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照亮学困生成长道路的方法探讨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fyl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數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要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那“学困生”如何在数学上获得良好的教育,如何得到相应层次的发展,教师又如何用爱来照亮“学困生”的成长道路呢?切实有效解决“学困生”的成长和转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时下每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热门话题和重要课题。
  人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那学困生就像花丛中迟迟未开的小花苞。他们需要阳光的关照和爱抚,老师的爱,无疑就是洒向学生心灵的缕缕阳光。身为教师,播撒爱的阳光,使那些迟迟未开的小花苞能慢慢绽放,是我们首当其冲的必然选择。
  一、“爱”让生活促转变
  “学困生”的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差,学习成绩差及行为能力差,他们在老师眼里是差生,在家长眼里是不争气的孩子。个别人的歧视,家庭的威压,让他们感到自卑和压力。由此,让学困生对学习产生极度的厌倦,造成学困和心困的恶性循环,解决学困转化必先解决心困的转化,而心困的转化关键在于“爱”。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是的,我们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关心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哪怕是今天穿了一件新衣服,换了一个新头饰……老师都应该及时地夸赞他们穿的新衣服好漂亮,头饰独特……让孩子觉得老师时时都在关注他、关心他,老师是真心地对他们好。他们的任何一点细微变化,都会引起老师的“喜怒哀乐”,他们在老师心里有相当的“重量”。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一种信任感和亲近感,经常与他们谈心沟通、问寒问暖,以解决他们心里思想上的包袱,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
  在以前所上的班级有个小男孩,他叫陈浪,是一个极其内向的孩子,从不与任何人交流,你问他什么他都不理睬。经过向邻居、家长的了解才知道,孩子在2岁多时父母就离异了,之前爸爸又再婚了,“新妈妈”还带了一个妹妹来。从此,他谁都不理了,把自己封闭起来。我开始与他交谈时,他一句都没有回答。我没有气馁,经常与他谈心、问寒问暖、帮他购置所需的学习用品。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主动向我问好了,我欣喜若狂地一抱抱住了他,激动的泪水情不自禁地顺着脸颊往下淌。之后的日子对他的关怀丝毫没有减,慢慢地他主动起来回答问题了,成绩也直线上升,从原来的三四十分提高到七八十分了。为自己取得的成功感到欣慰,我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孩子的人生目标,用爱心换取了一颗童心的愉悦,从他欢乐的笑脸上,无不透射老师无比的职业幸福。
  二、“爱”在学习促成长
  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苏霍姆休斯基说过:“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当然,每一个学生也包含学困生。要想让他们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必须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成绩,对学习有了充分的自信,才能挺直腰板来走路。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困生的情况,设置相应的问题,要让学生能正确回答,让其感觉学习原来这么简单,进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师课堂教学要注重讲解的趣味性,语言的生动性,方法的多样性。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而且课堂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关照和提问他们,把简单容易的问题留给他们。只要他们答对一部分,就大肆地表扬他们,使他们更加自信,更加对学习充满兴趣。作业的布置要做到少而精,尽量不留课外作业,对有难度的作业加以提示。在批改作业的同时,多写一些激励性的评语。对于他们,本身就是一棵弱不禁风的幼苗,再也经受不起任何风霜的打击了,唯有爱的力量才能护其茁壮成长。正如行知先生所说:教师需要的是爱和责任。
  我班有一名学困生,她性格内向,不喜欢与别人交流,学习还是比较主动的,只是学习效果不理想。一次作业让我很意外,这次的作业有一定的难度,但她的作业居然全对。经调查了解到她是抄袭她哥哥(与她同级不同班)的作业。于是,在课堂上就暗示说:“希望你们的作业能真正地反馈你们对知识掌握情况,自己一定要好好思考,若有不会的返校后主动与我交流。”很惊讶的是连续几天的作业她都全对。我就认真分析这一现象,得出的结论是:这些不属于她的成果。此刻,我有些生气了,于是在课堂上就当众批评了她,之后就没有出现“那种”现象了。但在之后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发现她不喜欢数学了,顿时我的心一阵剧痛,伤心的我立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处事方式等。我恍然大悟是上次当众批评她,刺伤了内向的她那稚嫩的心,使她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导致她从内心排斥数学。因此,从那天起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真正用心呵护她,建立她对学习的信心,激发她对学习的兴趣。遇到简单的题就有意叫她回答,开始时她很胆怯,只要她开口回答我就会大肆地表扬她、鼓励她,慢慢地她的回答有了自信,后来还主动争取回答的机会,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
  其次,对于这样的学困生,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耐心是成功教育这些学困生的试金石。作为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要循循善诱,耐心帮助,当“学困生”做错事时,不能急燥,不要当众批评,要静下心来,耐心地教导,让她真正认识到这样做的弊端,从而使他走回到这条光明的大道上来。我们由衷的相信,滴水穿石,有老师耐心而持久的关爱,一定能“滴穿”学困生这颗坚硬的石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化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打开他们的心扉,帮助他们走出学习的困境,能昂首阔步走在成长的道路上。“学困”中的他们,只是走得慢一点,老师一旦用爱的钥匙,打开他们沉睡的“发动机”,他们所焕发出的动力和光彩,一定不亚于老师、家长心目中的优生。作为一线工作的教师,都应该有爱心,用“爱”的力量,指导、帮助、改变学困生,期待和守望学困生闪光的这一天。
其他文献
全面实施基础教育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我市从2010年秋季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如何实施新课改,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的新的课题。我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也完成了由排斥、不适应新课改到接受、适应新课改再到积极主动去实践新课改的转变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对课标、教材、教学过程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现总结如下:  一、准确把握教学导航标——课程标准  高中历史新课程分三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讹读字音、错写字形、误解字义的现象,不禁为之感叹。那么,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当务之急是加强识字教学的力度。  增加识字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阅读、写作等方面的教学任务繁重,一部分教师对其认识不足,偏重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把握。因此,对字的音、形、义强调不够,即使有了一定的认识,训练的力度也偏小。而学生呢,除了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