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之间关系和谐,群体有内聚力的班集体,是教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而学生之间能够团结友爱、合作互助,则是形成健康班集体的关键所在。因此,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必须具备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能力。
一、关爱学生,增强班级凝聚力
作为教师,要使班级有较强的凝聚力,就要对班级学生极度关心。应利用多种渠道了解班级每个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如学习基础、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家庭情况等等,随时把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心理脉搏,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最佳方案。
作为“一家之长”,班主任应该关心这一集体,爱护这一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真正从内心爱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感觉到老师真心的爱护,体会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使得班集体真正成为团结向上,充满温暖,充满爱意的集体,有极强凝聚力的集体。
爱学生,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古人韩愈就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说法。老师不要动辄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
二、关注集体,强化合作意识
当今的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个体活动较多,群体活动较少,加之一些家长对其娇生惯养,学生受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致使他们对他人和集体往往不够关心,合作意识淡薄,这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创立的“平行影响”理论认为:全部教育应该遵循“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原则。老师应教育每个学生,使其认识到集体主义所追求的目标一般体现为人生最高价值目标,一个人若脱离了集体,仅凭个人奋斗是不能实现这一目标的,从而提高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自觉性,增强合作意识。
笔者结合学校举行的“量化考核,争创优秀班级体”活动,不失时机地在全班掀起“携手并进,争夺优秀”的活动。在活动之初,召开主题班会,围绕“争创优秀班级体”活动展开讨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争创优秀班级”活动的开展,考核的是学习、卫生、纪律等诸方面的内容,是为了考察一个班级的“合力”,只要一个学生在某一方面有缺陷,就会影响班级的整体水平。同学们统一了认识,明确了目标,大家拧成一股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一次评比中我们就打了个大胜仗,获得“优秀班级体”荣誉称号。
学校要举办运动会了,这不仅是体育实力的竞赛,更是对各班凝聚力的一次综合考查,笔者抓住这个机会,反复向同学们阐述这一道理,同学们“为班争光”的思想空前膨胀,从宣传到后勤,从报名到比赛,他们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在学校运动会的表彰仪式上,当听到同学们高兴的欢呼声时,可以肯定那浓烈的爱班合作意识已经深深地植根于每个同学的心田。由此,班級的各项活动都走在了前列。
三、个体目标与共同目标及分阶段实现计划
要使班级有凝聚力,重要的一点是班级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有没有共同目标,共同目标的好差,都能影响班级的风气,影响班级的凝聚力。共同目标是通过个体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个体目标与个体现状的差异体现了学生发展与追求的差异。集体目标源于个体目标,又高于个体目标。两者的差异又会诱导学生产生新的追求与需要,调整设置新的目标。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做祖国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班集体共同奋斗的长远目标。但只有长远目标是不够的,笔者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给学生制定一些阶段性的,经过共同努力能够达到的具体目标,这可称之为阶段性目标。每个学生,每个学期都要有自己的目标,全班又要有共同的总目标。
例如进入高三后,启动了“三级跳,跳龙门”的目标计划。第一跳要求学生争取在11月份的期中考试中消灭不及格现象,拿下运动会的精神文明奖。第二跳要求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解决学习上的偏科问题,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全班平均分增长10分,同时继续保持优秀班级的荣誉。第三跳要求前二十名的学生争取在4月份的市高三质量检测中进入全市前1000名。在这种“小循环,快实现”的短期目标的指导下,学生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在一次次成功的激励下,学习成绩不断提升。
四、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在班级内树立榜样,应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在集体中树立不同的学习榜样。在班级活动中,班干部既是受教育者,又负有督促别人的职责,这种双重身份,决定班干部必须具有较好的自我修养。守纪要严于律已,学习要刻苦勤奋,劳动要吃苦耐劳,工作要注意方法。班主任要正确评价班干部,使他们逐步克服自身的缺陷;细心地指导班干部的工作方法,让每位班干部都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在班级起到榜样作用。
开学之初,笔者邀请了本校的高考状元与全班同学座谈,就“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更专注地搞好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展开交流,这次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笔者还在班级内树立各种不同的榜样,如品德高尚、助人为乐的榜样,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榜样,刻苦钻研、勇于发明创造的榜样等。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使班级成为团结向上的密切合作的优秀班集体。
一、关爱学生,增强班级凝聚力
作为教师,要使班级有较强的凝聚力,就要对班级学生极度关心。应利用多种渠道了解班级每个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如学习基础、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家庭情况等等,随时把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心理脉搏,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最佳方案。
作为“一家之长”,班主任应该关心这一集体,爱护这一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真正从内心爱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感觉到老师真心的爱护,体会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使得班集体真正成为团结向上,充满温暖,充满爱意的集体,有极强凝聚力的集体。
爱学生,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古人韩愈就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说法。老师不要动辄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
二、关注集体,强化合作意识
当今的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个体活动较多,群体活动较少,加之一些家长对其娇生惯养,学生受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致使他们对他人和集体往往不够关心,合作意识淡薄,这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创立的“平行影响”理论认为:全部教育应该遵循“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原则。老师应教育每个学生,使其认识到集体主义所追求的目标一般体现为人生最高价值目标,一个人若脱离了集体,仅凭个人奋斗是不能实现这一目标的,从而提高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自觉性,增强合作意识。
笔者结合学校举行的“量化考核,争创优秀班级体”活动,不失时机地在全班掀起“携手并进,争夺优秀”的活动。在活动之初,召开主题班会,围绕“争创优秀班级体”活动展开讨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争创优秀班级”活动的开展,考核的是学习、卫生、纪律等诸方面的内容,是为了考察一个班级的“合力”,只要一个学生在某一方面有缺陷,就会影响班级的整体水平。同学们统一了认识,明确了目标,大家拧成一股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一次评比中我们就打了个大胜仗,获得“优秀班级体”荣誉称号。
学校要举办运动会了,这不仅是体育实力的竞赛,更是对各班凝聚力的一次综合考查,笔者抓住这个机会,反复向同学们阐述这一道理,同学们“为班争光”的思想空前膨胀,从宣传到后勤,从报名到比赛,他们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在学校运动会的表彰仪式上,当听到同学们高兴的欢呼声时,可以肯定那浓烈的爱班合作意识已经深深地植根于每个同学的心田。由此,班級的各项活动都走在了前列。
三、个体目标与共同目标及分阶段实现计划
要使班级有凝聚力,重要的一点是班级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有没有共同目标,共同目标的好差,都能影响班级的风气,影响班级的凝聚力。共同目标是通过个体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个体目标与个体现状的差异体现了学生发展与追求的差异。集体目标源于个体目标,又高于个体目标。两者的差异又会诱导学生产生新的追求与需要,调整设置新的目标。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做祖国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班集体共同奋斗的长远目标。但只有长远目标是不够的,笔者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给学生制定一些阶段性的,经过共同努力能够达到的具体目标,这可称之为阶段性目标。每个学生,每个学期都要有自己的目标,全班又要有共同的总目标。
例如进入高三后,启动了“三级跳,跳龙门”的目标计划。第一跳要求学生争取在11月份的期中考试中消灭不及格现象,拿下运动会的精神文明奖。第二跳要求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解决学习上的偏科问题,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全班平均分增长10分,同时继续保持优秀班级的荣誉。第三跳要求前二十名的学生争取在4月份的市高三质量检测中进入全市前1000名。在这种“小循环,快实现”的短期目标的指导下,学生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在一次次成功的激励下,学习成绩不断提升。
四、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在班级内树立榜样,应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在集体中树立不同的学习榜样。在班级活动中,班干部既是受教育者,又负有督促别人的职责,这种双重身份,决定班干部必须具有较好的自我修养。守纪要严于律已,学习要刻苦勤奋,劳动要吃苦耐劳,工作要注意方法。班主任要正确评价班干部,使他们逐步克服自身的缺陷;细心地指导班干部的工作方法,让每位班干部都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在班级起到榜样作用。
开学之初,笔者邀请了本校的高考状元与全班同学座谈,就“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更专注地搞好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展开交流,这次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笔者还在班级内树立各种不同的榜样,如品德高尚、助人为乐的榜样,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榜样,刻苦钻研、勇于发明创造的榜样等。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使班级成为团结向上的密切合作的优秀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