动要走向何处”的质疑,明确了活动的方向:其次,通过对问题“这次活动要促进幼儿哪些具体能力的发展或行为习惯的培养”的质疑,明确了活动的具体目标。第二步,不急于实施,而是反复地审视活动的设计初稿。根据以往经验,我预测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设计了相应的防范策略,撰写活动设计的二稿。
  (二)活动设计二稿
  在活动环节1中用依次出现笑、哭、生气三张表情脸谱替换故事《贝贝伤心了》,幼儿讲述脸谱的表情、猜测原因。其他内容同设计初稿。
  自我反思二
  三个表情面具的导入在活动中引起了幼儿强烈的兴趣,并支持他们积极地参与后续关于情绪的讨论与体验。
  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谈论“朋友伤心时怎么办”时,没有任何辅助材料,只是依赖师幼之间的对话,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形式单调乏味。此时,幼儿由几个表情面具激发的高涨情绪直落峰谷。怎么办?我思考是否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给幼儿一些具体的支持,如用图片呈现“安慰、擦眼泪、一起玩”等表现关心和帮助朋友的言行和方法,为讨论的深入提供具体媒介。
  分析:这是对第一次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我称之为“思索性反思”,即面对教学活动中突出的问题,进行自我质疑和自我释疑,并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具象的方法图作为幼儿讨论的媒介。
  (三)活动设计三稿
  在环节2中讨论“好朋友伤心(生气)时,你怎样帮助他”时,教师跟随幼儿的讨论即时出示方法图,如安慰、陪玩、擦眼泪等。其他内容同设计二稿。
  自我反思三
  “帮助朋友”方法的图片达到了预期目的,不仅有效地维持了幼儿谈论的积极性,还启迪了幼儿的思维,提出了“陪他说悄悄话、抱抱他、给他说笑话”等更多帮助朋友的方法。
  但在这次试教活动中,又发现了三个新问题。其一,目标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其二,在环节l幼儿借助三个表情面具认识了相应表情:高兴、伤心、生气,在环节2讨论“好朋友伤心时,你怎么办”时,幼儿常常走题谈论朋友高兴或生气时自己关心、帮助朋友的方法。我又一次查阅了心理学方面的著作,得知中班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具有完整性和连贯性。也就是说,引导幼儿认识了一种表情后,应该接着组织幼儿讨论,帮助幼儿学习关心具有这种表情朋友的行为和方法。因此,我将活动设计修改为高兴、生气和伤心三个表情单元。每个表情单元的教学层次为“这是什么表情一猜猜他为什么会有这种表情一朋友有了这种表情你应该怎么办”。然后再进入下一个表情单元;其三,在幼儿的情绪分享环节中,缺乏教师的参与、互动。教师对自己情绪的剖析,不仅能引起幼儿的共鸣,还会帮助幼儿加深对他人情绪的认同和理解。
  分析:我把对第二次试教活动的反思称为“修正性反思”,寓意是完善活动设计的细节。通过对第二次试教活动出现问题的质疑,我发现了活动环节设计割裂了幼儿对事物认知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因而提出了调整策略:一个表情的学习内容组合为一个认知单元。   (四)活动设计四稿
  活动目标
  1.借助对自身情绪的体验,初步认识好朋友高兴、伤心和生气时的心情。
  2.学习一些关心、帮助好朋友的行为和方法。
  活动过程
  1.出示面具“高兴”,讨论高兴时的内心体验和高兴的原因,好朋友高兴时自己怎么办。
  2.出示面具“伤心”,讨论伤心时的内心体验和伤心原因。好朋友伤心时自己怎么办。(出示方法图“安慰、陪玩、擦眼泪”引导讨论的深入)
  3.出示面具“生气”,讨论生气时的内心体验和生气的原因,好朋生气时自己怎么办。(方法同讨论“伤心”)
  自我反思四
  这次教学反思是借助试教活动三的录像进行的,自我评价活动是比较成功的,主要体现为:(1)幼儿对自我情绪的认知比较到位,表述比较清晰,引起了同伴的共鸣,印证了“幼儿对自己的情绪有能力用语言表达”。(2)学习氛围比较为宽松、自由,幼儿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并且讨论得比较深入。(3)“谈谈老师自己的事”使教师不仅是引导者,同时也是幼儿的学习伙伴,引起幼儿较大的情感共鸣,对活动的推进有较好的效果。但活动中有些幼儿的反应,使我对表现帮助朋友的方法图产生了质疑:它可能限制了幼儿的开放性思维。造成幼儿想出的方法局限在方法图的范围内。用什么更为开放的方法替代这个方法图,是我下一步要释疑的议题。
  分析:对这次活动的反思,我称之为“自评性反思”,是借助第三次试教活动的录像,仔细观察活动中幼儿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对现有活动设计进行全面的评价,并发现下一步继续研究的问题。
  二、自我反思的感悟
  从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对教学活动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质疑、自我解惑的过程,在反复质疑和释疑中逐一筛选、淘汰不当的教育行为,调整、完善教育策略、方法,最终获得较为理想的活动设计及实践。
  自我质疑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出异议,其目的是发现问题。因此,自我质疑是教师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自我质疑的重点是活动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和较为困难的环节。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的过程即为自我释疑。自我释疑有很多的方法。我主要使用了两种方法,其一是查阅相关的专业著作、文献。在四次反思中,我查阅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现代儿童认知发展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国外儿童认知发展与学习的最新研究述评》。专业著作和文献帮助我进一步明确了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能力,使我选择和确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其二是借助自己已有的成功经验,如表情面具和“帮助朋友”的方法图片,都是借助了我以往的教学经验。
其他文献
我园实施的综合教育课程(园本课程),是以主题的形式组织教育内容,课程理念之一是“环境是课程的重要内容”。因此,创设能体现主题活动目标和内容的环境是我园教研活动的重要议题和内容。现以大班主题活动“中国娃”的环境创设为例,说明我们的做法和思考。  一、依据主题目标制定环境创设方案  依照惯例,在主题活动“中国娃”开始之前,大班年级组要制定该主题环境创设的方案,这项工作由年级组长负责组织。首先,年级组长
一、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简介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Asian Civilisations Mu? seum,ACM)致力于亚洲国家文化和文明研究,是新加坡最杰出的博物馆之一,集中收藏亚洲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展示丰富多样,囊括了亚洲各地区的文化,并配合多种精彩的活动规划,加深访客对亚洲文明的认知。  二、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的儿童教育措施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依照参观者教育程度的不同,分成学龄
绘本是学前阶段幼儿接触最多的儿童读物之一,对幼儿的情感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融人绘本元素的幼儿情感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引领下,我们幼儿园教研组针对如何合理运用绘本,充分挖掘绘本中的情感教育元素,探索适合幼儿情感教育的策略,开展了教学微研究。现以中班绘本活动“亲爱的小鱼”教研为例:  一、教研过程  (一)第一研  1.案例活动  活动目标:  (1)阅读画面细节,大胆想象、猜测,初步理解小猫与小鱼
互通式户外自主游戏(以下简称互通式游戏)是我园特有的游戏组织形式,具体是指在户外游戏中,开放所有的器材与场地,不设班级活动界限,幼儿可自由选择活动地点、游戏材料、游戏形式、游戏玩伴,自主地开展游戏。互通式游戏的最大特点是确保了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我们对互通式游戏的研究,是追随幼儿对自主游戏的需求而起并深入,直至获得良好的成效。  一、教研的缘起:游荡的“小野鸭”  游戏实录:晨间活动时间,小一班
【模拟金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十四岁,我们迈开了青春的第一步。青春路上,欢欣忧愁皆成长。青春,是一场痛并快乐着的旅行。  请以“青春,痛并快乐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思路导引】  1.审清题意,精选素材。“青春”限制了时间,确定了选材的范围。“痛”是青春成长中遇到困难、挫折、努力、奋斗、坚持过程中的一种“辛苦”“辛酸”“煎熬”的正常感受,而“快乐”是与“痛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们感受了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则是关于“时间的味道”和“五味的调和”。古代的先民们为了更好地保存食材,减少时间对食物的破坏,运用腌腊、风干、糟醉和烟熏等等方法,创造出了许多与鲜食截然不同却更加醇厚鲜美的绝佳美食。  这对我们教师不无启示:教育就要学习烹饪大师的“绝招”,学会抓住每个孩子的特质,学会通过有效活动的组织。最终让“每一个”在“五味调和”中经历
基本资料:  占地面积:14980m2  绿化面积:4390m2  建筑面积:8720m2  户外活动场地:7410m2  塑胶场地面积:2512m2  规模:有21个配套的活动室  落成时间:2010年11月  我园“以幼儿发展为本,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为办园理念,在环境中努力体现“尚自然、爱科学、养人格”的特色办园思路,培植“尚真、向善、求美”的园所文化精神,从幼儿的发展出发,从
事件回放:  星期一行政值班时,一位中班孩子的奶奶领着一个小女孩向我哭诉:她的孙女在上周四因为活动时讲话被老师打了,老师可能随手一挥,正好打在鼻子上,因此鼻子出血了。傍晚接孩子时该家长已和这位老师交涉了,但老师的解释是孩子自己抠鼻子抠出来的血,家长投诉的同时又要求我不要处罚老师,否则会对她的孩子不利。  我一听,心口马上吊到嗓子处,难道又出现体罚现象了。体罚是三令五申严禁的,园部不管大会小会都要求
一个人,生命的成长不仅有形式上的成长,更有丰富的内容:有自身成长一方面,也有学习成长一方面。不论是自身成长还是学习成长,都会受到生物节律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相辅相成。3~6岁儿童生命成长的特殊性,与成人相比,极大地表现在他们自身成长的力量远远大于外界促进的力量,学习成长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自身成长的基础上。幼儿无力自己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社会因素,这决定了3-6岁儿童教育问题既有认识幼儿的问题,又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于阅读活动的要求表述较为简单、笼统,但随着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深入学习,我们发现《指南》中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阅读活动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指导建议,这为教师开展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提供了明确的行动纲领。  下面将结合课例《啊哈,好大的胡萝卜》,阐述《指南》引领下的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 目标的制定——阅读活动核心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