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肌酸缺乏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GAMT基因变异所致的肌酸缺乏综合征(creatine deficiency syndromes, CD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的特点。

方法

应用全外显组测序技术(whole exome sequencing, WES)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水平变异分析,Sanger测序法对可能的变异位点进行验证;磁共振波普(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MRS)检测大脑中的肌酸水平,并复习文献总结该类疾病的特点。

结果

患儿临床表现为发育落后,智力低下,叫之反应差,双眼可追物。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均未见明显异常,动作不灵活。脑电图提示界限性儿童脑电图;MRI提示脑白质发育异常、胼胝体发育异常;尿有机酸筛查结果提示甘油三磷酸增高。高通量测序发现该患儿GAMT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其中c.412C>T(p.Pro138Ser)杂合变异遗传自母亲;剪接位点变异IVS4-1G>A遗传自父亲。头颅MRS示双侧基底节区肌酸降低,提示脑肌酸缺乏。剪接位点功能验证显示变异导致GAMT基因第5外显子缺失。

结论

本研究发现GAMT基因两个未见报道的变异,丰富了该基因的变异谱。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CESM)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MRI)在乳腺疾病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行乳腺CESM及DW-MRI检查的女性患者61例,共有68个乳腺病灶,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其中恶性22个、良性46个。分析良、恶性病灶的乳腺密度分型、强化特征、BI-RADS分级等临床特征和图像信息,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ESM、DW-MRI、CESM联合DW-MRI诊断乳腺疾病的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血清总胆红素与眼底动脉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华东疗养院2018年体检数据,共纳入26 275人进行横断面研究。年龄18~86(47.7±11.1)岁。其中,男性15 244人(58.02%),女性11 031人(41.98%)。选取实验室检测项目包括空腹血糖、肌酐、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其中,总胆红素浓度按照四分位数分为Q1~Q
目前,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是临床上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其在安全性、患者术后恢复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1],但手术医师的经验技术、器械精密程度及患者手术期间接受的护理操作水平差异等因素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术后恢复[2]。
作为一项产前筛查技术,基于胎儿游离DNA的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已被成功整合到孕期保健服务中。NIPT在筛查胎儿13-、18-和21-三体方面均表现出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取得了出色的临床效果。随着其在临床的推广,相关专业的国际组织已发布了NIPT的应用指南和规范,并不断进行更新,中国也在2016年发布了《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